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课堂类型
Lecture
Lecture(大课/主课)是学生最主要、最重要的课程。一般大一或大二的通识课程,以及很多基础的专业课都是以大课的形式来上课的。
Lecture一般是以老师授课为主,学生在下面听,可能会有几百甚至上千个学生同时听课。很多综合性大学的课程都是大课的形式,文理学院相对少很多。
Session/Recitation
小课(Session/Recitation)是由TA(Teaching Assistant)带学生复习知识点、讨论问题或者是进行答疑,小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练习大课上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内容。同一大课的学生可能被分到不同的小课。
Lab
除了大课和小课之外,理科类的学生还需要参加Lab(实验课)。比如在Computer Science、统计课的实验课上,学生会学习一些课程相关软件的应用、完成相应的编程或统计的作业。在化学课或者生物课的Lab上,学生会做实验,提交实验报告,这些实验课也是TA带领学生完成的。
Seminar
越来越多的大学注重小班授课及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他们的很多课程是采用Seminar的形式来进行的。这种Seminar(研讨会/研讨班)每班的学生一般在25人以下,课堂会以讨论的形式为主。通常大一学生的英语课、写作课,以及大三、大四后面的专业课很多是以Seminar的形式进行的。
选课关键
设计合理课表
美国本科选课非常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为自己设计一个合理的课表。比如不能早起就尽量避开较早的课程,注意力不集中就需要避开授课时间较长的课程。转学目标学校专业有前置课程要求的话,这些课程也需要安排进计划课表里面。
很多同学在录取时专业是Undecided,如果没有具体的专业方向,美国大学的前两年主要是通识教育,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探索不同领域的课程,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如果在录取时已明确专业,或者自己有非常清晰的专业方向,第一年除了基础课程之外,可以选择一些专业相关的课程,留足时间为之后选择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专业课程。
挑选课程和教授
通常大一的时候,学生上的都是基础课。因为需求量比较高,学校会开设不同时间、不同教授带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时间上的需求,以及对教授的教学方式的偏好来进行不同的选择。
除了通过学长学姐了解这门课的信息以外,还有很多方式了解课程授课老师的个人特色。比如ratemyprofessors.com上面就有很多学生评价自己上过的不同教授的不同课程。网站上会显示课程的难易程度,教授的授课风格等。
Waitlist
因为学校需要让大四的学生选到自己需要的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保证大四的学生可以按时毕业。所以,学校选课顺序是从大四学生最先开始选课,其次是大三、大二,最后才是大一新生。
大一的学生最后才选课,要是选不到某节课该怎么办?美国大学还有Waitlist的设置,如果想选的课程已被选满,可以进到Waitlist里排队。一但有其他的学生从这门课退课,Waitlist里面的学生就有机会加入到这门课里面。
如果Waitlist的课程一直没人退课,学生其实还是有机会上这门课的。可以在开学前两周去旁听这门课,课后通过邮件或面对面跟教授表达自己想上这门课的意愿,很多时候教授是有权限手动把学生加到自己的课程里的。
Add/drop period
Add/drop period一般在开学的前两周时间里,是学期开始非常重要的时间点,学生可以自由地选课、退课或者是换课,而且这些操作并不会显示到最终的成绩单上。
所以Add/drop period是一个能够帮助学生探索不同课程,了解不同教授的授课方式的机会。建议学生在第一周或前两周,尽量去试听不同的课程,了解课程内容以及教授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在这个时间段结束之后,给自己安排一个合理、充实的课表。
Syllabus(教学大纲)
每门课的第一节课,教授都会发给学生一个Syllabus,里面涵盖了包括教授、TA的联系方式,他们的Office hour,这门课所用的教材,具体到后面每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作业和考试的安排以及课程的评分标准都会涵盖在里面。这份大纲非常重要,所有你想知道的关于这节课的信息都在里面了。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