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每个妈妈都有个“世纪大难题”: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又该如何利用少得可怜的时间,兼顾孩子的教育?
到底该怎么解决这个难题?今天分享一个超厉害的职场妈妈!这位妈妈隔三差五就要出差,一个月至少有三个礼拜不在孩子身边。即便这样,她家的孩子还是全面发展,被上海一家知名国际学校录取!一起来听听她的分享吧!
我的工作可以用“5+2”、“白加黑”来形容,经常出差和加班,孩子刚出生不久,为了挤出时间陪孩子,我也曾非常焦虑,为了兼顾家庭和工作,每天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直到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听到市面上一种声音,“陪伴孩子,要重视质量,而不是时间长短”,我就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是高质量的陪伴?身边有些妈妈希望能有更多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因此常常出去聚会时都会带着孩子,但聚会当中不知不觉就会开始跟别人说话,或者掏出了手机开始刷朋友圈。这些并不是高质量的陪伴。高质量的陪伴不是物理意义上的陪同,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默契和沟通。其实这并不难做到,我通常是这样做的: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时间再宝贵,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时间不能省。再忙,我每周也都会挤出三个小时,和孩子一起阅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孩子三岁的时候,我带着他一起读;一年级以后,我们会坐在一起,我看我的书,他看他的书,看完以后交流感受,问问他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等等。
有时候,为了引导他,我特地声情并茂地将书里的精彩段落读出来,让他知道原来文学作品还能这样欣赏。这样有意识的引导,不仅可以跟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还能鼓励孩子开口读,取得了1+1>2的效果。
孩子上三年级以后,我会定期和孩子沟通,问他最近在读哪些书,然后我会挑选一些,自己也读读看。比如,《三体》就是他推荐给我的,读完以后,我们还交流彼此的阅读心得。
孩子再大一些了,我还会建议他浏览一些英文网站,自己也会看,看完和他交流心得,比如水污染、海洋生物等话题。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虽然妈妈有时候不在身边,但是和他是有共同语言的。
带着目的去沟通
因为陪孩子的时间不多,所以我会希望,每一次沟通,都能够把时间花在刀刃上。
有时候去接孩子放学,我除了会问他学校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还会设定一些场景,听听看他的处事方式和原则。另外我也会常常和孩子聊一些时下的国际话题,通过这样的话题讨论来判断孩子对事情的看法。
比如霍金去世时,孩子回来就跟我说:“我有点难过,霍金去世了,科学没有希望了。”我立刻给了他一个拥抱,告诉他每个世纪都会有伟大的科学家诞生,中国现在就有很多优秀的科学家,并鼓励他去积极创造,学习这些伟人的精神。
通过这样的沟通,一方面能从侧面了解孩子看待事情的方式,另一方面也能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引导,一举两得。
创造有仪式感的家庭生活
高质量的陪伴,还体现在生活的仪式感上。其实就像公司管理,员工需要仪式感,比如年会、旅游等,家庭生活同样需要仪式感。
这种仪式感小到开学包书皮、给孩子过生日,大到年度家庭旅游,都能够极大程度地增强孩子的幸福感。比如,我们家每年都会一起年度旅游一次,孩子喜欢骑行,我或者他爸爸有时候还会抽空陪他参加各种骑行比赛,增加共同回忆。
为什么孩子越管越不听话?明明让他做作业,他就爱磨蹭到大半夜;让他坐着好好吃饭,偏要家长追着跑。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因为从小没有树立好规则意识,导致孩子越大越难管,需要家长投入的时间也越多。
规则意识需要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建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当孩子要玩具、零食时,你用什么态度和他沟通。
许多家长孩子一吵就给玩具,家里的玩具堆成了小山,一来孩子不懂得珍惜,二来也占据了大量的储物空间。其实这样的问题我也曾遇到过,以前孩子一要,我就给他买,到后来家里堆满了玩具车。
直到有一天,我问他“你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说是一个价格3000多元的玩具。接着我们就把他所有玩具的价钱累计起来,发现已经远远超过3000多元了。我问他,如果你不买这些,这些钱就够买个你最想要的了。
于是,我和孩子做了个约定,从那天开始起一年后,孩子都把钱存起来,到第二年生日,去买一个他喜欢的玩具。
在延迟满足的过程中,如果孩子遇到了一个特别想买的玩具。我就会提醒他说,要是买了这个,那离你的“终极目标”就会更远的哦。这样孩子就会自制起来。如果他实在想要,而邻居家的孩子有,我就会鼓励他带一些水果零食,到别人家去串门,和小伙伴一起分享,一起玩耍。
通过这样一年的自我管理和约束,孩子不仅学会了分享,也知道了什么是忍耐,一步步地建立了规则意识。通过亲身体验,知道了遵守规则会有更大的甜头。因为有了这样的经验,孩子在小学适应期和今后的学习中,自律意识就比其他的孩子更强了。
早先我也焦虑过,家庭和职场到底如何平衡,但是后来我提醒自己:“你在公司这么多人的团队都能管好,家里怎么就不能打理好呢”。
事实证明,工作管理中的方法,确实能够有效利用到家庭管理中来,最重要的一点:充分利用家庭资源,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谁负责,谁在这一领域就有绝对话语权。
怎么理解?在我们家,外婆比较擅长饮食营养和健康,那孩子吃什么就交给外婆;爸爸比较注重生活品质和细节,孩子穿什么就交给爸爸操心,他也擅长运动,因此由他负责带着孩子锻炼身体;那我对学习比较在行,孩子的教育主要就由我来负责。
确定了谁最权威,那其他人有意见的时候也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发表。如果育儿观点不一致,就会建微信小组开家庭会议,一起讨论。
最后,每年我们都会有一次国内或者国外的旅行,感谢每个人对这个家庭做出的贡献。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付出是被认可的。这样子,家庭的各种任务分配下去,我也有更多的时间处理自己的事情,以及跟孩子做更多有意义的交流沟通。
这套方法说起来容易,但真的要落实还是会遇到许多问题,比如教育理念的分歧,这是一个漫长的博弈过程,按道理说,谁花的时间多,谁研究的透彻,谁就占主导地位,但真正要做起来,还是需要多方磨合。
举个例子,我们家的孩子七岁的时候,我就帮他报名英国游学营,当时,全家一起召开家庭会议,大伙儿接连批斗我,说孩子太小不合适等等。后来,因为我已经把费用都交了,迫不得已,他们才同意孩子去游学。
结果,三周回来,当他们看到孩子身上的进步和蜕变,给他们展示大英博物馆的照片,给他们每个人带了专属的礼物,才发现我最初的决定是正确的。实践的次数多了,再加上我又会定期展示孩子的进步,渐渐地,我的“专家”地位才开始确立。
其实职场妈妈真的不容易当,妈妈们也不用太心急、太焦虑,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一切就会豁然开朗起来。如果你觉得我的方法可行,也不妨试一试,说不定也会合适你哦!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