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早教才发现,三个月不会翻身的孩子很多,不只Nic一个。教育的代价很高,无知的代价更高。这也让我更加坚定,要多了解育儿知识,多和同龄家长沟通,消除自己不必要的焦虑。
外籍孩子上公办 统筹安排就近入学——不考虑
小学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公办的,一种是民办(也称私立)。但是,我首先排除了公办小学。因为孩子是外籍人士,要上公办小学的话,只能按照就近入学原则,根据周边学校是否有多余学位进行统筹安排。这样一来,Nic进入热门名校的几率微乎其微。听说,如果交赞助费的话可以增加成功的机会。
民办幼升小 面试堪比高考——不考虑
民办学校招生是需要面试的,热门民办小学的招生面试素有“幼儿版高考”之称。我儿子Nic,我还是非常了解他的。热门民办小学竞争那么激烈,如果只凭Nic自己的实力,想通过民办小学百里挑一的面试,几乎是不可能。所以,我不得不寻求“第三种选择”。
朋友孩子转学触发我的”第三种选择”
我身边有一些朋友的孩子,在公办名校上学到三、四年级就转学到其他学校就读IB课程。原因是孩子二年级的数学作业难度堪比奥数,这不仅让孩子和家长都“不堪重负”,更重要的是难以激发孩子自己的学习兴趣。而转学之后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让孩子非常喜欢,家长也跟着变得非常的轻松。
这年头,愿意花成千上万给孩子报辅导班的爹妈多了去了。但教育不仅拼爹妈的票子,更拼爹妈的脑子。有时候不是孩子不行,而是没找到真正适合他的学习方式。所以,我决定去考察这所学校。
第三种选择:
百度百科:IB即国际文凭组织IBO(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sation),为全球学生开设从幼儿园到大学预科的课程,为3-19岁的学生提供智力,情感,个人发展,社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使其获得学习,工作以及生存于世的各项能力。IBO成立于1968年,迄今为止遍布138个国家与2815个学校合作,学生数量超过77万。与A-level、VCE等课程并称全球四大高中课程体系。
南京现有IB课程的学校
数据来源:网络
学校食堂的食物品类非常丰富,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可以拿自己的饭卡买自己想吃的饭菜,价格也很实惠。低年级孩子,每个人有自己的固定位子,餐桌上分别贴着每孩子的名字,按座位入座,低年级部都是卡通造型很可爱。一年级孩子是吃定食,饭菜提前放在保温箱,到吃饭时间再由老师端到每个孩子座位面前。
如果选择走读,学校的放学时间是晚上7:50,也就是说回家以后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睡觉。我相信这对于大多数上班族家长来说都是件好事,对于我来说更是如此。我因为当时工作的特殊性,每天下班时间比一般上班族都要晚,所以非常需要老师或者其他专业人士,能在Nic放学之后、睡觉之前这段时间辅导他学习,让他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学校在这一点上满足了我的刚需。
后来我儿子Nic就是半走读、半住宿。去年年底下大雪那段时间,学校考虑到家长接送的安全性,要求全部学生住校。在两个星期的住校期间,Nic适应得非常好,老师也照顾的非常好。
作为一个妈妈,我很放心让孩子在这样一所学校学习、生活。
我觉得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一所适合他的学校的最大价值并不只是学习,还有孩子被激发出来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自信。
那个学校统一管,老师统一教,靠吃“大锅饭”就能成龙成凤的时代,已经离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远了。
除了英语环境,我相信孩子未来成长为一个“世界公民”所需要的国际化视野和开放包容的价值观,也可以在这里很好的获取。
学校积极关注年幼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以适龄方式引导孩子,播下成长道路中需求的种子,帮助他们成长为积极活跃,富有同情心,终身好学的人,能够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我们作为家长则需要准备好回答,孩子们自己通过深入思考而提出的众多问题。
有人说中国孩子是被人喂大的,而外国孩子则是饿大的。在美国,四五岁的孩子就要开始学会自己整理衣物、书包,学习洗菜、擦桌了。而中国的很多宝宝们上了小学依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Nic能如此独立,完全得益于学校对他这方面的锻炼。
中国有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理解的行万里路,就是一种实践,一种行知合一。父母之爱子,为其计深远。只有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长大后孩子才能学会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另外,老师还会带着孩子们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让每个孩子编一个不一样的故事结局,并上台演讲给大家听。让孩子必须用天生的好奇心去学习,更多地是靠独立自主的内驱力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知识与经验,防止认知偏见与主观臆断,增强孩子以理性基础进行思辨和表达的能力。
1、由于建校时间短,学校的老师队伍相对比较非常年轻,教学经验可能相对不够丰富;
2、由于老师工作量比较大,所以很少有时间和家长汇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偶尔会上传一些照片。而对于我们住校生家长来说,想知道孩子的更多情况;
3、Nic的外婆就会讲,你看,他的字写得那么丑,倒笔画那么严重。国际学校相比传统学校,一些传统教学可能相对不足。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是,每个孩子的个体不同,如何在求学路上更好帮到孩子?怎样做才是更科学合理的选择?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看孩子:根据孩子的自身实力来选,每年都有择校后“吃不消”的学生,到了名校、民办校后,身心都不堪重负,有孩子明显不适应名校的强度和竞争。而且业余时间极少,孩子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放松和缓冲一下都没时间。”
看学校:有的学校虽是名校,可其管理较为松散,学习更多的是靠家长们和孩子们的自学和自我管理,这样家长对孩子的督促就非常重要。
有的学校因管理严格而有名,那么如果孩子是异常活跃很有主见的且自学能力很强,过于死板的管理可能会压抑孩子天份的发展。
学校各有所长,有的重视音乐,有的重视科技,还有是艺术特长校,也有的在人文方面历史悠久,不一而足,看孩子的个性、特长和天份更适合哪一所学校。
家庭承受度:包括经济能力、距离远近等。私立学校一般一年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公立学校花费很少。
还要考虑学生家长群体,如果名人、富豪子女或者官宦子弟较多的学校很可能在衣食旅游等方面会发生更为严重的攀比,这是以后未知的支出,也不得不考虑进来;
如果孩子走读,距离学校过远,会在路上耽误太多的时间,也浪费精力,时间一长会影响到身体的发育和学习,如果选在学区租房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学校允许可以选择住校,不过住校会减少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孩子适不适合住校也需和孩子商量全盘考虑。
从这三个方面全面冷静分析,如果有选择余地,那么一定首先要选择和孩子能力相匹配的学校,不要只看到“名校”两个字。所以孩子的成长永远是首位的。学校学习只是其一生中的一个阶段,合适就好。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