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刷爆朋友圈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
从电影本身来讲,确是一部优秀的电影。
情节安排比较合理,情绪也控制得克制而自然,没有过度煽情,但观众已热泪盈眶。
同时,随着电影的热播,一种叫做“格列卫”的昂贵药品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
那么,究竟什么是“格列卫”?
专业解读!
格列卫,也叫甲磺酸伊马替尼。曾被《时代周刊》比喻为射向癌症的一发子弹,可以有效地控制慢粒白血病人的染色体变异。
格列卫主要有两个版本,一是瑞士诺华制药的原版格列卫,二是印度NATCO制药公司的仿制格列卫,二者在成分和药效方面基本相同,只是印度版格列卫不具备知识产权,因而只限于印度本国销售,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真品印度格列卫都是个人通过自己的渠道从印度直接带药回来在网上或与医院的医生合作进行私下销售。
而瑞士诺华的原版格列卫拥有在世界多个国家的公开经销资格,所以在医院和大型药店基本都可以买到。
瑞士诺华格列卫包装规格为100毫克/粒*120粒/盒,也有180粒/盒的但并不常见,120粒/盒的国内零售价20000-22000元,对于绝大多数患者家庭来说是承担不起的;印度版格列卫包装规格同样为100毫克/粒*120粒/瓶,国内零售价1800元/盒,既能保证药效又价格低廉,因而国内患者应用非常普遍,且临床疗效较为确切。
昂贵药品吃垮了一个又一个患病家庭,而本来就生活在底层的人更是无力支付如此高额的药费,这才引发了电影中表现的,发生在小人物身上的心酸故事。
正如电影中的老奶奶所说:“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这句台词,真实而扎心。
造成药品价格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不是药神》把高额药费的锅扔给了外国药企,现实中事情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现代药物研发是高风险的长期投入,理应得到回报,没有回报去支持进一步研发,仿制药们无从仿起。
电影最终通过把格列卫这一药物纳入医保,看似解决了问题,实际上,只是把费用承担者从少部分患者转移到了社会全体,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妥协,不是终极解决方案。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我国现有的医药研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我国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已有28年,但目前真正开展药学服务的医院屈指可数,都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
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开展的较早,初衷就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达到临床合理用药,所以药学服务比较细致,趋于个体化,如今已基本进入成熟阶段。
受行业环境影响,国内医学教育也亟待完善与提高。
相比较之下,美国大学的医学教育体系相对完善,对于想要在医学领域有所建树的学子来说,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选择投身医学领域之前,先要对医学专业的分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药学和药理学的区别:
药理学和药学是不同的概念,经常被混淆。药理学主要指生物医学的科学研究,而药学则主要是利用药理学的知识为病人提供更高质量的医药治疗及服务。前者为科研性质,后者为临床性质。
药理学经常与毒理学一起开设,专业名称通常为“药理学与毒理学(Pharmacology&
Toxicology)”,不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毒理学只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
药学专业主要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经济学等。其中,申请难度最大的无疑是药剂学专业。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