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重点是从纯申请角度介绍美国顶级大学的录取生构成,分析其真正的录取标准及特点,就高中生冲击名校如何进行相应的规划和准备提供一些建议。
美国顶级名校有哪些?不同的人可能会给你不一样的回答。大家耳熟能详的US News排名top10,常青藤8大名校久负盛名,海外华人中则比较流行大藤和小藤,而在美国用1个词HYPSMC代表了美国学生心目中的TOP名校(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MIT、加州理工)。
有父母在州立大学做教授的家庭则表示:申请到HYPSMC愿意付学费,其它大学就不如读州立大学来的性价比高(因为州立大学对教职员子女是免学费的)。
每年招生人数常青藤名校除康奈尔(6000+)及宾州大学(3000+)外,其余6所都在2000左右,申请人数则普遍超过30000,而且这些申请者都是各个学校的佼佼者,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此外,这2000名额中可能已经有60%左右的名额已经定了,区区几百个名额的池子里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数万名优秀高中生。
达特茅斯前招生官Michele Hernandez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出:(TOP名校60%已经预定好的新生名额中)40%的名额由体育特长生、校友子女、大额捐款人子女、政要名人子女以及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中受益的非洲等族裔学生组成,比如根据The Journal of Blacks in Higher Education中的统计,8所常青藤大学2008年新生中的黑人学生比例分别为:
其中哈佛的黑人学生比例为8.4%。到了2014年,The Journal of Blacks in Higher Education的数据显示哈佛黑人学生的比例上升为11.9%。
除了这40%的名额外,在软件各大类做到TOP级别的申请者至少占到20%甚至30%的名额,具体包括:
所有上述具有独特优势的申请者统称为超常申请人,扣除这些具有超常竞争力的学生外,TOP名校的招生名额只剩下30-40%,而竞争者是来自全世界的优秀高中生,这部分学生通常都是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多才多艺(well-rounded),比如:
高中乐团优秀成员、钢琴10级
高中社团积极分子、义工200小时以上等
为了更好对比各分类之间的录取率,我们以斯坦福大学2015年申请数据为例:
总录取人数:1,073(男)+ 1,067(女)
= 2,140
为计算方便,总申请人数约40000,总录取人数约2000,其它数据均为估算值,其中黑人学生6000(黑人人口约15%,实际申请人数应该低于6000),超常类录取率保守估算为80%(毕竟也有奥赛奖牌被TOP名校拒绝的案例)
考虑到能申请TOP名校的亚裔,特别是华裔学生普遍成绩出众,体育、音乐、社团、义工等准备充分,录取比例肯定远远低于2.44%,相当于百里挑一,于是会出现SAT2400被全部常青藤拒绝,提前决定申请耶鲁被拒但常规申请哈佛录取(哈佛总体稍好于耶鲁,而提前决定的录取几率远远大于常规录取),被所有常青藤拒绝但获得斯坦福录取(斯坦福录取率最低,也就是理论上最难申请)等等不好解释的案例。
学生和家长在向外人传授经验时可能会给出各种成功的理由,但其实心里也不清楚为什么被拒和被录。
其实录取或拒绝都是有原因的:
在了解美国TOP大学的录取生构成后,我们就可以来具体分析能够吸引TOP名校招生官的这些“亮点”到底是什么。
提到美国大学录取标准,很容易想到的是NACAC关于大学录取的19项标准,每所大学将19项分为四个级别,最重要、重要、考虑、不考虑,反映学校招生中的不同侧重点。
哈佛和MIT无愧世界最佳声誉大学排名的前2位,最重要的标准也独具匠心。
MIT则说:什么考试成绩推荐信都不重要,我只看性格和素质(Character/Personal Qualities)。
其它名校要求很接近,但无一例外地都将中学课程难易度列为最重要的标准,于是大家纷纷追随,发了疯地考AP,华裔中学生没有个10门以上的AP都不好意思说。
然而最重要的标准是:申请普通大学的指导原则,对TOP大学申请的意义有限。当然不是说这些TOP大学不看重自己设定的最重要标准,而是优秀的学生实在太多了,绝大部分申请者都满足这些标准。
更进一步地分析当然应该围绕着这些TOP名校学生的组成来进行。除去legacy admission、affirmative action这两条外,想办法在不同领域内取得世界级的成绩是进入TOP名校可能性最大的途径,其背后的逻辑是TOP名校希望他们的毕业生是能改变世界的一批人(“… they will mak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after they leave Harvard.”- 哈佛招生官Fitzsimmons)或者是各领域的领袖人才(“…with Yale’s help the candidate is likely to be a leader in whatever he [or she] ends up doing.”耶鲁前校长Brewster),而预测未来成就最好的指标就是已经取得的成绩。
当然,这个亮点说了等于没说,第一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第二是获得这个级别的难度太大,对绝大部分学生而言是遥不可及的。
体育运动是美国大学、甚至美国社会非常崇尚的活动,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设有23个比赛项目,其中篮球和足球(橄榄球)的影响力最大,每所大学都有数量不等的运动队,顶级大学也不例外,因此对运动员的需求量非常巨大,这也就是为什么体育特长生会占到录取人数的20%的原因。这就意味着在体育方面,你不需要达到世界级水平也有可能凭借体育特长获得顶级名校录取。
1、挑选体育水平比较低的大学
了解美国大学赛事的读者肯定知道,斯坦福的体育水平远远高于哈佛,林书豪当年就是被斯坦福拒绝后去的哈佛。但是在挑选学校时却正好相反,体育水平越高的学校意味着自己需要达到的标准越高,通过体育特长获得录取的可能性越小。
2、学校的新生录取人数越少,运动队伍越多,机会越大。
仍然以斯坦福和哈佛为例,两所学校每年发放录取书都是2000出头,接受并入读的学生均为1600多。下面两幅图是两所大学竞技队伍列表:
斯坦福男子16支,女子20支,哈佛男女各20支。其实根据哥伦比亚大学教授Jonathan Cole发表在HUFFPOST的研究内容,常青藤和排名靠前的小型文理学院每年招生的20%左右都是体育特长生,哈佛有39支校队,远超传统体育强校的一些大公校,比如UCLA(22支)、密歇根大学(25支)等。除此之外,哈佛还有运动后勤支持以及大量以娱乐性(recreation)体育俱乐部及形式存在的学生团体,对有体育相关特长学生的需求可见一斑。
因此通过体育特长申请TOP名校,并不需要达到世界级运动水平,好处则是可以跳出录取率在2%甚至更低的那个普通好学生竞争池,从而大幅提升录取几率。当然,这就要求对学校招生数据、体育队伍比赛信息、人员组成、招募风格等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通过研究各种娱乐性体育俱乐部、结合自己的学生社团活动规划是体育之外另一个有效的途径。
大学学生社团是最被忽视的一个元素,而这恰恰适用于几乎所有学生,因为体育特长或多或少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运动天赋及成绩。但是学生社团却是所有学生都可以为学校社区做出贡献的地方,而基本上所有大学都有大量的学生社团。
比如,MIT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理工科学霸为主的学校,然而MIT有将近400个学生团体:
从创业、心理、人权、红会、舞蹈,到各国学生、各学科学生组织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学生还可以根据兴趣组建新团体。
你需要仔细研究这些学生团体,看看团体的性质是不是符合自己的价值观,然后从团体的规模、主要成员、活动安排、招收新人等方面挑选出一些感兴趣的团体,最后结合自己的天赋、已有资源、时间管理等敲定一个目标社团。
接下去最重要的是实践,尝试在学校启动一个类似的俱乐部或学生组织,最好设定一个可以量化的目标,比如能够帮助到多少人,或者完成几次活动,或者募集多少资金等,然后将你研究的dream school的策略或活动逐步引入自己的组织,不断招募感兴趣的同学,一步步扩大影响力,看看有没有希望成长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团体。
换句话说,社团活动不是什么流行做什么,更不是能包装出来的,而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长期实践的产物。有了这样充分的准备,申请中自然会成为吸引招生官的亮点。
如果既没有获得过世界级的成绩,又没有货真价实的社团活动亮点,实际上就是跳进了普通好学生这个录取率仅有1%的竞争池里,录取与否都有很大的偶然性。这个时候的重点肯定不是SAT多考几十分,或者AP多考两门,而是几篇essays,而其中一篇essay的主题必须是“我能为学校社区贡献什么”。
超常在留美选校中的优势不言而喻,大量数据、顶级名校招生官的披露、研究论文等均显示,如果希望以比较大的概率获得顶级名校的录取,必须在学术、文艺、体育、素质、科研等方面取得超常(世界级)的成绩。
在任何领域取得超常成就的高中生都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学生可以付诸实践的能切实提高录取概率的途径是社会活动,而活动的设计及准备是在大量研究并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后长期坚持的结果。当然,如果活动的影响力及个人角色无法达到世界级水准,是不能算作具有超常项竞争力的。
超常项注定只属于极个别学生,具有超常项的学生都有着将自己和大部分申请人区分开来的特点,这也正是TOP名校希望看到的素质。
超常项主要针对TOP名校,它会极大提高学生的软件实力,在硬件满足名校的最低要求的前提下,会大幅度提升获得录取的概率。由于符合该项条件的人数极为有限,不具备超常选项的申请人也不用失望,绝大部分申请者都是普通好学生,大家的竞争还是通过硬件+软件的综合实力来体现。
1、获得TOP名校录取并不会保证将来肯定成功,与幸福关系更是不大
事实上,每年都有不适应顶级大学严酷竞争导致忧郁症辍学甚至自杀的悲剧发生,因此我们提醒大家不要过度刷分包装,申请入读和自己实力不匹配的大学。
2、世界级的TOP大学的申请是有技巧的
获得世界级的成就和在某方面能够对大学社区做出贡献是能将自己和大部分申请者区分开来的最基本的两条途径,是能够大幅度提升申请概率的有效方法。希望标准化成绩再考高点、活动再全面些、essay请老美再改改来提高成功率的做法基本是徒劳的。
3、通过学生社团活动来突出对大学社区的贡献是适用于所有学生的
深入研究目标大学的社团活动特点非常有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自己的活动,可惜这项工作被大部分人忽视了。当然,学生活动的设计和规划一定需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来展开,单纯以升学为目的的活动常常会由于学生缺乏热情而无法坚持下来。
4、聚焦+坚持,根据自己的特点
敲定一项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项目,放弃所有其它帮助不大的活动,比如校体育队、乐队,以及各种无法成为领导的活动等,将全部热情、精力、时间都花在这项活动上,2-3年的努力自然会取得普通人无法获得的高度。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