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同学,分享她的留学经验~
2009年来到美国综合排名第14的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攻读物理专业
现在又到毕业季了,让我想起当年申请大学时候的许多往事。
尽管我在大洋彼岸工作和生活,但每天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故乡成都。我整理了一些零星的个人经历,想分享给在成都的朋友们,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申请/录取
听天由命的成分很大, 但也不要忽视硬实力
我是2009年上大学的。我在外语学校从初一念到高一,高二时转学到了一所全外教的国际文凭学校。
我托福103,SAT 2030,综合排名年级第一,有校长的推荐信。
我的主申请文讲的是我在汶川大地震中的感受,距离地震中心不足20公里的我,真实地感受到了大灾难来临的恐惧。我通过记录地震后心酸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请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因为我们随时都可能失去它们”的主题。
我在副申请文里写出了自己对科学的热爱——我初二时自己溜去电器市场买材料做了个简易电磁继电器,又弄了一大堆眼镜、放大镜研究透镜成像规律。
虽然有很多人向被名校录取的同学们讨教“秘诀”,但事实是残酷的:名校录取的随机性相当大。我有位朋友被哈佛录取,却被Rice放到候补名单了,实在不可思议!
另外,我和当年的男闺蜜条件完全差不多,而且都申请的理工科专业,可我被录了,他被拒了,我俩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
后来我才明白,我俩来自中国同一个城市,条件又那么相似,为扩大学生多样性,学校不可能我们两个人都录。
至于为什么录我不录他,后来我也发现了——我们那年进来的理工科男生明显多于女生,所以当时他们要我,说不定就因为缺女生!
这种随机性也只能听天由命,所以一定要多申请几所大学,个人认为5-10所为宜。
我那位朋友虽然没有被我们大学录取,但也被另一所排名前20的,他很喜欢的大学录取了。
很多人都关心该不该用留学中介,我用了。
如果说一家中介公司,能做到以下几点,就算得上靠谱了。写申请文书之前会跟你进行了详细的“访谈”帮我挖掘出各种亮点并筛选。写出的文书可以随时去他们办公室看,不满意的地方他们还会进行更改。
专业选择
先尝试,后决定
美国大学申请流程中,选专业常常令人头疼,但其实大家的压力不必那么大,因为包括Rice在内的很多美国大学,申请时填的专业可以在进校后自由变换。
在Rice,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课,只要能学懂能跟上,啥课都能选(比如,原则上谁都可以选“高等量子物理”,但如果没有先修物理基础课,选了这个肯定会挂掉吧)。
等到大四的时候,学校就会看学生4年一共修了哪些课,只要满足了某个专业的要求,就会授予此专业的文凭,如果所修课程满足了两个不同专业的要求,就会两个专业都授予文凭。
因此,很多大一新生都会尝试各种各样的课,发现自己的擅长之后才决定专业。
我有一位高中同学以化学专业进了美国一所一流大学,大一结束时发现自己的热情在音乐上,于是他大二时转成了钢琴专业。
但因为是从零开始,所以他过了5年才毕业,但无怨无悔。
我的美国同学里,有数学专业进来,历史专业毕业的;心理学专业进来,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的。这些人都是修了一些课以后,才发现自己并不擅长或不喜欢原先的专业,从而找到了更合适的道路。
文化差异
那些因为“文化差异”而闹过的笑话
我认为出国留学最大的好处,在于有机会感受两种不同的文化。欧美发达国家并不一定比中国更“好”,但同时了解两种文化,可以给人更广的视角。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站在两山之间观摩品味,比较两种文化的优缺点,我们的视野和思考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许多同学刚出国时都会因为“文化差异”吃亏。我一男生朋友因为穿内裤在公寓楼下散步,被邻居报警了——警察告诉他在公共场合必须在内裤外再穿裤子。
我还有个同学因为学习压力大,常常叨念“不想活了跳楼算了”,没想到被美国同学听到后上报学校,被送去精神医院住院不说,还被强制休学了一个学期。
许多留学生立志“融入美国文化”,但我对此没有什么强烈意愿。
美国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容性和多元性,能够使许多文化、思想、个性都千差万别的人互相尊重,共同生活。跟美国同学谈得来,就大大方方地和他们交朋友。跟外国人话不投机,就待在中国人圈子里也未尝不可。
我大学最好的朋友是个美国男生,在我孤单失意对人生迷茫时,他总是最懂我的人。我俩不知多少次坐在他寝室的沙发上聊天到凌晨,亲如兄妹,连他和他太太也是我撮合的。
也有很多同学跟外国人都是泛泛之交,知心朋友全是中国人,他们后来也拥有了非常成功的学业事业和人际关系。
如今,在美中国人圈子的社会影响力正在日益强大,说不定哪天,我们还能像犹太人创办布兰迪斯大学那样,在美国办一所中国人自己的顶级学府呢。
关于语言
别为练口语交一个话不投机的外国朋友
很多人关心语言问题:英语听不懂怎么办,口音重怎么办?我个人而言,由于和这位美国好友侃了太多,所以意外收获了一口流利纯正的英语。
刚来Rice读大学时,我各种结巴和语法错误,还常常因为用词不当让人哈哈大笑。但大三的时候,别人都以为我是在美国出生的亚裔,因为我说英语已经跟本地人差不多了。
所以,提高口语的捷径就是拥有一个美国哥们儿! 当然,我不建议为了练英语而交个外国朋友。
如果彼此话不投机,为了练口语而尬聊肯定得不偿失。
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经验,这些经验也许不适用于每一个人,但是作为一个“过来人”,还是希望它们可以给大家一些帮助。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