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王钦石
他从小学习奥数,曾经深爱奥数。初中毕业时接触信息学并一发不可收拾,拿下 NOIP 提高组一等奖后又在 NOI 上拿下金牌进入国家集训队。
因为优秀的信息学成绩,他高二时保送清华姚班。在清华,他作为清华 ACM-ICPC 赛队队长两度进入世界总决赛,为清华夺得两块世界铜牌。从清华毕业后,他前往普林斯顿大学继续读博,读博期间他也不忘继续为信息学教育做出贡献。他就是我们今天信奥传奇的主人公——王钦石。
和很多孩子类似,王钦石小学的时候从二年级就开始学习奥数,多次参加华罗庚杯学术活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顺利进入了当地名校松雷中学的重点班。
初中期间,王钦石也一直在学习奥数,继续参加各类的奥数学术活动,成绩也很突出。也是因为较好的奥数成绩,王钦石通过中考进入哈尔滨第三中学后背编入了重点班 21 班。
小学和初中阶段,热爱奥数的王钦石并不知道还有一个以考察计算思维和算法能力为主的“信息学学术活动”。中考后的暑假,录取了王钦石的哈尔滨第三中学组织了一个高中入学前的短期夏令营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王钦石第一次接触到了信息学。据王钦石介绍:“刚开始我也没有当回事,因为我的兴趣点一直还是在数学,只是抱着玩玩的态度去听听。”
高中时的王钦石
“跟着几次 C 语言课听下来,我这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编程的初中生居然能够编写程序了,并且随着编程的深入,我发现之前我所思考的好多数学问题、手写的大量数据及图表在计算机上都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一下子就把我的兴趣提起来了。”
王钦石非常快就上手了简单的程序设计并开始学习算法,在这个阶段,王钦石发现之前学习的奥数对算法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凭借着之前养成的良好的数学素养,王钦石的算法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正式进入高一后没几个月,才仅仅接触信息学学术活动不到半年的时间的王钦石第一次参加了 NOIP 提高组的学术活动,在这次学术活动中他表现出色,一举拿下了一等奖并获得了哈尔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 NOIP 提高组中的“小成功”激发了王钦石对于信息学学习的兴趣。对于算法钻研的欲望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在正常学习之余,王钦石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到了信息学奥赛的学习上了。
“那时候,白天基本都有课,不能耽误,我就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学习”王钦石回忆道,“母校也为我们的信息学奥赛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支持,机房在晚自习时间为我们开放,下午下课后,我草草吃一口饭就直奔机房去了,一直到老师撵我们回宿舍前,我就沉浸在我的信息学奥赛世界中,居然也没觉得累。”
获得 NOI 金牌时的王钦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之后的国家级学术活动——NOI 2010 的赛场上,王钦石获 NOI 2010 夏令营二等奖的成绩。高二时,王钦石成绩拿下 NOIP 提高组一等奖,并在之后的“2011年百名信息学优秀高中学子清华夏令营”比赛中以综合成绩第三名的成绩保送清华大学。
此后,他在信息学赛场上仍未止步,在 NOI 2011 赛场上他获得了金牌、创造了黑龙江省在 NOI 系列赛事中的最好成绩并入选国家集训队。经过集训、选拔、答辩,他又获得了国家队候选队员资格,并最终进入国家集训队 6 人集训名单,位列第 5,与国家队的 4 人名单仅一步之遥。
除此之外,他高中时还在企业学术活动中获得了亮眼的成绩。2012 年高中毕业后的暑假,他就以全球总决赛第二名的成绩(仅次于顾昱洲,超过了 Gennady Korotkevich)拿下了 VK Cup 两万美金的奖金。
2012 通过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的王钦石进入交叉信息研究院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就读。在清华大学的“姚班”里,学习任务是繁重的,每一门课程都要求学生做到精益求精。
“姚班”的理论课程大多都很有难度,完全不输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这些名校中计算机科学专业对本科生的要求。
“每一门课程都有一些开放的作业需要花大块的时间在截止时间之前完成,尽管如此,我的大学生活也算得上是顺风顺水,不仅顺利完成了所有课程学习,还取得了姚班前十的成绩” 王钦石在给学弟的分享中曾介绍,“在清华,我坚持了清华大学特有的三千米’常跑’,毕业前我还获得了校园马拉松的成绩;除此之外,我还一直担任清华广播站的播音员,一直坚持我喜爱的足球运动,甚至喜欢上了古典音乐、歌剧。”
但对于王钦石来说,信息学学术活动依然是他割舍不下的挚爱。在清华大学期间,他在 ACM-ICPC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学术活动上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大学四年中,他一直没有间断训练和比赛,拿下 ACM-ICPC 2012 成都区域赛金牌、ACM-ICPC 2013 成都区域赛、长春区域赛金牌、ACM-ICPC 2014 西安区域赛金牌、ACM-ICPC 2014 世界总决赛铜牌、ACM-ICPC 2016 世界总决赛铜牌。
对于王钦石来说,平衡学术活动和课业的关系是很不容易的。ACM-ICPC 几乎花掉了他所有的课余时间,但清华也没有因为学术活动获奖而在任何一门课程中降低对他的学习要求。
因此,王钦石不得不常常在参赛的途中赶作业,但因为学术活动是他的挚爱,为了挚爱而拼搏,他并没有觉得累,而更多感受到的是幸福。
大三时,王钦石进入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在科研方面和实习导师密切合作,完成了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这一年,他还凭借在姚班优秀的学术表现获得了“姚奖学金”。 姚奖学金的证书
此后,为了拓宽眼界,在学长的引荐下,王钦石通过多轮严格的面试加入到新加坡的一家金融计算公司实习。在实习工作之余他还参加了 Google Code Jam,并以全球前 25 名的成绩进入全球总决赛。
除了出国实习和参赛,王钦石也积极的参与了清华提供的各类访学机会。2016 年的春季学期,王钦石访问了南加州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
在南加州大学,实验室窗户上的几行戏谑描述理论计算机科学的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理论”就是当你掌握所有东西的时候,没有一个是可用的。 “实践”就是当所有东西都可用,但是没人知道是为什么。在“我们的实验室”理论和实践结合,没有东西是可用的、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在普林斯顿大学,他见到了很多理论计算机科学组的教授和博士生,在这其中他还见到了不少他的同班同学和姚班的学长。
这一年的秋季,王钦石开始做积极申请研究生。这时候的他已经有了在微软良好的实习背景、发表了一篇高水平的论文,托福成绩超过了一百分。最终,他很顺利的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方向博士录取,并获全额奖学金。
如今,在普林斯顿继续学业的王钦石也没有松懈。一方面,他在积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更为广阔的计算机科学理论领域,为人类的智慧添砖加瓦。
另一方面,他也还在与国内的计蒜客、编完边学等信息学教育机构紧密合作,为培养更多有志于计算机科学的才子做出贡献。
他在中学准备学术活动时的一些做法也很值得信息学学术活动上的后来者借鉴:
努力扎实学习,不会的内容绝对不放弃,不了解的知识一定想办法弄明白;
训练中不做“水题”,做题就要有收获;
不断加强思维训练和程序实现训练,努力克服弱项,为了达到训练目的可以熬夜参加海外的在线比赛。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