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聊到国际高中这个话题的时候,会说:选择国际高中是因为不想让孩子面对3年后的高考改革,沦为改革下的小白鼠。
4月7日,北京市教委正式发布高考改革方案:科目调整为“3+3”模式,即3门必考科目(语数外)+3门自选科目。
从2020年起,文理不分科,考生可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6科中任选3科。自选科目不用参加高考统考,采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方式,计算高考成绩。
相关文件指出,实施了新高考改革的弊端有6项:
1.资源浪费严重-学生会选择更容易的科目,整体文科偏多,造成未来就业不平衡;
2.分层走班收效不佳-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同,所选不同,学生基数又大,给老师和孩子都造成了全所未有的负担;
3.英语考2次不合理-这个过程中,好学生考两次为了打压其他稍差学生,差学生考两次为了更好的成绩,3分之差是否合理?
4.高二提前考生物,地理等级考试不合理-生物地理相对简单,造就了很多学校在高二阶段强制学生选择这两科目,其他时间只用应付一门科目和语数外,为完成3➕3制度而完成;
5.数学取消文理科考试-取消分科考试,势必造成数学难度下降,对未来科研所需的理科人才储备造成不平衡;
6.学生课业负担更重-学生疲于应付各类合格考,等级考,完全为考试而考试。
(高考改革前后对比图)
家长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考试事小,但这中间存在的无可探知的变化有可能直接左右了孩子的未来。如果是这样,还不如选择更稳妥的国际学校,然后出国深造。而不是在这不可知的变化中赌未来。
在这样的变化下,孩子的出路在哪里?我们的学生里,三分之一以上的孩子都有出国的打算,侧面反映出国内教育生态的不完善,家长希望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学习方式。
对更多的家长来说,相比让孩子成为应付高考的机器人,采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方式,他们更在意孩子健全的身心发展和各项专长的发挥。
学习本应是提升自我认知和能力水平的一种方式,现在反而变成了应付某项制度的工具,这也就失去了学习本身的意义。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