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国内外差异差点放弃留美?
因为生物拉丁语问题差点转系?
……
克服各种挑战仍然与生物相伴!
她的学生成为哈佛硕士、亚马逊高管…
从体制内到JHU,再到教书育人,
她的故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翰林刘老师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药美术专业硕士
马里兰大学生物科学学士
▪ 美国留学8年,拥有独到教学理念,纯正美式英文教学。
▪ TESOL国际英语教师资格证书。
▪ 曾就职于蛇口贝赛思外籍子女学校担任班主任兼任生物科学教师;曾就职于百合外国语中学教授英语;曾就职于橘郡美高担任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
▪ 2年深圳国际教育机构工作经验,负责托福写作口语、SAT写作以及AP和ALEVEL、IGCSE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等理科教学。接触大量深圳国际学校学生,带出众多高分学员,后转生物类赛事课程辅导。
▪ 曾在美国州立大学担任2年教学助教执教生物101课程。
2022年辅导学员获得USABO金奖5人,银奖13人;BBO金奖2人,银奖15人。
01
好不容易赴美留学,
因为难以适应险些放弃…
父亲的影响和时代的选择让我开启留学之路
我从小是在国内上学的,初高中一路都还算顺利,我当时在天津耀华中学,这算当地数一数二的学校了,我自己本身也属于传统的“学习型”孩子,成绩也不错。
高三的时候由于我父亲在国外,所以我短暂地去国外待了一段时间。我当时那个年代,感觉国内外教育差距挺大的,美国是那种“快乐教育”偏多吧。由于我已经在积累了国内十几年的教育基础,我父亲希望我高考完可以出国去见识一下。
其实我当时高考成绩还可以,甚至比平时发挥得要更好一些。天津当时有12万考生,我大概在全市七千名左右,所以对于到底要不要出国还是有些犹豫。
我们当年想要拿到美国签证并不是很容易,我记得我们学校有13个人一起去申请,结果只有3个人过了。当时本科出国真的不太容易,这让我觉得不该错过这次机会。
另外当时有一个和我一起准备出国的朋友已经考上清华了,但是为了留美放弃了清华offer,这一下让我去留学的心更加坚定了。😂
国内外的巨大差异让我险些放弃留美
我在国内的时候是那种比较传统的“会做题”、“听话”的学生,不需要为自己的学习做太多的规划,基本上跟着老师的安排就能获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但出国以后真的感觉天差地别,我发现两个最大的问题。
第一就是老师不会帮你做任何规划,你必须要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这跟国内体制内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前感觉跟着老师、学校的引导或是随大流都没有什么问题,但在美国,如果你没有目标,真的是会没有方向。
第二就是价值观,国外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真的是“不以成绩论成败”。这其实让当时的我有一点失落,因为在国内的时候我不需要有什么突出的爱好,也不用有很好的体育、艺术成绩,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在学校很“风光”,就得获得老师和朋友们的喜欢。
但是在国外老师对你的印象和你的成绩其实不太挂钩。如果你不主动去获取教授的关注,没有把你的热情体现到学习中,那么根本不会有人来“拉你一把”。
我大一的时候就是因为这样的情况,觉得特别茫然。当时国内大学录得也不错,甚至都有了回国读书的想法。不过后面还是因为家人和一些朋友的指点坚持了下来,他们告诉我在国外要学会“主动出击”,要表达。等着别人来发掘你是没用的,要自己主动去沟通,教授才会看到你的能力。
愿意改变就能适应新生活
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外向,敢于自信表现自己,他们真的就是天生适合出国留学的。
但是这并不代表你性格内向就不能出国,我觉得大家不用特别担心这一方面。比如我就是那种天生不太适合出国留学的,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看你是否愿意去做出改变。
02
从困惑到坚持,
生物的魅力在于未知!
生物是自己最舒适的领域
我父亲是医生,因为他的一些影响我一直挺喜欢生物的,所以本科阶段选择了生物专业。
在JHU读研时选择了医药美术专业,这个专业每年在全美加地区只招收6个学生,感觉是比较冷门的,但是这个专业比较需要文理兼修的学生,恰好我理科不错,又善于文科方面的表达,所以我觉得特别适合自己,在后来的学习中也觉得比较轻松。
学习生物是一种有追求的感觉
不过和生物之间其实也有过一段小插曲。
刚上大学时我物理成绩是最好的,生物学习上存在一些语言的问题,因为它有很多拉丁文,我觉得很难学,当时甚至还考虑过转系。
然后我有一个物理系的好朋友,他改变了我的想法,他对我说的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他当时跟我说千万不要来学物理。我说为什么呀?他说你学物理的话,就是做重复的实验,和别人做出相同的实验结果,这个就是你的成绩。但是生物这门学科太未知了、太年轻了。你但凡坚持下去,你研究的东西可能就会是很前沿的。
我就觉得真的是这样,生物跟其他自然科学相比,最大的魅力其实就是未知呀!
可能我们那个时候这样的想法有点早,因为我毕业的时候生物都还没有“热”起来。但是现在稍微关注一下新闻,就知道生物的发展越来越好!比如中国工信部要做的脑机接口,这就是生物领域最前沿的突破点。
所以我觉得学生物呢,是有追求、有希望的感觉。如果你是做公共卫生,那你就更能为社会奉献你的力量。如果你是学那些更高精尖一点的科学,那么你就更能为整个人类发展贡献力量。虽然这么说其实有点大,但这个真的是事实。
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前面有说到语言问题,如果你也有相同的困惑,再坚持一下!
生物是有拉丁文,但它跟英文背单词不一样,因为我在英语里背的单词,我可能好几年都不会用到,觉得没有用处,所以背起来没有动力。
但是生物不一样,可能这个知识点、这个词是很难,但是它必定是会重复出现的。在一个章节里可能会出现几百次,所以你阶段性的学习结束后,这些词自然而然就刻在你的脑海里了。
所以只要前期稍微坚持一下,当你的拉丁文词库丰富起来,学习也会轻松很多。
03
教师是一份令我骄傲且欣慰的职业
专业对口+分享欲是成为教师的最佳选择
我研究生的专业直接对口的是医学表述行业,在国内可能比较少见,但在国外它其实蛮成熟的,比如说一些自然科学杂志的编辑、国家地理这类科普片的制作、教科书等等都是可以对应我的专业。
由于本身就是偏科普类的专业,所以我觉得对应国内的生物教育挺适合我的,并且当时也收到了国内比较知名的教育机构offer,因此走上了教书育人这条路。
我觉得生物这个学科是挺有启发性的,它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跟社会的联系是很紧密的,比如之前的新冠,如果你有一定的生物知识,那么你对一些信息的判断会更加直观明确。
所以其实很多小朋友是蛮喜欢生物的。我很想把我的理解、我的体会,去分享给他们。我希望给真正喜欢生物、自己想要学习的孩子更多帮助。
刘老师工作照片
令我印象深刻的学生们
在多年的教育中,我也遇到了不少令我印象深刻的学生。
我刚入行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刚入国际体系觉得很迷茫,和我当初的情况特别像,所以我给了他很多建议,分享了我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前段时间他才联系我说申请上了哈佛的硕士,说是一直很感谢我给他指引了方向,让他有动力坚持下去。我觉得就是作为一个成年人,能给孩子带来那么大的影响觉得很惊讶,不做老师真的体会不到这种骄傲。
还有我一直保持联系的学生,后来在微软、亚马逊拥有了一份高薪的工作,他们在社会上扮演着很成功的角色,作为老师我觉得特别欣慰,特别有意义。
当然我也遇到过有些“头疼”的学生,是一个11年级体制内的孩子,因为单词都不太认识,还有一个月就要去考USABO。一共有8个章节,第一章就讲了4节课,一开始甚至都不敢让他报完整的课程。
但是这个学生自己很想学,特别坚持,并且他的学习习惯很不错,对于学到的东西不是那种一知半解的,有自己的理解,所以我把重点放在国内生物没有cover到的地方,我们安排了很满的课程一起去努力。到中期的时候,突然感觉就不一样了,感觉理解吸收都快了很多,最后模考成绩也非常好。一般生物很难“速成”,但是他做到了。
所以对于一些公立学校的学生来说,如果英语是弱项,但平时学得不错,其实可以在前期稍微坚持一下,说不定就能有惊喜。
这一优势让我获得了更多学生的喜欢
我觉得自己比较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吧,这一点蛮重要的。我觉得教学上,老师的专业度、能力占一部分,但是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对老师的服从度也是影响教学结果的很大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同一个老师,不能保证把每个学生都教出好成绩的原因。
我是一个比较健谈,愿意去和学生沟通的老师,一般试课的学生感觉都还挺喜欢我的。我觉得只要学生有这个主动性,愿意配合着试试看,那么我也有把握把他教好,这个是我们的职业素养了。我的优势可能就是在于教学的黏性比较高。
04
生物兴趣从这几本书开始
学生物第一重要的肯定是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你就会愿意去做一些看似繁琐的事情,比如整理笔记、反复阅读教科书,这些都能潜移默化地让你的生物成绩好起来,因为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嘛。
能做到这些除了有毅力和决心,就是要有兴趣。那么平时也可以通过一些课外书来提升孩子对生物的兴趣,比如《第六次大灭绝》,它讲述了我们这个地球正在经历最后一次灭绝,两栖类生物正在灭绝等等,这算是一种还没有被科学界完全接受的学说,但正是因为未知所以有趣。我有一个学生看完这本书后特别喜欢生态。
还有《自私的基因》也是超级有趣的一本书,把人类社会的一些行为,包括亲情、友情、爱情全部都解释为基因的选择,当然我们从学术角度上不能评判对错,但是这本书的确很好看,非常推荐大家去看看。
课内想要提升知识、想要对考试有用,那就直接看《Campbell Biology》就可以了,这本书就算上完课也是看不完的。
我认为生物专业是值得学习的一个专业,如果大家能够因为我的课喜欢生物,最后选择了这个专业,我会很开心。这也是我的工作追求吧,因为我真的很热爱生物科学,也很看好它的前景,如果我的工作能够推动广泛的学生群体去认可这个专业,那我觉得就是我职业的成功!
本文由刘老师本人授权发布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如果你想跟着刘老师一起感受生物的“未知”魅力,
不要错过翰林生物夏季课程啦!
* 以上赛事主办方为海外机构,不与任何中国的大学、中学或小学升学加分活动挂钩,其成绩不会作为任何中国中小学升学或评优的依据,仅定位为针对中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和国际教学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