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国的高考成绩一样,SAT考试成绩在美国无疑也是高校录取的一个重要标准,但与中国的高考不同的是,美国的SAT考试成绩却不是高校录取的唯一标准。
在中国,尽管也有政审一说,但政审在高校录取中的作用似乎越来越小,在正常的社会环境里,可能只是走走过场而已,现在,很少有学生高考成绩不错,却因为政审不合格而不被录取的。
政审以外,中国高校录取也似乎考虑一些其他的辅助因素,但这些因素通常直接被转换成分数,加到高考成 绩里,如少数民族可以加分,革命烈士家属可以加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也可以加分等等。可是,这些加分因素,往往也会被学校和家长们钻空子,成为 腐败的一种根源。
比如,有权有势有门路的家长可以想尽办法改变考生的民族成分,甚至贿赂学校,买断三好学生指标。即便学校领导比较清廉,不被买断,也有可 能利用三好学生的指标为学校争取更高的升学率。我高三时的班主任是公认的为人公正的老师,但在毕业时他却悄悄地把我们班的省级三好学生指标给了一个学习成 绩并不十分突出的学生,这样做的原因,是考虑到这个学生有了20分的加分,有可能考上重点本科,若把这个指标给我,不过锦上添花,不会改变什么,在他看来,我肯定能上名牌大学的。而另外一个班的老师,把指标给了学习成绩在班里是差等的班长,并公开声称,如果把指标给那个大家公认的“三好”学生,等于浪费了这个指标,因为那个学生没有这20分的加分,同样可以考上清华。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在美国,各高校录取没有统一的标准,录取标准都是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践以及社会需要自行制定的。如果考察一下美国各所高校的录取标准,我们会发现,除了SAT考试成绩以外,美国的高校录取还有很多其他标准,而且这些标准既不能用走过场的方式来形容或达到,也没有给人钻空子的机会。
我们可以随意抽取几所学校,简单考察一下美国高校录取的标准,由此,便不难发现,美国各高校在录取新生时,有共性,也有不同的地方。
我们首先可以粗略地看一下几所美国高校的录取条件。为了稍有代表性,我这里选取的高校有著名的长春藤盟校、有非藤校的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有著名工程大学、也有著名公立大学、普通公立大学,甚至普及教育的社区大学:
哈佛(Harvard长春藤盟校):申请表,高中学校报告,哈佛附加表, SAT I或ACT成绩,SAT者II成绩,两封老师推荐信TOEFL成绩 (外国学生),面试.
普林斯顿(Princeton,长春藤盟校):申请表,高中学校报告及成绩单,两封老师推荐信,(四年级)前半学期学校报告,SAT I(推理)或ACT成绩,SAT II成绩,TOEFL成绩 (外国学生)。
斯坦福大学(Stanford,著名综合性大学):申请表,斯坦福附加表,ACT 或者SAT I成绩,建议有大学预修课程(AP)或国际文凭组织(IB)考试成绩(此项成绩并不必需),TOEFL成绩 (外国学生), 高中学校报告及成绩单,老师推荐信。
麻省理工学院(MIT,著名工程大学):个人信息表(包括父母信息及相关专业信息,类似其他学校的申请表),学生入学论文、课外活动及学习状况,数学或科学老师推荐信,人文、社会科学、语言老师推荐信,高中学校报告(包括成绩单),SAT I或ACT或TOEFL,SAT II成绩,面试。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著名公立大学): 申请表,SAT I 或ACT, SAT II成绩, TOEFL成绩 (外国学生),个人入学论文,高中成绩。
亚利桑那州大学(Arizona,公立大学):申请表,SAT I 或ACT成绩(申请奖学金者必须提交该成绩),以往就读学校的报告及成绩单。
蓝星社区大学(Lansing Community College):对18岁或18岁以上的成人开放,具体课程在修课前则有对学生的阅读、写作或数学水平测试,学生也可以SAT I 或ACT成绩替代水平测试。在读高中生通过具体项目也可选修该校课程。
从以上最简单的罗列,不难看出,除了SAT的成绩外,美国的高校录取还要看很多其他因素,如高中成绩、高中老师的推荐信,以及学生的特长、兴趣及对自我的评价等。学校声望越高,对SAT以外的要求就越多而且越具体。
在中国人的印象里,推荐信可能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来到美国久了,就会发现,走过场的情形也不是没有,但同中国人相比,美国人更看重推荐信的份量。我读书期 间,有的老师们甚至说自己工作的一半用来上课,另一半用来写推荐信了。下面这则故事可以说明中美两国的学者对推荐信的不同看法:我们系里有一个学生成绩和 研究能力有点儿差,系里的老师和学生都忍不住在脑子里画个问号:当初她的导师为什么录取了她?后来,听她导师说,那个学生是国内北大一位非常著名的教授写 的推荐信。她以后,那位老师对国内的那位学者的推荐信,再也不信了。
由于推荐信的重要性,很多机构,比如哈佛,要求所有教师推荐信对被推荐人都是保密的,每个被推荐人在请老师写推荐信时都要签一个文件,接受这种保密性。关于 推荐信及其保密性,我读博士期间,上下届同学中曾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老师,平常不太欣赏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找工作时,这个老师却主动要给他写推荐 信。因为这个老师素以严格著称,轻易不太主动给学生写推荐信,拿到他的推荐信,这个学生仿佛拿到什么宝贝一样欣喜若狂。可没想到这个老师的推荐信里,却说 这个学生不胜任那份工作。事有凑巧,看推荐信的人正好是那个学生的校友兼好友,否则那个学生根本不可能知道真相,很有可能一直让这个教授替他写推荐信呢。 这件事,也让那个学生吸取了一次教训,他也把这个教训传给师兄弟姐妹们:请人写推荐信时,一定要确定写信人对你有足够的好感。我读书和教书期间,也有学生 让我写推荐信,我没有象系里那个老师学习,但也渐渐也接受了美国人的习惯,如果我对学生不了解或我不欣赏他/她的能力,我会直言相告:就算我写了,也不会对你申请有太多的帮助,你还是请那些更了解你的人去写吧。
从上述罗列来看,几乎每所大学都要求申请人递交高中时的成绩,有人甚至说学生的高中成绩单可能是高校申请时最重要的材料。通常学生申请了哪所大学,都要 通知自己的学校,然后由学校把成绩单直接寄到要申请的高校去。单成绩单上,会列出学生高中期间所选课程及每门课程的最后成绩。
当然了,成绩越高,被录取的 机会就越大;如果一个学生的成绩最初不是很好,但成绩单上却显示出不断提高,也会提高被录取的机会。不过,光是成绩好还不行,高校查阅学生的成绩单时,也 看重一种被称之为“日程强度(strength of schedule)”的因素,学生要避免成绩单位上有极明显的“擦边(coasting)现象”,也就是说,学生的成绩单上至少要有几门看起来有点挑战性的课程和日程安排,比如说,就算在最后一年里,你的成绩单上,也最好不能只是有体育、保健、艺术和三节自修的时间,还有,有人建议,学生要选些精英/快班甚至是大学预修课程。
除了成绩单,很多高校也要求申请者提供高中报告。高校通常会给学生一张高中报告表格,报告表格一般由学生在校期间的一个辅导老师来填写,然后由学校直接寄给大学。报告的主要内容,有的是在申请表中就已经出现的一些信息,包括学生在高中时的平均成绩(GPA)、所学课程的班级水平(普通班或精英班或AP班)、及学生是否受过纪律处分等;还有一些是申请表中没有的信息,如高中报告表格会询问辅导老师关于学生“日程强度”的看法、他/她本人对学生的学习、课外活动及个人性格的主观看法,有的表格还给辅导老师提供一个全面评价学生的机会,如果辅导老师不太了解学生,他/她会跟你的老师们交流。在全面评价学生要栏,很多辅导老师都有一大堆的标准答案一样的回复。如果某个学生有纪律方面的问题,高中报告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给高中的辅导老师一个机会向大学详细解释这些特殊问题。
很多高校都要求申请者提供最后一年期中和期末报告,这样做的原因,一是美国学生申请高校时,通常都在最后一个学年的秋季,这个时候,最后一学年的成绩还没出 来。大学不希望学生在递交申请或被录取后,就不再努力学习了。有些学校甚至会给已录取的学生写信,要求他们不要不思进取。最后一年期中和期末报告便起到督促学生继续学习的目的。这些报告也是由学校填写并直接寄给大学的。学生最后一年期中和期末报告比以往递交的成绩单下降,如果学生被录取了,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可能受到学术警告(academic probation),严重的可能导致录取资格被取消。
有些大学还有自己的附加表格,附加表格中的信息,以哈佛为例,有基本个人信息,联系方式等,还有很多与个人兴趣、特长和理想相关的问题,如:
1)大学期间,你最有可能选择学习什么领域,具体讲七大类,包括社会科学,如法律、经济、教育;人文,如文史哲;生物;物理;工程;数学;计算机等。
2)在哈佛列出的各项活动中,你目前对哪两项最感兴趣。这些活动汲及面极广,包括社会的、政治的、宗教的、种族的、音乐的、体育的、行政的、新闻的等等
3)如果(你最感兴趣的)是运动,你将来想要参加什么水平的运动:大学校际的或是俱乐部/区域性/娱乐性的?
4)你觉得你大学期间会改变学习计划吗(比如从文科转到理科等)?
5)你将来的职业会有变化吗?
6)你的课外活动会有变化吗?
7)你生活过的国家或地区
8)可选择的信息:
a.最能表现你的天分或特长的作品:CD 或参加一些科研项目
b.附加作文:如果学生认为所有申请表格中,没有让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全部才艺,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展示自己。学生可写自己成长过程中非同寻常的生活环境,或在其他国家旅行或生活的经历,或给自己未来的室友写封信,或你认为对自己最重要的一次求知经历(intellectual experience,比如一门课、一个项目、一本书、一次讨论、或一篇论文或研究的题目等),或者你希望如何运用你的大学教育,或者在过去十二个月里你读过的书单。
简而言之,与中国以一锤定音的高考录取相比,美国的高校在录取学生时,除了学业成绩以外,更希望能尽可能多从各个角度了解申请者,申请者的成绩、特长、兴趣、甚至性格及理想都可能成为录取与否的因素。每种因素,都似乎在有意无意地衡量申请者 是否具有持之以恒的素质和信心。
比如说,将高中两年甚至四年成绩列入申请的必要材料,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所选的每门课,这样或多或少可以避免学生形成一种一 举成名的投机或侥幸心理,使学生更专注于脚踏实地的学习和生活,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