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了个天!
为了避免海外越来越多的“水硕”
国内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知识的涟漪
引起网友热议
一份新鲜出炉文件像是一面“照妖镜”,透视出全球高等教育质量的多重维度,被称为国内“衡量留学人才培养的崭新标尺”。
8月19日,由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与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联合研制的《境外大学学科分级目录(人文社会科学)》在京发布!
而且这次发起调查的大学中心正是前段时间退出QS大学排名的中国人民大学。
发布此评估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目前留学归国人员中出现“水硕”、“水博”现象,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水硕”“水博”的泛滥。
简而言之,为了避免海外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为主的、越来越多的“水硕”进入中国。
据网传,这以后还会成为中国看待海归大学的背景考核???
最近,许多世界大学排名逐个公布,排名的结果与各个排名之间的差异也引发了网友热议!
对于打算出国留学的申请者而言,择校是个重要问题。对此,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参考各个世界大学排名榜。
而排名榜有很多,各大榜单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这也给不少同学造成了困扰。
网传,这会成为以后中国
看待海归大学的背景的考核!
所以广大留学生注意了!
不要只看排名啦!
这是要给国外大学评中国人自己的“QS”?
海外版“985、211”?
这次发起调查的大学中心正是前段时间退出QS大学排名的中国人民大学。
鉴于以下现状:
1、现有排名普遍重科研轻教学;
2、现有排名不能有效评价人文社会科学水平;
3、现有排名不能有效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研究团队选取了包括哲学、语言文学、历史学、艺术学、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新闻传播学、图书与信息管理及教育学等13个国际通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领域作为评价对象,从学术创新与人才培养两个维度,对境外1万余家学术机构的相关学科实力进行了评价分级。
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光礼教授表示:“目前世界上的两大外文数据库,美国的Web of Science和欧洲的Scopus,都更偏向自然科学,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专门针对人文社会科学展开,现在已基本建成世界第三大数据库,专门评价人文社会科学。”
评级结果得分前2%评为A+、前5%评为A、前10%评为A-、前40%评为B、前70%评为C,由此得出《境外大学学科分级目录(人文社会科学)》。
在对学科进行分级评价的基础上,研究团队进一步将评价范围内学术机构入选13个学科A+、A、A-的情况进行加权汇总,得出《境外大学学科综合竞争力分级目录(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得分前2%评为A类、前5%评为B类,其余为C类。
这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排行榜,是由我们中国人仅针对人文社会学科做出的参考排行,也是为了企业和学生提供人才录用和出国留学的教育信息支撑。
目前境外大学学科分级目录(人文社会科学)》的百度词条已经更新了👇
中国教育新闻网也发布了具体消息👇
总之,有排名自然有结果。
在评级结果中,来自美国的哈佛大学,有9个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领域位居境外大学之首,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各有1个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领域排名境外大学第一。
目前公布的大学分级部分截图如下👇
💡 A类学校名单:
A类名单中美国学校偏多,英国牛津和剑桥也在上榜的行列,而澳洲的悉尼大学也光荣上榜。
💡 B类学校名单:
B类名单中出现很多眼熟的面孔,比如英国拉夫堡大学、澳洲的西澳大学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也都在列!
💡 C类学校名单:
同样是美国大学为主,荷兰的开放大学上榜。
在专业分类中,目前部分分级截图如下👇
💡 哲学
牛津大学位列第一!哈佛第二,剑桥第三。
除此以外,英国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也进入此榜。
💡 法学
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上榜!其余都是美国院校~
💡 工商管
哈佛大学依然稳坐第一名,英国萨里大学、利兹大学冲进前十。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中国香港地区的香港理工大学均上榜!
其余境外大学学科分级目录(人文社会科学) 名单如下👇
来源: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与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
发布会结束后,网友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有人迫不及待想要一份完整榜单,有人吐槽退出排名之后自己却又排起名来,也有人质疑榜单的可靠性。
不管怎么说,目前这份排名和其他学科的研究还在不断完善中,也许此次评估对积极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建立中国自主的跨国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来说确实是一次有益探索。
读“水硕”,正在被质疑?
“求一个全日制水硕。时间越短越好,最好不需要英文成绩,不需要出国,国家认可双证。”
在社交平台上,以上是有意读水硕者发帖最常见的诉求。他们希望用最低的成本来换取一个硕士学历的身份,用来满足考公考编或大城市落户的硬性条件。
无论学生的要求看起来是多么好高骛远,总有神通广大的留学顾问能够满足。与早年间“水硕”目的地在少数留学产业化的英联邦国家不同,现在的可选择项五花八门:西班牙、马来西亚、乌克兰、白俄罗斯、蒙古、泰国等等。
所谓“水硕”,大多是指入学/毕业特别容易,条件特别低,含金量较差,培养时间特别短,学校排名特别低,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别水的留学硕士。
从这一角度来说,硕士留学人数和国家变多了,学历自然也就变水了。
事实上,这种必然是结果,也是原因——由于海归硕士人数变多,学历相对贬值,导致求职竞争变激烈,门槛提高,反过来又促使更多的人去留学读硕士,以增强自己的求职竞争力。
但,关于水硕到底水不水,能不能去读,应不应该被排除在外等,却引发了诸多讨论。甚至还有一首歌专门来描述水硕的学习和生活,“远渡重洋上水硕,不如二本和专科。”
首先,我们需要认知,只要国家认可,再水的硕士也是硕士,在考公考编、升职加薪等方面,依旧具备一定优势。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好了,出国留学很流行,镀个金回来怎么着也算是海归,能够在求职路上有所助力。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国内提升学历难度太高,十分卷。2022年全国硕士报考人数457万人,录取人数110.7万人,录取比例约24.22%。
中国学生已然成为留学的主力军,之前一位女生在白俄罗斯留学,班上除了老师是外国人,同学全部都是中国人,感觉像是换了个地方上学。
正因为留学太普遍了,必然导致含金量降低,受到质疑。特别是一些国外大学,学制很短,学费很便宜,毕业难度低,甚至不需要出国,只需要十几万几十万,就能换来一个硕士学位,必然会吸引成绩一般家境一般的中国学生镀金。
这就是大家口中的“水硕”。如此高的性价比,只会吸引更多的人蜂拥而至。
不过,也不能仅凭学制长短去判断水不水,毕竟各国国情不同,各个学校的情况也不一样。
曾经市场对有留学经历的一刀切,都给“小红花”,而现在也开始考量留学学校资历和学制了,不是空有硕士学位就能吃得开。
没有人能够在竞争里置身事外——和是否留学无关。
这反映出一个问题,学历再不是一纸文凭,学校“鄙视链”在被强化。
另外,在供需上也会失衡,现在是选调生报考设门槛,学制短的不承认了,未来会不会门槛更多,出国留学也更难,比如现在去香港读研就很难了。升学规划不是盲从、跟风,更需要理性的判断。
所以同学们可以把它当作是一个择校参考,毕竟我们申请看的是GPA和优秀的语言成绩,两者高自然申请的学校也不算差,自然也没有“水硕”之谈了。
也许此次评估对积极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建立中国自主的跨国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来说确实是一次有益探索。但如果靠此来治理水硕和水博,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是一个未知数。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