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像风、像雨,可以在申请中成就一个人,也可以在其过程中让人倍感繁重乏味。说起文书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写文书的原则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总结出来有两点:
(1)成绩能说明的不写;
(2)别人能写得出来的不写。
抛开一切技巧,从战略上来说文书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它不仅要体现全面的你要多元性,也要体现整合性。既要全面地展现一个立体的你,也要做到“丛中有序”。切切不可以让你的申请材料看上去给人的感觉是散乱,这样非但不容易让别人了解你,也会让招生官看材料时会觉得失去重点。
你的文书、其他申请材料,可以描写完全不同的事物,但是最后都必须归结到你身上。你作为一个人,你的特质是最需要被强调的。
文书中想要体现的实是你作为一个人的核心,它是非常有连贯性的。这也就是说我们的高中和大学之间是有联系的,招生官希望从我们的文书中看到这个联系。比如你在高中做了一些什么事,你有什么非常珍视的活动还希望在大学继续,等等。
我们经常会讲到的一些大学想看到的,比如problem-solving或者领导力,如果有可以写的很好,没有也不建议假大空。所谓的假大空,是你想传递的信息和你能够去支撑它的经历不匹配,衔接不当,就是假大空。
写文书是在裁衣服,首先你得把布织出来,你才知道如何去裁剪。所以,不要害怕思维天马行空,在思考文书的这段时间你怎么天马行空地去想都可以。只要是觉得能聊出东西的,都可以把它记录下来。
规划活动以及“去织这一匹布”可以是很早之前,可以从高一时就开始,甚至可以更早。我们过去的每一个经历,都是在织着一批将来可供我们裁剪的布。文书中是没有缺点的,缺点也可以成为亮点。每一条弯路都是可以写的故事,就看你如何去写。这点我个人认为对我帮助非常大。
写文书有特别重要的三个“不”:
一、不用力过猛;
二、不阿谀奉承;
三、不能失真。
用力过猛,是指牵强地去赋予一件事超出它可以提炼的意义,也就是假大空。
阿谀奉承,是指一定要刻意地去讨好大学。很多时候人们忽略一点,文书是写给大学看的,但是大学想看到的并不是你如何去迎合他们,而是一个真正的你是什么样的。
不失真,则是说我们写的一定要是我们自己。文书的意在展现真实的自己,我们可以加强我们的强项,或者表达更立体多面的我们。
但归根到底,我们一定不能够虚构,或者写那些自己其实并不想写的东西。即使有人告诉你可以去包装,那样包装出来的一定不是最好的你。
文笔起到的作用则是装饰文章的一个亮点,但它并不是最核心的骨架。它像是骨架上填的那些血肉,确实可以加分,但并非其灵魂。
我们希望文书有血有肉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知道它想传递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要求我们先定下架构,再让它鲜活起来,才会有一篇出彩的文书。
在文书的创作过程中,文书老师必然也起到了不小的引导作用。在选择签约顾问之初,就要更多的考虑:顾问老师是不是在整体交流过程当中和你有契合度,以及是否可以持续给你灵感。孩子和顾问的交流沟通相当重要。
如果一个顾问老师和你每周交流时间都只有1次或者2次,每次半个小时或者1个小时,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思维的碰撞是实时的,即使顾问老师真的很忙,思维火花产生的过程也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所以,交流的频率不能太低。
一个好的顾问必然高效。可能学生和老师谈文章时会时间长一点,但是事先头脑风暴做好一定是事半功倍。交流频率是一个参考,但不是一个量化的标准。一个文书老师的工作一定是在线下依然会帮学生思考主线和改文章。线下,顾问进行的对于主线的思考和对于文章的修改也占了大量比重。这是一个长线过程。
众多大牛顾问老师的眼光和给出的建议常常惊人的相似,尽管大家都是独立的,经验之老道可见一斑。好的老师最大的帮助就是从琐碎中建立起一个主线。
写文书、提炼升华,一定不能生拉硬拽。升华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必须首先站在地上,有这个基础才能继续往更高的地方攀升。
素材不管别人如何建议,首先还是要自己对自己的经历有确切的认知,以及明确的思路。
写作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障碍就是想写的太多,而字数有一定的限制。这个时候,改文书的过程中,做减法是很重要的。不要试图在一篇文书中写太多太复杂的点,一定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主文书想表达的和辅助文书表达的可以相辅相成,但是不尽相同。
但同一篇文书中,不要试图把2、3个主线合在一起,这样才会形成更加有力的文书。
我们常说文字是外壳,思想才是灵魂。外壳好顶多能达到中规中矩,灵魂站得高才能有共鸣。如何才能做到这样?
回答是:多看书!使劲看!多读书,读杂书。
读书,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暴露在一个很多元化的环境里,要反复思考,一遍一遍的,自然会有思想相对成熟的时候,有能力和他们一起探讨,在探讨中又产生新的碰撞。
这里谈到思想的渐进,正是文书的一个写照。文书的写作是对高中四年精华的一个提炼,也是对一个青少年前17、18年的思想的一次展露。它的积累,绝不在一朝一夕之间。
提笔容易,落笔难。你写几篇就好了。开始写时觉得无从下手、千头万绪好难,写了几篇,上手了摸到门道了就好了。
问题是,这摸门道,有的人是申请快提交时才摸出门道啊!
文书一定是慢慢磨合出来的。没个十几稿,谁也不能轻易谈成品。
Good vs. Bad
怎样才算一篇好文书?
想象你拿着自己的文书走进一个房间,发现地板上散落着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文书。它们和你手上的文书都没有名字。你的文书掉落在地,与它们混为一体。这时有人将其捡起,通过文字依然可以一眼认出这是你的文书、只有你写得出这样的成品。
—— 这,就是一篇好文书。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