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论课程 ( Theory of Knowledge,TOK)是IB课程的三大核心课程之这门课程与传统的认识论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虽然对哲学意义上的认识论问题有所涉及,但作为一门学科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其关注点主要是各趣学科知识的本质及这一学科知识的形成过程。而这种探究活动的目的并不是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而是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究方法及关注问题的角度对知识的形成有着怎样的影响。因此,该课程的目标是在对这类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及综合性思维的能力。为此,IB知识论课程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课程理念及课程实施方式。
一、IB知识论课程的课程理念及课程实施方式
作为以知识为探究对象的课程, IB知识论课程自然要形成自身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与传统的以客体或主体为核心知识观念不同,IB知识论课程关注的是知识的存在形态,因此,它将知识大体分为两类,即个体化知识变革( Personal Knowledge)和共享性知识( Shared Knowledge)。个体化知识是指个体通过自己独特的经历、训练乃至天赋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包括通过正规教育或学术研究所掌握的知识。这类知识难以准确地传达和复制,过程性特点突出,如个体弹钢琴的技能、绘画技能、烹饪技能、打篮球的技能、骑自行车的技能,又如个体对事物独特的见解与洞察力,以及个体所形成的自身所特有的学科知识系统等;共享性知识是指经由群体的共同努力并可以为广大的人群所分享的结构化、系统化知识,如各学科知识、特定文化的知识及特定传统宗教的知识,虽然不同类别的知识共享群体的大小不同。需要说明的是,这一知识分类本身并不代表知识论课程所要探究的知识领域,而是表明其关注知识的个体性与共识性特征,从而探究特定的知识是如何形成的,它可以有怎样的应用,又可以怎样被证实或为证。
如果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来表述IB知识论课程的课程目标的话,不妨这样理解:知识论课程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的建构过程,意在培养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与综合性思维的能力,通过问题探究式的过程化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批判性思维与综合性思维的方法,从而培养其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探究的的能力,并引导其形成理解与接纳文化差异的立场。
从前述提及的IB知识论课程对知识特点的判断不难看出,其中渗透着现代知识观的深刻影响。也就是说,IB知识论课程并不是一门横空出世、标新立异的思维训练课,而是后现代知识观在课程内容乃至课程实施方式上的体现。众所周知、20世纪70年代以后,课程改革浪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开始反思工业革命影响下以“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为指导的课程观,这种反思即是以后现代知识观的广泛影响为背景的。随着课改浪潮的蔓延,在我国国内也已有论者开始关注到这种知识观的影响,并从理论的、宏观的角度谈到了其对我国课程改革不同层面的影响。事实上,现阶段我国教育界所进行的与课程改革相关的一系列工作,如新教材的编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置、课程标准的表述方式及教育教学评价角度与方法的多元化都无不体现了后现代知识观的潜在影响。获学的要需升盲的那么,作为后现代知识观在课程理念、内容及实施方面的具体体现的IB知识论课程又能在课改的其他领域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