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最关心的反AA问题,在上周五往前走了一小步:SFFA把哈佛告上了波士顿的联邦法院。
在双方提交的文件中显示哈佛存在一直系统性地对亚裔申请人压制的行为。比如在“积极人格”、亲善力、勇敢、善良和“广受尊敬”等性格特质上,哈佛一直对亚裔申请人打出低于其他族裔申请人的评分,故意把亚裔控制在一定比例之下。
这次诉讼背后是SFFA(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上次打官司打到最高法院的Fisher vs UT一案中的Fisher一家,以及最近几年逐渐兴起的华裔新移民群体。另外这个诉讼也得到了特朗普政府的支持。
提交给波士顿联邦法院的这些法庭文件显示,哈佛大学在2013年对其招生政策进行过内部调查,也发现了对亚裔申请人存有偏见。但哈佛从未公布调查结果,也并未对此采取行动。
SFFA指出:“亚裔校友、在校生和申请人的怀疑原来一直都是对的,“哈佛大学今日持有的歧视与成见,与它在1920、1930年代给犹太申请人设定限额并为之自辩时如出一辙。”
在上世纪20年代末,美国也长期存在在犹太人大量的入学限制。
藤校犹太人录取比例与人口比例(percent of parity)
加州伯克利分校的社会学教授Jerome Karabel曾经服务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招生委员会,熟知各种招生的内幕。他在2006年出版了一本书:《The Chosen: The Hidden History of Admission and Exclusion at Harvard, Yale, and Princeton》
这本书里面详细披露了自从1920年以来,美国三所最著名的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如何系统性地压制录取犹太学生。比如哈佛大学1909到1933年的校长,A. Lawrence Lowell,就曾经公开宣称要降低犹太学生的录取人数,因为放开录取犹太学生会挤掉更多新教学生。这种压制直到二战结束后才宣告终止。
A. Lawrence Lowell
犹太人在商业,媒体,金融,学术等领域的成功,导致犹太社区的话语权在美国越来越大。很多人只知道金融几乎全控制在美国的犹太人手里,但是未必知道,整个出版业,以及绝大部分媒体都控制在美国犹太社区手里。每次总统竞选,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要去犹太人的集会上去表忠心,下决心。
今天美国的犹太人已经超过美国的非犹太裔白人,成为很多藤校的多数人群。比如哈佛大学2011年报告称其本科生中有45.0%是白人。而犹太人占学生总数的25%,非犹太人白人的入学率可能低至20%,尽管真实数字可能稍高。耶鲁和哥伦比亚的犹太人水平也在25%左右,非犹太人的白人前者耶鲁只有22%,哥伦比亚大学只有为15%。其他的常春藤联盟大学都有类似的比例。
这个数据是hidden truth,政治不正确
说到overrepresent,谁能跟犹太人比?这个群体目前仅占普通人口的2.1%。同样是少数族裔,所有用来攻击和限制亚裔比例的借口,都完全适用于犹太人。但是没人敢拿犹太人说事。一方面所有的媒体老板都是犹太人,另外一方面几乎所有人的老板都是犹太人,而且美国也存在的jew guilty,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反犹:人家历史上那么惨,你们怎么好意思拿这个说事呢?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还广泛存在的种族隔离现象。虽然美国的奴隶制在美国内战的时候就已经被废除,但是美国的黑人一直被禁锢在社会的底层。直到五十年代,黑人决定不在忍受,试图改变这种情况。所以上台面的有马丁路德金做演讲,做宣传,让black guilty 深入人心。不上台面的,有武的组织,比如暴力著称的黑豹党,相信枪杆子里面出地位。
黑豹党
非洲裔的斗争是有成效的,affirmative action 在JFK和 Lyndon Johnson 手里通过并落地。affirmative action的基本思想就是一切按照种族比例来。教育,就业,收入等等,
因为非州裔的权利是通过街头革命,游行,暴力而非提升自身竞争力获得的。所以每次这个社群需要更多利益的时候,就会走上街头,走暴力革命的路线。比如这几年比较流行的BLM运动,而且只追求结果公平,而不是起点公平。
这是一幅流毒甚广宣传racial Equity的图,这幅图太坏了
在大学招生方面,现在体现出来的结果是,大学招生中非洲裔的录取比例和非洲裔所占人口的比例一致。但是这些人的学术水平和其他族裔的人比起来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以至于形成一种知识越多越反动,肤色越深越革命的歪风。
一个印度裔假冒成黑人,顺利录取一堆名校
现在除了政府机关中按照比例雇佣非洲裔,很多左倾的大公司也已经同等条件下优先雇佣非洲裔等少数族裔(diversity hire)。
亚裔的地位在美国属于不上不下,尤其以华裔的身份最尴尬。在1940年前,由于排华法案的存在,导致华人完全被排除出美国社会的主流。
亚裔增长的速度远远落后于西裔
在1949后,由于大陆和美国的分属东西方两大阵营,基本上很少有大陆出来的移民。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有大规模的华人移民登陆美国。
但无论是第一代移民还是老移民,在经济地位,行业影响力方面,都没法跟犹太人比。在暴力程度上来讲,亚裔又是非常注重内敛的族裔,远没有非洲裔暴力。所以无论怎么利益分配,亚裔永远是被牺牲的那部分。而且亚裔内部经常出现败类政客,靠牺牲自己族群的利益,换取自身的利益。
尽管华人的生存环境不是很好,但是华人的韧性很强。亚裔的家庭都极端重视教育,在中餐馆,在洗衣房,在地下室,在图书馆,在任何能学习的地方拼命去学习。以远高于其他族裔的学业水平,撬开名校的大门。
在很多学术学术活动方面,亚裔基本上把其他族裔统统给比下去了。比如,公开的美国奥林匹克数学学术活动,普特南数学学术活动,物理奥林匹克学术活动亚裔从80年代开始从0到压倒性优势。
美国非犹太裔白人,亚裔,犹太人历年学术活动获奖比例
哈佛大学的官员也承认,哈佛校方2013年的内部调查发现,如果录取学生只看学业成绩,亚裔学生的比例将从现实中的19%上升到43%。如果哈佛优先录取运动员和校友子女的因素考虑在内,则白人学生比例上升,亚裔比例下降到31%。如果再算上课外活动及个性的评分,白人的比例就进一步上升,亚裔比例下降到26%。
相对比的是在没有AA完全merit based 录取的加州,加州理工亚裔就占到了学生比例的40%以上。
在哈佛提交的法庭文件中,哈佛坦承“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我们认为考虑肤色是保持课堂种族多样性所必须的”
哈佛对亚裔的系统性歧视贯穿着整个录取过程,哈佛需要非常努力才能把亚裔控制在一定比例之下:
在录取工作开始前,哈佛大学这种系统性压制亚裔的行为已经发生了。在哈佛购买PSAT(学业能向初测)分数和GPA(成绩平均绩点)等数据时,歧视就开始了。
在录取过程中,哈佛大学对申请人的评估分为“学业”、“课外”、“运动”、“个性”和“综合”五类。评级从1到6,1级是最好的。
白人申请者在个性上得到的评价高于亚裔,21.3%的白人得到1级或2级,而亚裔得到这两个评级的只有17.6%。
而身为校友的面试官给亚裔和白人的个性评分不相上下。招生办公室常常连亚裔申请人的面都没见就给出了所有种族里最差的评分。
哈佛大学的解释是,招生官员有可能并不面见申请人,但他们从申请人的申请陈述以及推荐信等材料也能判断其个性特质。
在录取工作的最后,申请人的评分会通过所谓的“优先权丧失清单”(lop list)进行微调,过程中也考虑了种族因素。
而具体描述这一微调过程的文件几乎整页都被涂黑了。“SFFA”表示,哈佛大学一面坚持进行大面积的证据涂黑,一面又抱怨别人的分析对这些信息断章取义,是“不光彩的”。
在SFFA提供的法律文件中原告方还描述了在“常春藤联盟及姊妹校黑人录取与资助官协会”(Association of Black Admissions and Financial Aid Officers of the Ivy League and Sister Schools)每年的例会上,哈佛怎样与另外15家精英大学共享录取学生的种族情况,具体细节又被大幅涂黑。原告的法庭文件把他们描绘成某种秘密社团,招生官员在其中交换学生的种族信息。
在在哈佛提供的文件中,哈佛根本没有正面回应原告的各种质询。哈佛反而质疑了SFFA是否有资格代表亚裔学生起诉哈佛。直接指责SFFA利用起诉哈佛再次非难大学录取工作中的积极平权措施。
哈佛的律师在这个法律文件中显得非常low
诉讼双方在6月15日提交了了文件,要求法庭立即做出有利己方的判决。法官很可能拒绝他们的请求,如果拒绝,案件将在10月进行庭审。如果案件诉至最高法院,可能会推翻全国各地的大学实行了几十年的平权法案。这个案件的审判结果影响将会非常深远。
美国大学招生政策的变化通常取决于最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的平衡,而不是任何空洞的理想主义和道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犹太人组织及其盟友动员他们的政治和媒体资源,通过修改分配给各种学术和非学术因素的权重,迫使大学增加他们的种族入学率。
20世纪60年代初期,黑人活动家及其自由派政治盟友迫使大学将少数族裔招生名额与美国国人口比例挂钩。事实上,The chosen作者指出,在1968-69年间耶鲁大学少数族裔入学率飙升的一个原因是担心校园周围的黑人及黑人主导的种族骚乱。
亚裔如果想要改变规则,可以学习走犹太人的道路:在美国各个行业都做得很成功,然后通过经济和媒体的力量来影响政策的走向。印度裔在这个方向上做的非常成功。但作为华裔其实非常有必要搞清楚什么叫成功?绝大多数人都抱着学好文武艺卖给帝王家的心态,Entrepreneurship往往也就停留在买个七八套投资房。。。。手里拿着七八个牛校offer这不叫成功;上藤校,毕业进投行,进名企,挣大钱,这也不叫成功。哈佛女孩今何在?虎妈的女儿今何在?
大学只是人生的一站
能在所在的行业有话语权,有制定规则能力,这才叫成功。能控制创造大量就业,影响无数人的企业,这才叫成功。坦率来说,华人在美国的工商界,政界,传媒界都谈不上成功,差的很远很远。无论是一代移民还是二代移民,还需要很大的努力,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亚裔要想改变规则,要有主人翁意识。自己要主动站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去奔走。
在我们华盛顿州,今年的几次临时动员活动,成功搞死了两个法案,让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很奇怪,哪来的新势力。他们以前根本没有注意到这股力量的存在。而事实上华州亚裔被动员起来的还不到华裔人口的5%。华裔关注政事这两天有很大的改善,这次SFAA告哈佛,华州本地的亚裔组织也筹了一大笔钱支持SFAA。但参与的比例还是太低,华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争取自己的权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也贡献了一点微薄之力
在大学录取方面,亚裔通常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才,希望能够基于merit based而不是racial based。而上文我大概分析了一下今天这种招生规则形成的原因,应该能明白Meritocracy 通过正常的博弈渠道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这次SFFA的诉讼其实是WASP和亚裔某种程度的联合,试图挑战现有的大学录取规则。这种涉及到切身利益的博弈,旷日持久的诉讼战是免不了的。类似的案子Fisher vs UT最后打到了最高法院。前后打了快8年时间。这次的SFFA vs Havard 估计也短不了。所以也希望大家,能够有持续的关注案件的进展,定期资助一下SFFA或者关联的组织。我最近通过我们本地AARA捐了一点钱,支持一下。希望他们能代表我们的利益,在追求教育公平的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
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是非常冷酷的!忍受它或改变它!
来自西雅图雷尼尔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