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课程主要包括小学(Primary Years Programme,简称PYP)项目,对3至12岁的学生开放,其培养目标是“独立判断的思想者,终身不渝的学习者,世界事务的参与者”;中学(Middle Years Programme,简称MYP)项目,针对11至26岁的学生开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高中文凭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简称IBDP),针对16至19岁的高中生,学制两年,相当于中国的高二高三,完成DP课程即可进入大学学习。IBDP课程是IB课程体系中最早开设的一类文凭课程,另外,2014年,IBO新增了一个职业课程(Career-related Programme),主要针对16至19岁想要进行职业学习的学生。
IB课程致力于将学习者培养为积极探究的人、有知识的人、善于思考的人、善于交流的人、有原则的人、头脑清明的人、有爱心的人、勇于冒险的人、身心平衡的人、善于反思的人,这十大目标既体现了全人教育的理念,也是对IB学习者素养的核心要求。要培养能体现这十大理念目标的学习者,在中学后教育阶段,学术能力以及非认知因素(如学习策略、学术态度和行为等)相比知识内容而言,对学习者未来的人生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IBDP课程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研究能力,从而发展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自我意识以及情感表达能力。
由于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内容结构,IB课程已经日益超越“国际学校”的范围,被世界各地一些富有创新精神和包容精神的公立中学所采纳。其中,美国作为世界上拥有IB学校最多的国家,超过一半的IB学校都是公立学校。
IBDP课程之所以在世界一流大学中有较高的认可度,很大原因在于IB课程体系从PYP项目到IBDP项目都在持续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课程结构看,IBDP项目包含三大核心课程,分别是知识理论、拓展论文、创新行动和服务;六大学科群分别是语言和文学学习、语言习得、个人与社会、科学、数学与艺术。
知识理论课程(Theory of Knowledge,简称TOK)以探究的精神在传统学科之间、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学习之间建立起联系。该课程着眼于“我们是如何知道的?”“什么可以作为证据?”“在现实世界中,某理论意味着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倾听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形成批判性思维。
拓展论文(Extended Essay,简称EE)要求学生就当代全球性重大议题如全球食品危机、气候变化等展开跨学科深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所选的议题与当地的背景相结合,通过自己的议题来决定选择IB 课程中的具体学科,从而确定研究的理论依据,以此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包括对全球议题的敏感性、理解力以及着眼于全球的自我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创新、行动和服务(Creativity, Activity,Service,简称CAS)基于学生的个体兴趣和经验,开展绘画、舞蹈、戏剧、写作等创造性活动;基于个体的生活经验与伦理道德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志愿者服务;根据社会特点开展适合的体育运动及团队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这三大核心课程中,知识理论课程强调学习者的探究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可迁移能力,拓展论文关注学习者通过研究进行学习的能力,CAS强调学习者通过计划和执行项目进行学习的经验,这些经验和能力对学习者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六大学科群中语言和文学包括三门子课程,分别是文学、语言和文学、文学和表演,其中文学课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批判性反思能力、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论能力等;语言和文学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以及通过论文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文学和表演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
语言习得课包括现代语言和古典语言,其中现代语言分为初级语言和语言B两种语言习得课程,初级语言主要针对没有语言经验的学习者,课程共设三个主题:个人与社会、休闲与工作、城市与农村环境;语言B包括交流与媒体、全球性议题和社会关系三个主题,这两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交流和互动能力,整合及创新能力。古典语言为IB学生提供了探索古希腊和古罗马语言、文学及文化的机会,发现古典文化所蕴含的美。
个人与社会包括企业管理、经济学、地理、全球政治、历史、全球社会里的信息技术、哲学、心理学、社会与文化人类学、世界宗教,主要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适应变化能力,进行战略性思考、长期规划、分析和评价的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全球视野。
科学包括生物、计算机科学、化学、设计工程、物理、体育锻炼和健康科学六门可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设计能力、跨学科研究能力。
数学包括数学研究基础、数学基础、数学进阶、高等数学进阶四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艺术包括舞蹈、音乐、电影、戏剧、视觉艺术以及IB学校自主开设的其他科目,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对艺术作品的清晰理解、批判性思考和反思性分析、有效介入作品以及富有想象力的创造能力。
从IBDP课程的三大核心课程及六大学科群看,IBDP课程既关注传统学术科目,又强调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把握,注重学生的社会情感与身体健康,使学生在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的同时,能够拓展自己的教育经历以及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国际文凭组织(IBO)会对IBDP课程的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评估,其中包括对IB学习者的基本技能如获取知识、理解关键概念、应用标准化方法的能力和高阶技能如对信息的分析和汇报、评估以及论证、创造性解决问题等能力进行评估,这种评估既包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内部评估,又包含以论文和考试为主要形式的外部评估。所有IBDP学生必须在规定的六个学科组中每组选一门课程进行学习,每一门项目课程学生的分数从1——7分不等,其中三个高等级,三个初等级,每门科目的最高分数为7分,再加上拓展论文(EE)和知识理论(TOK)的3分(创新、服务与活动以活动小时数计算),IBDP满分为45分。通常世界一流大学对学生的IBDP成绩要求在40分以上。
2017年,中国有79所IB学校的3701名学生参加IB文凭考试,其中8人获得满分,中国学生的平均成绩为34.8分,超过了全球平均29.95的成绩。由于IBDP课程显著的学术取向,IBDP更适合全面发展、学习能力强、具有语言优势以及持续学术兴趣的学习者,中国学生大多具有勤奋、刻苦、认真的学习品质,更可能在IB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2、学会学习—IB课程的基本理念
IBDP三大核心课程和六大学科群既保证学习者广泛均衡地涉及几乎所有知识领域,又有一定的灵活性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学生可以从六大学科群中分别选择一门,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同时掌握“学习的技能”,将学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及课题研究中,使学习者不仅关注知识本身,而且反思“自己是如何学习的”。
“学会学习”是终身学习的社会必备能力和素养之一,要求学习者具有强烈的求知意愿以及持续学习的能力。IBDP课程主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教学,这将有利于培养IB学习者积极的学术心态,有研究表明当IB学校与课堂更关注帮学生树立成长型思维、对学校和课堂的归属感、建立自信心,以及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特点的学习任务时,学习者更容易建立良好的学术态度,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以及良好的学习效果。其中知识理论课程(TOK)从学习的基本理论和过程出发,将探究式学习,基于问题/项目的学习、意义学习和情境学习深度融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使学习者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可迁移能力,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特视角与能力。
3、全球视野—IB课程的基本追求
IBDP的产生初衷是为了培养外交使节子女,这就决定了IB课程的国际化定位,要求学习者不受已有的信仰和文化局限,对它国文化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从而能够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三大核心课程中的拓展论文基于全球性重要议题,语言习得、个人与社会等课程内容均关注学习者的跨文化理解和全球视野,主张文化融合,通过跨文化理解和尊重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由于IBDP课程只是个课程理念框架,它既坚持统一的标准,又允许不同国家的IB学校结合不同国家的课程标准,根据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从这点看,IB课程面临着全球化和本土化、标准化与个性化的两难,由于不同国家的教育改革理念,IB课程在不同国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不同国家的IB学校可以根据国家和学校特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其广泛的传播范围也为IB课程赢得了较高的全球认可度。
IB课程在中国落地生根,不仅着眼于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公民,而且需要IB学校结合自身所处区域的特点,让学习者以平等、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我们生活的国家和世界,在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及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4、强调联系—IB课程的实现途径
IB课程要求学习者能够认识现代世界的复杂性,既关注学习者自身,又能充分考虑到学习者与外界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既体现不同学习者之间,也体现在学习者与外在的自然与社会之间以及不同学科之间。有人认为IB课程更适合未来有志于从事社会工作的个体,因为个人与社会课程同时关注课程的个体与社会价值,从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问题出发,对个人有效地参与社会以及政治生活进行积极探索,从而成长为负责任的“全球公民”。
数学和科学课程在学习者与真实的世界之间建立起强有力的联系,使学习者不仅掌握知识,更能运用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通过将学校打造为学习共同体(如社团活动、合作学习等),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者之间构建一种积极的人际关系,发挥学习者、教师、学校的协同作用,为学习者营造归属感。
文学语言与艺术课程在学习者与文学艺术作品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对作品的批判性分析和思考帮助学习者理解作品的意义,培养学习者的阅读沟通以及表达能力,使学习者能够理解他人的思想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IBDP课程主张与学习者未来的大学学习活动相衔接,要求学习者能够掌握特定学科的方法体系从而把握学科的本质达到对特定领域问题的深度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和学术研究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IBDP三大核心课程和六个学科群中几乎所有课程都关注学习者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基于特定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5、自我成长—IB课程的终极诉求
IBDP课程关注IB课程致力于培养自主积极的终身学习者,这就要求学习者具备良好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积极的学术心态从明确的学术目标和浓厚的学术兴趣出发,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过程。三大核心课程和六大学科群赋予学习者高度的自主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领域,学校鼓励学习者尝试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重视培养学习者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学习者不断自我激励,坚持不懈。在IBDP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术持续性高的学习者都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他们已经习惯于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既定学习任务和目标,不会浪费时间或者为未完成任务寻找借口。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面向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将发生深刻变革,知识传播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将会形成一种新型伙伴关系,除了看得见的知识和技能外,一个人的品格、自我认知等将会对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坚持统一与多样并重的IB课程将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与课堂布局带来深刻的冲击,影响未来的教育变革。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