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有世界眼光,才能更好认识未来。视野往往决定人生的高度。你们这一批毕业生,大部分人都有过海内外社会实践或交流访学的经历。近年来,也有不少同学前往联合国总部、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实习,在西部援建、医疗下乡、各类志愿者活动中勇担责任,将自己的理想与责任同世界未来“更大的图景”融为一体,为实现中国梦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学校对同学们的行动表示赞赏!联合国原副秘书长陈健、世界银行原常务副行长章晟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都是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复旦杰出校友的代表。有越来越多的复旦人加入到改变世界的行动中来!2011届毕业生、尼泊尔留学生高亮创建了“瓶子屋”孤儿院,积极推动中尼友好关系,传播中国文化。同学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复旦的毕业生要始终胸怀天下,把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为自己的责任,努力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第二,要有家国情怀,才能更好把握未来。半个世纪前,我校1962级物理二系041班的学生,全班35人中有33人毕业分配到了深山、戈壁、海岛、沼泽,他们无怨无悔,直面困难,投身到原子弹、核潜艇研发等多项国防科研重大项目中去,奉献青春,建功立业。我们所熟悉的钟扬教授,他30余年从教、16年援藏、10年引种红树,通过自己的双手,不断播种着国家和人类的未来。这种立志报国的追求和胸怀天下的担当,是融在复旦人血脉里的基因,也是大家毕业后开创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复旦的毕业生要始终坚守家国情怀,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不断丰富和拓展“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内涵,在今后的工作中勇于开拓、勤于耕耘、甘于奉献,传承复旦精神,书写人生华章。
第三,要有创新精神,才能更好引领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精神意味着什么?我认为,源于好奇心。复旦人在任何领域都要敢于探索和尝试,要敢于挑战前沿和未知领域。今年是我校经济学院教授蒋学模先生100年华诞。他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自1980 年首版以来,几乎每两年修订一次,每次修订都在吸收前沿成果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充分体现了他一生“不怕守旧、不能守旧”的学术品格。直到今天,复旦人创新的传统也始终如一。过去几年里,我们有很多同学在各项创新创业比赛和学科学术活动中获得了佳绩。比如刚刚发言的金羽佳同学,她入选过学校思源计划、曦源计划,作为主要成员获得了丘成桐数学学术活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学术活动等各类学科学术活动奖项,在国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论文,正是对未知的数学领域的强烈的好奇心鞭策着她不断追逐学术梦想。
复旦的毕业生要始终把“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作为人生的座右铭,在人生最富于挑战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时期,敢于尝试,探索创新,不要辜负时代给予青年人的机遇。
同学们,处在新的历史方位和人生坐标,你们即将奔赴大江南北、世界各地继续开拓人生,前程远大,未来大有可为!但过程中一定会有暂时的困惑迷茫,我希望你们记住,未来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请不要退缩,更不要放弃!复旦是你的、我的、大家的!无论将来你们身在何处,母校永远都是你们的坚强后盾和精神家园,希望大家常回来看看!
谢谢大家!
第一,希望同学们智慧笃实,以创新行动回应时代呼唤。我们的国家正在努力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要实现这种飞跃,需要大量原创性、颠覆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创新不是一个口号,创新的方向在实践、在基层。中山医院的樊嘉院士扎根肝癌研究三十年,带领团队挑战了传统“米兰标准”的权威,创造性地建立了“上海复旦标准”,使肝移植适应证人群增加40%,使肝移植病人术后的三年生存率达到80%左右。希望同学们眼光向下,善于从民生、在一线中发现问题,关注小细节、研究大问题,要运用学习到的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特别是要去研究真正的社会问题和科学问题。我们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蕴含了我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值得我们终身铭记、一生践行。
第二,希望同学们敬业乐群,以合作共赢创造更大梦想。有人给我介绍过一张赵东元院士课题组近百人的大合影,其中一大部分都是已经毕业的研究生。虽然已经毕业,但整个团队始终团结协作、彼此鼓励。复旦大学第三届莙政学者田博之,硕士毕业时因为表现优秀破格获得博士学位,他也是这个课题组的成员。他说自己的成功与整个团队密不可分,在学习中有导师的悉心指导,困难时有团队成员的温暖关怀,集体的力量是坚韧而强大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复旦大学荣誉教授丁肇中在复旦的讲座中强调了“组团式研究”的重要性,他所从事的AMS精密高能磁谱仪研制是由美国、中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60多所大学、研究所、600多位科学家共同参与的。事业越是伟大,越是需要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你一起并肩奋斗。1947年李登辉老校长在毕业典礼中说,“团结、服务、牺牲,是复旦的精神,也是你们的责任”。今天接力棒交到你们手上,希望你们珍视复旦的文化基因,终身践行复旦的精神传统,做个有温度的人、有协作精神的人、有宽广胸怀的人,知行合一,身体力行,服务社会。
第三,希望同学们扎根中国,以复兴伟业提升个人成就。进入新时代,母校与大家都肩负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是党和国家赋予复旦的使命。复旦人不能满足于个人的生存发展,更要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大河有水小河满,每个复旦人都要把个体的成长放在国家和社会的坐标系中,始终同自己的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去年离开我们的钟扬教授一生致力于科学事业的进步,从教30余年、援藏16年、引种红树10年,他心里不仅装着自己的小家,还有学生的成长、科研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钟扬教授的事迹时刻激励着复旦人心系祖国、胸怀天下,将个人理想与人民的利益、社会的需要、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希望大家能够像钟扬老师一样,时刻将人民放在心里。不管身在何处,都要有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怀着家国情怀、世界眼光,掌握未来,引领时代。
第四,希望同学们传承文化,以中国智慧引领世界潮流。高校是文化高地、智力高地和开放高地。过去几年,学校不断加强国际智库建设、强化海外中国研究、参与孔子学院建设、服务“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扩大中外人文交流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复旦也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我认为,复旦人不仅要扎根中国,更要放眼世界。葛兆光先生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研究任何一种文化,只知其一,便一无所知;研究要超越文史哲的学科界限,能够沟通中国和外国的知识,能够运用多一些的语言工具来研究问题。”希望你们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和文化,也要具有跨文化沟通、兼容并包的气度与风格,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构建。今天,我们的毕业生将奔赴世界各地。你们的形象,代表中国的形象;你们的思想,代表中国对世界的认识;你们的作为,就是中国对世界的作为;你们的贡献,就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你们在哪里,中国就在哪里。希望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全球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人类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亲爱的同学们!
复旦人应当是立志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栋梁之才。时代的广阔舞台等待着你们,美好的未来向你们张开了双臂。请牢记家国使命和母校嘱托,建设新时代,做时代的弄潮儿,在不懈奋斗中书写自己的人生精彩。母校会一直牵挂你们,关注你们,支持你们,祝福你们!
谢谢大家!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