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远在大西洋另一岸求学的学生来说,拥有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比什么都重要。在异国他乡生活多年,如果自己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那么求学的意义又在哪里?美国和我国的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赴美留学生提前了解一些美国的安全常识可以显著提高自身安全。
01 刚落地就返程的学生
你见过刚落地海外就返程的学生吗,还真的有,前几天小红书博主@墨尔本的蛋总爆料,他的朋友遇到了一个有着令人同情,但是又有点哭笑不得留学经历的中国留学生。他刚落地澳洲不到几个小时,就买了返程机票回国了,原因是他被突如其来的打劫吓到了。
问题来啦,遇到抢劫怎么办
很多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的第一反应都是懵的,脑子里不断闪过“这是谁”“为啥打劫我”“我该怎么办”的念头。
在这里和大家强调的是,不要慌,此时此刻,钱财乃身外之物,生命安全才是第一位。
大家能跑还是要跑,但如果对方“人高马大”或者有好几个同伙还持有锋利武器,肉搏是绝对打不过的情况下,请交出财物,避免受到人身伤害。另外最好不要做出掏东西的动作,以防对方因误以为你要掏枪而开枪。
当遇上入室抢劫时,在确定劫匪没有注意的情况下,及时拨打911报警;如果已经被劫匪发现,此时尽量配合劫匪,不要过度反抗将其激怒。
无独有偶,不仅仅是在墨尔本,美国也有很多,前一阵:3名亚裔留学生在沃尔玛门前遭持枪抢劫,他们刚到美国10天!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三名不久前才从印度到芝加哥留学的国际学生,日前一起搭公车到芝南区85街附近沃尔玛(Walmart)购物时,在店门口遭两名持枪歹徒打劫,尽管三学生交出手机及身上所有现金,仍惨遭对方开枪攻击,其中一名才刚到芝城10天的23岁学生不幸中弹身亡,还有一名胸部中枪送医。
在这起致命枪击案的唯一躲过一劫的学生Lakshman Gogada,22岁,接受芝加哥论坛报访问,描述当天恐怖经历,高噶达说,上月22日他与另两名室友Devasish Nandepu,23岁、Sai Charan Koppala,22岁一起搭公车到8431 S. Stewart Ave.的沃尔玛购买公寓网络要用的路由器(wifi router)。
当我们遇上枪击时该怎么办?
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门网站给出的官方建议,首先要牢记的就是「Run,Hide,Fight」逃生三原则。
Run: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及时撤离
辨清枪击方向,观察周围环境,迅速计划合理逃生路线;
丢下所有个人物品,尽快撤离;
逃生过程中始终让双手处于可见位置。
Hide:
如果不能安全撤离,我们应立刻躲避
躲避在枪手视线范围之外;
寻找一切可提供掩体保护的场所躲避,尽量躲在较大且坚固的物体后面,锁闭或封堵入口;
保持安静,将手机静音;
不要躲入死角或移动受限的地方。
Fight:
当生命安全受到直接威胁,不得不直面枪手时,也要采取反抗措施。孤注一掷,不要心软,采用一切手段与枪手搏斗;使用身边的椅子、灭火器等物品砸向枪手;采用凶狠的动作奋力制服对方。
当警察赶到现场后,我们应积极配合警方工作:先期抵达现场的警察首要任务是尽快阻止枪手行凶,很可能不会停下来帮助受伤人员,后续警察和医务团队会随后抵达现场救助伤员;保持镇静,不要大声喊叫,服从警察的一切指令;将手中所有物品放在地上,举起双手并保持在视线可及的位置,避免做出快速突然、易引起误判的动作;在警察组织疏散时有序撤离现场,不要无故突然停下或停留,更不能冲向警察寻求帮助。
02 安全常识知多少
恐怖袭击
自从“9.11事件”以来,美国成为了恐怖分子最主要的袭击目标之一。尽量少去大型的集会场合,如果遭遇恐怖袭击,不要围观恐怖袭击现场,迅速找到安全通道逃离现场。若发生突发事件,及时报警、联系学校、向大使馆寻求帮助。
道路安全
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汽车最多的国家,可是城市公共交通不发达。新手应该避免开长途,切勿疲劳驾驶。出行前查看地图熟悉地形,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留学生保险购买意识要全面:汽车保险应尽量购买全险,并购买旅行险或意外险,一旦意外发生,可以充当旅游事故人寿保险之用。
暴力犯罪
美国作为世界上拥有枪支最多的国家,虽然美国并不是暴力犯罪率最高的国家,可一旦发生却足以致命。夜间出行须格外谨慎,在公共区域尽量往人多或有监控的地方走。切忌深夜单独出行,尤其别走僻静的小路,一定结伴而行。电脑手机等物品外出时尽量放到包内。
住宿安全
留学生来到当地,应参加一些留学生团体,有助于了解当地治安情况,尽快熟悉环境。如果申请不到学校宿舍,需要选择租房时,除了租金、交通等因素外,安全应该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与其住在租金便宜的差区,不如与人在好区合租,既能节省费用、结交朋友,更可以免除许多不必要的风险。
文化差异
赴美留学生初次来美国最易受到文化差异的冲击,留学生初来乍到,应了解美国文化背景,掌握基本法律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多多参与学校社区活动、结交新的朋友、多学多问不怕出丑犯错,尽快适应美国生活,融入主流社会,免于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孤立无援感占据留学生活的主要部分。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