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意味着8-12年级的孩子如果按照这七大指标,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规划,他们将有更大机会进入美国一流大学。
众所周知,要想进入美国顶尖大学,除了一张证明学术能力的优异成绩单,还要有丰富的课外活动经历。随着留学人数不断上涨,拿高分的学生越来越多,要想在学术能力上拉开差距是越来越难了。这种情况下,拥有优质课外活动经历的学生势必更有机会脱颖而出。但我看到,不少中国学生参加了各式各样活动,有些多到申请资料里都写不下,但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中国家长不了解美国大学是如何评估课外活动的,于是盲目追求活动数量,但招生官真正看重的是活动质量——学生个人的社会影响力。在过往的3篇文章,我跟大家讲过,社会影响力是美国的核心价值观,能为社区、国家甚至世界做出贡献的学生,往往能让顶尖大学另眼相看。所以,课外活动不在多,而在于能体现出学生的社会影响力。
招生官会通过活动规模、精力投入、活动成果及受众广度等指标来看一个活动的质量。同时在活动经历中,希望能看到一个学生明确的兴趣方向,不同活动之间能有相关性并取得一定成就。所以,8-9年级,家长应引导孩子去探索自身兴趣,到了10-12年级,就围绕兴趣有针对性选择活动,从而逐步提升学生个人的社会影响力。想回顾更多详细的规划建议,查看上面的规划文章合集即可。
这周会以两个学生为例,帮助大家了解,到底一份怎样的课外活动档案能助力大学申请。A同学是一个老师父母眼中的乖孩子,父母同为医生。这孩子自幼成绩优异,喜欢足球和网游。B同学性格内向,妈妈在房地产公司上班,爸爸是企业高管。第一次见时我觉得这个孩子很普通,但接触之后发现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下面是他们申请时的基本情况:
从表格中可看出,在标化考试成绩上,学生A明显高于学生B,但最终A只考到全美排名42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但B却拿到了华盛顿大学(排名18)和Cooper Union(建筑学专业全美排名前5)2所学校的Offer。
学生B的成绩并不拔尖,但成功申请到了美国名校,究其根本,在于学生B有招生官更偏爱的课外活动档案,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她标化成绩的不足。
才能敲开美国名校大门?
不少家长对美国教育有误解,认为美国提倡素质教育,喜欢“十八般武艺”的学生,所以高中的课外活动越丰富越好,这个观点其实是完全错误的,活动在精不在多。上述两位学生的活动经历其实都不多,但很明显,招生官更加青睐学生B。下面详细分析学生B身上有哪些值得参考的地方。
1)拥有一项热爱并持续多年的爱好——游泳。B同学幼时非常怕水,但爸爸逼着她去克服恐惧,一段适应期后,她终于成功地学会了游泳,并一直坚持,最后成为了游泳校队成员。虽然从规模、成果和影响受众上说,作为校队成员,这3个指标上都并不突出,但坚持了10几年,能看到学生的持续热爱与付出,这种品质是让人印象深刻的。
2)在感兴趣的学术领域内主动做过相关活动并取得成就——建筑设计。B同学一直很明确自己想选择的专业,从9年级开始,先后参加了市级的模型比赛并获奖,跟随深圳设计学院的一位教授完成相关学术研究项目,以及在房地产公司设计部实习。最后还提交了一份建筑设计的作品集。无论是活动规模,投入的精力,获得的成就还是影响的受众,表现都很突出,招生官能看出学生在建筑设计方面的浓厚兴趣,以及在这个专业上的潜力。
而反观A同学,整个高中阶段的活动只有足球和模联(模拟联合国学生活动)。他的足球只是踢了2-3年,这个活动的时长和成就都不及B同学。而模联,是中国学生课外活动里很常见的活动,在A同学的申请中并没有起到很大作用。所以提醒一点,不要盲从别人的选择,在参加一个活动前要先搞清楚对于自己的意义和作用。否则,很可能既帮不到申请,对自身能力的提升也有限,白白浪费了时间。
相比学生B,A同学最大弱势更在于,意向专业是应用数学和计算机,却没有做过任何相关活动。招生官看到档案,没法知道这个学生是否真正喜欢这个专业,也不清楚学生在这个专业上的天赋如何。所以,就算有很高的标化成绩,因难以判断学生后续在专业上能否学有所成,招生官一般不会轻易录取。
接触到A同学时,他已经开始申请。这个时候,就算看出他单薄的课外活动背景,会不利于申请顶尖名校,但也没时间进行弥补了。最终只是帮他做了文书修改,后来也意料之中地收到前30学校的拒绝。
而B同学找到我时,她才升高二,距离申请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当时她只有游泳和模型比赛两个活动经历,在跟她多次深入沟通后,我将她的活动从两个方向进行规划。
其一是体育相关活动,学生坚持游泳10多年,而且背后有爸爸带着她克服恐惧的故事,这能成为申请中的亮点。所以,在申请时,除了把游泳填进活动经历,她还将自己与游泳之间的故事写成一篇小文书,让招生官在故事中了解自己的心理成长历程。
其二是学术相关活动,她想申请建筑设计专业,但当时只参加过模型比赛。所以我给了她三个建议,一是跟随大学教授做研究项目,这样的项目经历能最直观地展示她的学术能力。二是进入相关职场领域实习,提前体验这个专业未来的职场环境。三是准备建筑设计的作品集。这四个活动紧紧围绕着建筑设计方向,形式各异,兼顾学术和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
通过规划指导,招生官最后看到这样的B同学:来自普高,校内成绩很好。虽然标化成绩一般,但自己到香港考AP。在建筑设计方面,擅长去挖掘自己感兴趣领域的资源,不管是学术活动,实习,还是跟教授做研究项目,准备作品集,都彰显出很强的学术潜力。
所以,虽然活动经历不是特别多,但通过体育、学术两类活动,让这位学生的形象在招生官眼中立刻变得具象、立体起来,这也就是能让招生官在快速浏览成千上万份申请材料时,留下深刻印象的学生类型。
如果只是参加了一堆混乱的活动,通过材料招生官很难想象出背后的学生形象,时间又有限,那被录取的机会就微乎其微了。
总之,课外活动这块,提前规划非常重要。规划的核心,是让学生提前进行自我探索,想清楚自己是谁,想成为谁,而为了成为这个人,需要如何一步步去达成最终目标。这个探索自我、认知自我、塑造自我的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进入世界一流大学,也是他们今后在大学内,乃至未来人生里取得卓越成就的关键。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