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它感兴趣。作为一种前沿的科技热点,人工智能也逐渐成为了EPQ项目研究的选题对象之一。本文将探讨AI作为EPQ选题的可行性以及可能获得更高分数的原因。对于所有想进行EPQ项目研究的同学来说,AI能不能当EPQ选题?结合这种社会科技热点,EPQ得分会不会更高?
能,在众多EPQ选题方向中AI一直很受欢迎,而最终能否实现高分,除了选题,更多也将取决于同学们所付出的努力。
01历年有关AI的EPQ选题示例
早在GPT之前,人工智能一直就是CS非常热门的下属领域之一,众多院校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想提前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积累PS、面试素材,增加申请优势,以人工智能为选题开展EPQ项目的确是个非常不错的方法。
小编整理了部分有关人工智能的EPQ选题,供同学们做初步参考:
· Are AI-driven robots responsible for their own actions?
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吗?
· Are Ai-assessed job interviews inevitably biased?
由人工智能评估的工作面试会不可避免存在偏见吗?
· What new jobs will Ai create in the next ten years?
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将创造哪些新的就业机会?
这些选题从AI自身出发,又或结合其他行业信息热点,避免了热门EPQ选题之间的重复率,一定程度上能增加最后EPQ的高分产出几率,也值得同学参考学习。
02完成一篇AI主题EPQ的基本步骤
从选题到参考文献,研究方法,完成人工智能主题的EPQ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步骤:选题阶段、准备阶段以及最后产出。
选题阶段:
在广泛相关领域中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特定主题。你可以考虑人工智能发展的伦理、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在医疗保健领域的潜力或者在社会中的未来。
不需要选择太过大众/小众的话题,这种EPQ选题要么重复率高,要么参考文献少难以产出,结合自身学术能力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研究,在指导老师帮助下,选择难度适中的EPQ选题即可。
准备阶段:
确定选题后不要着急开始写essay,一系列准备工作也要做到位。先确定这个EPQ选题需要参考的文献资料,留出2-3周时间阅读学习(这个时间长度由个人学习能力情况而定),记录相关数据信息。也可以参加相关学术活动,以获得进一步见解。
与此同时明确项目中将要探索的研究问题或假设,为这份EPQ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包括各种日程安排,这将帮助你按时完成项目以及各项资料的产出。
最后产出:
一系列准备工作就绪后,正式开始项目操作及论文产出。如果选题是项目发明类,比如代码版本管理,代码结构等,需要计算机实操经验,同学们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新力和动手能力。Essay要结构良好,有清晰介绍、主体和结论,还应该包括在研究中使用的所有详细参考书目。
EPQ项目不是单一论文产出,还需要大家准备答辩及工作日志相关资料,答辩PPT用清晰视觉辅助阐述观点,工作日志帮助跟踪项目进度,研究过程以及反思学习。
03以AI为选题产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上述基本流程中我们已经讲了一些选题注意事项,EPQ对同学们个人多方面学术能力也有一定要求:
拥有一定计算机及数学学科知识储备。AI离不开计算机和数学基本知识的支持,像各种编程语言的使用比如Python,各种算法框架、网络搭建,以及各种数学符号的应用,相关函数概念及数学表示等,这些学科知识同学们可以从IGCSE/ALevel相关科目学习中获取,也需要同学们在课下做更多功课。
EPQ项目十分看重项目管理能力,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要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增加产出效率。用甘特图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用测试算法准确性的平台调整数据;对于ChatGPT,同学们也可以使用它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修改论文基本语法错误等。
当然,由于人工智能话题专业度高,同学们个人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一定要学会寻找专业老师的帮助。
EPQ从扩展技能、广度认知、深度理解三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以上是申请任何一所名校所必备的素质。作为科研项目本身,EPQ通过长期的自我学习与研究,成功提升学生的综合科研实力,掌握的研究手法及可转化的成绩,加入PS中也能帮助未来大学申请。
目前爱德思考试局开设EPQ项目,一般情况下每年有两次EPQ,分别在1月和6月考试季。
对于想在2024年秋季入学的同学来说,参加EPQ还来得及!!现在注册EPQ并开始进行相关准备,和其他资料一起加到申请中,增加个人优势。
EPQ选题,请联系小助手
扫码免费获取EPQ资料
下半年高质量的国际学术活动,进入黄金备赛期,请抓紧时间联系
正处于IGCSE/AS阶段的同学,利用假期等较为充分时间做好EPQ背提,未来可留出更多时间准备标化学术、PS等其他工作,高效学习又能提升综合申请素质!!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