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绍今天的主人公之前
他曾就读于上海最棒的公立中学之一——复旦附中
高中毕业后去英国学习A-Level
在第一年课程结束后就被牛津大学破格录取
入学牛津后不久又收到了来自哈佛大学的offer
于是入读哈佛,并用三年的时间提前毕业
随后顺利地留在波士顿金融圈打拼
可这些并没有阻挡他“更上一层楼”的努力
后来,他辞职前往纽约创业
成立了属于自己的量化交易公司
很快发展为入驻纽约新世贸大厦的首批企业之一
谈论起过往经历带来的种种“光环”
他总会在谦逊的言辞中带着羞涩的笑意
其实,在外人看来一路顺风顺水的历程背后
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意外挫折与艰难拼搏
而看上去完全是典型“金融圈精英”的他
心底却一直暗藏一个文学梦……
而2002年,18岁的韩中元正是复旦附中文科实验班一名成绩拔尖的高三学子,如果按照既定的高考道路走下去,他也许会考上“清北复交”等国内顶尖名校,继续自己的求学之路。
在那个年头,出国留学其实并不像如今,是已然普遍存在的道路与选择,那时计划到国外读本科的学生少之又少,能进入常青藤名校的,更是寥寥无几。这也是为什么,2000年出版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当时能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巨大轰动,久居畅销书榜首。
现在回想起来,韩中元笑称,当时的自己是真的不知道美国校园生活到底是什么样,也只是从书籍或一些学长学姐的介绍中隐约感觉到:在美国求学的学生,似乎过着“更好的生活”。
而相伴高中寄宿生活而来的,是朴素的食堂饭菜、七八个学生混住一间10平米小寝室以及整个楼层只能共享一间的公厕。学校每晚会在固定时间断电,想要继续学习的同学,就只能顶着厕所昏暗的灯光苦读,冬天的时候,躲在厕所读书的同学常常会被冷风冻得瑟瑟发抖。
当他得知国外学生可以居住在宽松的student hall中,享受着全年无歇的水电,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不免让这个“尖子生”动心。
“对我来说,出国留学就是一种改善生活的途径吧,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将来学有所成,还有机会改善父母乃至下一代的生活。”
他无疑是激动的,不仅仅因为这个机会是如此珍贵,让他能够亲眼看看、亲身体会外面的世界,而家喻户晓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在正式申请哈佛之前,也走过十分相似的道路。
她寄住在一位美国招生官的家中
并获得了对方的肯定、赞赏与推荐信
交换回来的韩中元是志得意满的,对美国学习生活的亲身体会,更加坚定了他进入藤校的决心。高三上学期,他一口气向包括哈佛在内的多所知名高校递交了申请,并开始静心等待。
那时,电子邮件并非常用的通信方式,许多美国高校发放录取通知书,也都是用平信邮寄。在高三下学期的四月份,忐忑不安的韩中元迫于无奈,首次通过电子邮件联系了学校,询问此次申请的最终结果,可他却等来了一个让他心灰意冷的消息——他的申请“全军覆没”。
而更让他感到震惊的是,校方通过邮件告诉他,他早就在发榜之前,主动撤销了申请!
突如其来的意外让韩中元仿佛一瞬间坠入冰冷湖底,即便如今已是十几年过去,早已以“最高荣誉生”身份从哈佛提前毕业的他依然理不清这件事的头绪:到底是谁以他的名义注册了邮箱?这个人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他苦笑着说,这些问题恐怕永远没有答案了。
虽然这次意外没能阻挡他在三年后成功入读哈佛,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但这件事却让他得到了一个深刻教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他看来,做人低调一点,不是坏事。
试想一下,当任何一个人处于高三毕业的那个关口,此时去国外读大学的申请全盘失败,离高考又只剩两三个月,你会如何抉择?
对于韩中元来说,他可以去参加高考,选择在国内读大学这条相对安稳的道路,可是去美国的梦想一旦燃起,又如何甘心因为意外与挫折而彻底放弃?几番纠结之后,他选择了一条“折中”的道路,那就是去英国读两年的A-Level(英国高中课程),作为短暂“过渡”。
好在赴英留学的第一年,一切都还算顺利,寄宿的房东老太太慈祥和蔼,学习生活也算适应。只是在午夜梦回的时候,他的心头还是会涌现起那股强烈的“不甘心”。去美国,去哈佛,去常青藤,这一直就是韩中元的“初心”。
在英国读完第一年A-Level那个暑假,他重整旗鼓,开始着手准备那一年哈佛大学Early Action(提前录取)的申请工作。顾名思义,Early Action就是给你早申请、早录取的机会,当年的九月递交材料,十二月发放录取,但只能选择一所学校进行申请。韩中元的唯一选择,自然就是哈佛大学。
他翘首盼望着十二月的到来,可还没等到哈佛的消息,却等来了意外被牛津录取的通知。
那是在牛津的暑期校园开放日活动中,韩中元试听了一堂数学讲座,并对于其中一道题的解法产生了异议。在后来的社交酒会上,韩中元径直来到教授面前,在餐巾纸上演算了新的解法。可以想象,那位教授对这个“年轻气盛”的中国小伙留下了多深的印象。只是谁都没想到的是,这位教授竟是牛津数学科学院的院长。
当教授带着他前往招生办,现场给他打印了一张offer的时候,韩中元完全是懵的。虽说牛津的确有录取只读一年A-Level学生的先例,可像他这样,当场就拿到“新鲜出炉”录取通知书,可以说是十分罕见。他很快被惊喜所淹没。
在牛津的日子是惬意的,擅长的专业、负责的导师,带给他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受。如果没有任何插曲,他大概会在那里度过完整而充实的大学时光,成为一位优雅得体的“牛津人”。
可谁都无法预料命运的转折,同年十二月,就在距离他首次申请美本已过去一年多的时刻,韩中元终于收到了哈佛大学的offer。
韩中元觉得,自己的这段经历可以给想要申请美国学校的同学一些启迪:申请美本不存在像高考那样“一考定终身”的绝对意味,你可以尝试第一次、第二次,甚至在下一次的申请中直言不讳地描述上一次的“失败”,不断自我完善,直到获得学校认可为止。他这样总结自己的申请:“这其实就是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
身为哈佛学子的韩中元笑称,曾经在网上疯传的“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图书馆”并非完全是谣言,因为的确会有许多哈佛同学在深夜里忙碌——不过这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一天24小时都在学习,完全不休息,而有可能是因为深夜看书对他们来说,是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
毕业后的韩中元选择了留美工作,他进入波士顿一家小型资产管理公司担任亚洲版块交易员。这份需要“同时盯紧几个屏幕、实时做出决策”的工作,充满博弈色彩,让他觉得有趣。
与此同时,韩中元并未放弃在学业上的追求,他在MIT继续修读MBA。尽管这“半工半读”的生活,的确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可在如此辛苦的情况下,韩中元还是顽强坚持了下来。他顺利读完MIT的工商管理硕士,又以优秀业绩升任公司的量化研究总监。每当问及支撑自己前进下去的动力,韩中元就会滔滔不绝地谈起老一辈留学生的奋斗经历。钱学森、杨振宁、李政道……这些面临着家国苦难和生活艰辛却仍然能够汲取知识、献身科研的伟人,总是能带给他无穷无尽的力量与启迪。
“和他们相比,我们吃的苦根本不算什么。”
而这也为他日后自己创立公司打下了基础。
在第一间公司供职五年之后,韩中元离开了欣欣向荣的老东家,离开了曾度过本科与硕士时光的波士顿,前往纽约创立了量化交易公司Town Square Trading,并很快取得成功。
当然,创业的成功不仅仅带给了他“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宽慰,更让他有机会实现从学生时代就有的一个梦想——“30岁之前就‘退休’”。
韩中元把这样的生活状态,称之为“退休”。
而如今的他,已成功实现了年少时的这个梦。
韩中元坚信,虽然经济与金融是自己的专业,也是最为擅长的事情,可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并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磨半分。
做自己的想做的事是每个人的愿望,希望你我都有如韩中元这般的努力和运气,成功“退休”,探索爱好。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