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顶尖大学的本科课堂读书,是多少人心中的梦想与希望。
这不仅是一种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更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捷径之选。那么,在世界顶尖大学读书,究竟是怎样一种的体验?
其中有关常青藤本科课堂的理念和方法,让很多人都不由地感叹中美高等教育依旧存在巨大差距。
本科教育是大学的基本使命。美国最负盛名的常青藤高校虽然各有特长,但是有其共通之处,其课堂教学经验有很好的借鉴启发意义。
课程精干考试多,忙于提问记笔记
上面这14个字是对美国课堂的一个精准概括。
美国的本科教育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
1、课时不多:授课65分钟/次 × 3次/周,加一个X hour,即看教学进度随时加课,实验是每周一个下午3学时;
2、但很精干:一学期3门课,上一次课才一小时就不给你教太多,少量多次更能保持学生注意力;
3、每周都有大大小小的考试:10周课程就是8次10-15分钟的测验+2次各一小时的期中考试+1次三小时的期末考试,共计大小11次考试;
4、每周一测是从65分钟里抽出10-15分钟;
5、平时还会留一些作业帮助预习,单出题目就够教师花时间的了。课前预习一章内容是必须的,要不然很难跟上课堂节奏;
6、时效性强,经常会进行课堂作业和讨论。一小时的课就能提问三四十次,如果不能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别人与教授频繁互动的时候,会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
信息量大,内容充实,时效性强
美国本科的课堂非常注重效率,这或许也与其国家发展气质有关。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可能课堂只是就某一个具体问题展开,但是有关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例如专业名词的来源、发展经过以及当前的发展状况,都要进行一个全面宏观的把握与了解。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不至于听得一头雾水。
这样的课程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极高,但是相比国内课堂的内容陈旧和照本宣科,他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做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吸收!
在这样的课堂上,自然会培养出对专业领域真正的热情与兴趣,因此在留学圈又一个不成文的俗语,叫做“出国学习首选美国”,实际上不无道理。
题量巨大,注重自己推导和发现
对于理工科的同学来说,在就学阶段避不开的一门课程就是试验课。无论实验的内容是什么领域,但是实验课的形式总是相似的。但在美国常青藤的校园里,这种形式与中国的大学教育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1、题量巨大。在实验之前,会准备大量的相关问题和素材参照,很多同学在整理这些问题与资料的时候就已经非常头疼了。但不得不说只有接触了全面的已有知识,才能对所攻领域有了更全面的认知,不至于做重复工作。
2、可以小组讨论,但强调各自的独立性与实践性。巧妙的问题,再加上小组的互相启发,这种形式可以极大的激发对知识的探索兴趣,通过对科学认知的一步步引向深入,直到最后解释了问题,自己也会有极大的成就感。
相比中国的实验课,国内的课堂喜欢教授和记住facts(事实),美国则更注重自己推导和发现,甚至是一堂实验课都像在完成一个完整的探索性研究。又因为每次课堂的作业量很大,将课堂成绩分散到了平时近三十次训练任务当中,想用功一两周抱抱佛脚,取得好分数,完全不可能。据说这样的课堂训练从小就开始了,所以也不难理解很多年后中美学生和科学水平的差异了。
中国的课堂习惯于老师和学生两种角色,布置的题目都是学生各自完成,做题过程中不能问老师,要问也只能等到证明你做错了之后,而且是在课上统一讲解。
在美国,除了老师与学生之外,还有第三种角色——助教。完成作业题时可以找助教或老师讨论,研究生助教每周还要有跟堂、答疑和改作业试卷等等工作。
师生间喜欢提问讨论,还有同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也不太涉及竞争个谁高分谁低分,改完的作业和考试题从来不会在课堂上讲解,因为改卷子时助教都会在每个错题边写上答案的关键词,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有不懂的再来答疑,真的是把个性化教育贯彻到底。
小组式探索性项目锻炼想象力和合作能力。在小组内,你会感受到每个人的创作热情与想象力的激发与碰撞,通过这种热烈的讨论,能够将极为枯燥的科学知识,转化为一种形式感与内容性很丰富的知识传递,具有很高的可塑性。
考试最注重诚信,着重考察分析推理能力
在美国的课堂里,没有人监督,更不需要强调什么考试纪律,但是没有作弊,没有借助手机电脑,都专注地在答题。有不会答的题目可以空着,考试时间到了先交上来。明天可以在约定的时间地点继续答题,多数人会当堂完成,并非所有课程都有额外答题时间。
在美国,有些道理不言自明:规则与信用。美国的学校有明确的规定,本科生作弊或欺诈就自动停学一年,研究生直接退学。就像上课不玩手机调成静音一样,该干嘛的时候就干嘛,心里都有一把尺子。你让他们不这么认真,只会招来疑惑:why not?
成熟的评价体系和奖学金制度让学生把更多时间花在理解和思考上
美国学生要想在课程上拿满分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课程来看,不仅考察基础知识、实践操作,还有书本之外的宽泛知识,有些还是很新的科学发现。因为涉及面广想要都做对,连资深教授都未必能做到。
钱学森教育思想中“不鼓励学生拿100分,有个八十分就够了,把更多时间花在理解和思考上”,他真是受美国观念影响的人。
期末成绩可以拿去竞争奖学金吗?答案是:没有机会的。因为学校的奖学金设计里就没有这一环,本科生主要是两种奖学金,一种是招募或奖励运动员的(奖励运动员也是奖励一支队伍,不是个人),更普遍的是Need-Based Scholarship
学校有一套计算标准,考虑了学生的家庭年收入、人口数和生活必要支出,算出应得的奖学金数额,一些人便因此得到了每年6万多美元的全奖(比如熟知的哈佛女孩刘亦婷拿到全奖并不是因为比其他没拿到奖的学生优秀,而是因为其家庭有经济困难),有一半多学生得到数额不等的奖金。
这样的制度设计,可以保证网罗到全球最具培养潜力的年轻人,还多元化了学生构成,保证了每个人有尊严又平等地上学锻炼自己,避免了在课程中引入功利心和竞争,而专注于学习新知、锻炼思维与合作,还有课业之外的能力。
学校信任招来的学生会在这样的环境发展好自己,像国内大学那样通过各种奖学金来树立先进典型,就完全是多余的了。然而,在美国只有少数私立大学能实施类似的奖学金制度,贯彻着最先进的个性化教育理念。
鼓励学生成为为自己负责的终生学习者和未来世界的领导者
来美一段时间后,会有一个特别突出的变化,就是个人和自然的世界意识的觉醒。
国内从小接受的教育,包括各种大学的培养目标里,都是强调培养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美国的学校虽然很多都地处小镇,校训是很宽泛的“广漠大地上(对真理)的呼唤”(哈佛的更简单到两个字“真理”,国内大学普遍优先“爱国”),但是却志在培养为自己负责的终生学习者和未来世界的领导者(没限制在美国范围内),这种意识渗透在课程设计、研究课题当中,让学生不仅在想,而且在做。
即便最后不能人人成为最高层次的世界精英领袖,但做到“为自己负责的终生学习者”也是很不错的,我以为这种培养目标操作性更强,也更尊重个性。忘掉国籍、出身和起点,也不用考虑太实际的东西比如什么就业收入(实际上学校也很不注重就业工作,政府更没有资格考核就业率,但去向都很好),不带负担,在这个多元、平等又有活力的环境中提高自己,去实现梦想着的那种可能性(有可能是童年时就开始憧憬的)。
几百年来始终以本科生精英化教育为首要任务
国内高等教育的问题,其实不止是模式、大学扩招的问题,更多还是理念上的差距(父母、教育工作者、教辅人员、官员),并不会像经济发展那样容易赶上发达国家。虽然现在很多改革尝试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有探索总比一潭死水和盲目自大好。
开小差和作弊为少数
上面这些都说得这么好,难道美国的课堂就没有一点不良的现象吗?当然也是有的。比如有小部分人会用手机回复一些信息(虽然开课时老师说过不能用手机,90%多的人也都做到了),拿电脑去上课的,在上课内容不是很吸引人时,有小部分人会偶尔浏览一下网页,查收邮件。
但是这两种现象都不会持续多久,回复完信息,手机就收起来了,上网的也就是短短两三分钟就完成的事,接着继续做笔记和回答提问。可见其自律能力还是很强的,据说这是从小就开始在课堂上培养成的习惯。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上课睡觉趴桌子或者同桌间聊天的事情还从来没有见过。
作弊的事情也还是有的,最近两年从40多例上升到60多例,但不同于国内有学生明目张胆在监考老师在场的情况下作弊,甚至于作弊有理的蛮横姿态,这边的作弊不是发生在考场上的,一旦这么做了其后果可以严重到休学几个学期。他们的作弊是发生在一些带回家的考试中,同学间相互讨论,结果给出了相同或相似的答案(带回家的考试是要求独立完成的)。
举一个哈佛大学最大作弊案为例:
2012年一门课程的考试协议显示,“考试完全开放,可参考书、笔记、网络等等,但仍须遵守闭卷考试规章,尤其是,考生不能与其他同学包括辅导教师、助教、写作中心等进行讨论”,但结果有一半多学生没有独立完成甚至作弊。后来哈佛大学宣布,勒令60名参与考试作弊的学生休学,剩下涉嫌作弊的65名学生一半留校察看,另一半得到赦免。
哈佛文理学院院长迈克尔·史密斯说,休学的学生将离开学校一段时间,参与至少6个月全职带薪的非学术类工作进行反省,并规定该工作岗位不许由父母或任何亲属提供。在工作2-4个学期后,学生可向行政董事会申请复学,在董事全票通过后才可以重返校园。
从中可以看出,对作弊方式的处理上也有很大不同,国内习惯张榜公告以示警戒,这边则不能公开学生姓名,但要求其休学去做服务社会的工作来反省。
美国常青藤学校非常注重本科教育,有的甚至优先于科学研究,有很合理的制度设计和人文关怀,也很强调学生参与,相对于中国仍然沿用的传统式知识灌输,这是很现代化的教育,也容易吸引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学生的学业压力普遍是很大的,开学伊始(除了没课的周末)就得一直处在用功状态当中,自我管理能力也很强,其得到的教师或助教的指导也是很多的。但是他们并不因此而成为学习的奴隶,而是追求着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所有的努力都旨在于培养未来世界所需要的人才,为自己负责的终生学习者。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