首先我并不是打算写一个“解析”。
我认为不会有谁放着官方给出的答案不理,非要看一个废了一下午或者一晚上时间纯粹是翻译了一遍而已最后凑了一千字发表出去的“解析”不可。如果英文、物理或者学习意志差到了那个地步,请不要盲目参加这类考试,因为低分实在是没有意义,有空多补补校内的学习更实惠。
我只是来谈谈做完之后的感想,关于官方的设计思路,考试的目标。
但我心里一直有一种疑问,就是每年放出来的问答题(FRQ)的难度,总低于我的预期,而被泄露出来的那类模拟真题(IPE)则经常有题目难度偏高。我认为这是有意而为,显示出了官方的意图,即我们就是不希望学生刷刷题就成功5分。
我所说的这个难度,主要在于出题的灵活度,在于你老老实实跟着学校或者机构把知识点都学了,也都练了,可是最后“物理”能力还是不足,结果没有思路或者想错的那类题。
现在这份问答题是什么样子呢,它肯定不是18年考试的学生见到的那些题,因为不少人跟我说的“一头粗一头细的弦”在这里并不存在。而且不打折扣地说,不管是2018年的物理1还是物理2,出题都极为规矩,没有一个相关知识点是课内不讲解的,对于这些知识点的考查也基本都是极其常规的。
这样的题可能会给学生一种“那我确实还行啊”的感觉,但是真正去考试又会怎样呢。
物理1:极其常规的万有引力圆周运动题、电路实验作图求斜率题、转动运动学和动力学题、机械横波质点运动题、弹簧周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题。
物理2:电磁感应电磁力题、电路分析内阻题、光电效应公式图像意义题、浮力流体光学干涉题。
全都是经典知识点吧?出题甚至很少有“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的设计。
考试真这么简单就好了,我有几个得了4的学生都应该是稳稳的5。
话说回来,要想把分拿到百分之百,那也是很有难度的,我也不行。
问题出在哪儿呢?并不新鲜,凡是教课的人应该早就有所感觉:官方希望一个人的表述逻辑完美,提到各种他们想要考查答题者会不会的那些知识点。
然而人总会想要跳过某些描述,这样就踩不到那个点上,最后只能说知识点就算跟我一样程度的人,也会漏几个地方,当然不会妨碍5分,但是满分是得不到的。
比如说一道题要求讨论不同的光触发不触发光电效应,好啊都是重点讲解的,认真听课就不会不知道。但是判分标准里说,不提及“光的粒子性”就得不到分,有多少人会写到“频率够/不够”就直接得出结论了呢?
不少人可能会觉得冤枉,觉得自己会啊。但是当然不冤枉,恰恰不能在这种地方“权当判卷人都懂”。你是在与他们辩论,不止是在告诉人家“老师之前告诉你的事儿”这么简单。请用辩论的心态去答这种题,要堵住对方的枪口,不要让人家反问出一句“那凭什么就这么说”。
我是很认同官方这个标准的,不然我上课也不会一直以质问学生“你怎么看”、“你能告诉我吗”、“你觉得呢”、“但是你想想要是这样的话”为主。
我认为这确实是一种能够区分出一个学生是靠聪明在拿分、靠懂物理在拿分、还是根本不应该拿分的题目,也是一种提倡逻辑和证据连贯的考试,这个事情做好的话,它根本不是有利于一个人拿到5分、申请学校、学好物理这么简单,而是会完善其任何其他方面的考量思维和分辨能力。
换句话说,这也正是我推崇的所谓素质教育。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