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考试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为了让学生多次报考,口语或写作老师会故意压低分数,以达到“捞金”的目的。
可是到底有没有压分?为什么会有这种传言?前雅思考务官 Lemon H 为大家好好分析一下来龙去脉。
到底有没有压分,可能是雅思这个领域最容易引起撕逼的话题之一了。比较经常被提起的一个案例就是某机构的某雅思口语老师刷了个口语6.5,言下之意当然是 “这么厉害专门教口语的老师怎么可能只考这么点儿这不是压分是什么 blablabla"。
要说压分这个事儿,那就不得不提到雅思培训行业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尴尬了:
口语打分机制,是猜的(写作也一样,当然,比口语稍微好那么一丢丢)
雅思官方公开的 band descriptors - public version 里只是一些宏观描述,只有方向性指导意义,无法用来精确计算口语得分。(见下图)
不得已,所有的雅思老师,包括加入 British Council 之前的我,都是在“自己的考试发挥 - 实际分数” 和 “学生描述的考试发挥 - 实际分数” 这两对关系之间摸索探究口语评分方式的。考试状态的不同,话题的不同,第三方描述的可信度不同,都极大地影响数据的可靠性和可归纳性。无数自封的名师大神,砖家叫兽,在那些一串串的经验技巧归纳总结背后,其实都是自说自话的瞎猜,完全不靠谱。
雅思口语老师们其实是不知道某个学生应该得几分的。
他们连自己考应该得几分都是瞎猜的。以前的我也是。
因为没有 band descriptor - examiner version。
妥妥的悲剧。
这也直接导致了压分传说的喷涌不绝。君不见,至少一半以上的所谓压分控诉,都是这样的:
我的流畅度XXXX,用词那是OOOO,那绝对是 n.n 的分啊,结果就考了个 x.x。
我在国内另一个地方流畅度还不如XXXX,用词也没OOOO,结果却考了个 x.x +1。
我在国外某地那么一考啊,就考了个 x.x + 1.5。
问题是:
对自己分数的预期本来就是没有根据的。
对自己现场表现的主观评价本来就是没有根据的。
不同场次考试时的心理状态、题目、临场发挥本来就是浮动的。
没有比较的意义嘛。
其它的压分缘由就更离谱了。
有说因为自己被官方盯上了所以被穿小鞋的(比如上面说的那位刷了个6.5的名师)。
有说因为官方为了多收钱故意把分数搞低好让考生反复刷的。
有说因为自己客观题(听力阅读)太高了所以被在主观题(口语写作)上惩罚的。
不一而足。
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我来从这几个方面来回答雅思有没有压分:
1. 考官有没有动力去压分。
2. 考官有没有能力去压分。
3. 复议为什么有时候会提分。
先说有没有动力压分的问题:
你要问当雅思考官有什么好处,那答案会有很多:精心打扮的亚洲靓妹,衣食无忧的工资福利,周游各地的五星便利等等;可你要问当雅思考官的糟心事儿,排行第一的十有八九是一样东西:
定期检查(没有对应的汉语翻译,我随便编一个,原单词匿了)简称定检吧。
这个定检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对考官进行的业务技能检查。怎么检查呢?由不同区域(或国家)之间拥有检查资质的考官(一般是教官)互相进行随机抽查。每次抽不同时段的几个考生,然后听录音打分。如果有任何一个抽到的考生新分数和原分数不同,或者考试流程不符合规定(缺时、超时、问候语/转折语/提问方式不规范等等),都会触发一系列后续机制。根据分差,会触发的机制包括:重新培训、降低考量、立即停职、立即解职(全球禁考)。
就是为了确保考官是按照 band descriptor 上的详细要求来打分的。
考官不是靠主观猜测打分的,他们是按照一个详细的得分/失分列表来做加减题的。
因为不客观不行啊。主观了的话第二次重新打分肯定会有分差的啊。有了分差后果很严重啊。
而且,因为中国考量大的原因,为了更早发现不合格考官,减少影响面,在中国的考官们特别享受每6个月定检一次之规定。在其它国家,这个区间是12个月。
考官们的内心都是崩溃的。
再客观去打分也有走神听漏的时候啊。万一没听到打分表上某一条就会把分打低的啊。每6个月查一次,一次查好几个考生,如果乱打分打错分被抓的几率相当高啊。每一个定检涉及的考生都有一份非常详细的文字报告,详细的记录了这个考生每一个得分/失分点。就是为了让考官被虐得心服口服。
于是考官因为定检被查出有分差然后被惩戒是很平常的事。根据实际的定检结果统计,80%的分差是考官打高了,而不是打低了。这跟大众的普遍认知正好相反。
考官们没压分,反而在提分呢。(我预感这一句话将要引起的撕逼可以绕地球三圈)
啥?!
真实数据,爱信信,不信... 也不用滚。继续往下看吧。
再说有没有能力压分的问题:
首先,考口语的时候,考官拿到的打分表上只有考生ID和姓名,没有别的信息。因此,他们并不知道考生是什么来历,无法针对某种类型的考生(比如机构刷分老师,多次刷分考生等等)进行预判,也就没法压分。
其次,机构刷分老师(比如文章一开始提到的那位刷了6.5的口语老师)和多次刷分的考生以及其它某些类型的考生的确会上黑名单,叫可疑考生。这个信息在考试的主考那里。假设主考事先把这个信息告诉了考官,那么,考官最合理的应对就是:严格执法。
可疑考生?那我就认真按照打分标准来咯。咱不放水往高打了,咱就老老实实打。于是某些人分越刷越低了。
悲剧啊。
致某些人:不是考官压你分,是你本来就只值这个分。
然后,在写作阅卷的时候,阅卷考官必然不是考生的口语考官,这是分卷系统强制的。也就是说,写作的阅卷考官并不知道考生的口语分,也不知道考生的听力和阅读分(听力和阅读是中国员工另外批改的)。所以,考官无法根据考生其它几个模块的分数来给写作压分。
最后,有没有无差别压分,随机压分,冰天雪地转体后空翻360度压分呢?没有。我用我家猫的蛋蛋担保。没有。
当然... 你非要说某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我在梦中给考官们下了指令然后用 MIB 科技无痕记忆清除器+盗梦空间思想植入大法最终成功坑了全中国亿万少年,也不是绝对没有理论上的可能性。
然后说复议为什么有时候会提分的问题:
第一,人是会犯错的,考官也不例外。因此,雅思才设有复议机制来提高考试成绩准确性。
第二,大众只听到说某人复议之后提了多少多少分,而不知道其实80%的复议结果都是考官打分打高了,只不过雅思规定复议分数低了不会降分而已(见注1)。复议不成功的考生当然不会像复议成功了的一样积极去网上吆喝,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第三,复议之后成绩提高了,跟原始成绩被压分了这个推断没有逻辑关系。只能说明,考官犯错了。考官不认识考生是哪根葱。考官没那个闲扯淡的心思和动力去压考生分。
以下总结:
99%的情况下,如果考生觉得考官有乱给分、压分行为,都是因为考生对自己的分数有着错误的判断和预期。
的确有1%几率考官因为业务水平和状态问题给出了不合理的分数,这也是为什么雅思有完善的复议机制。如果考生真的认为分数与自己的表现不符,应当提起成绩复议。
在中国区,雅思考官没有压分行为。其它国家没考察过,不下结论。
考官没有动力去压分。
考官没有客观条件去压分。
压分给考官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British Council 从来没有要求过,雅思考官也从来没有被任何人要求过对中国考生进行所谓的压分。
雅思考官不会压分。他们真的懒得、不屑于、没动力、没那个闲心思、不会吃饱了撑的去压分的。
注释:
1. 有观众朋友发现教育部考试中心雅思报名网站上关于“成绩复议”的页面中是这样写的:
他们这样写是不对的。雅思从来没有通过复议降过任何考生的分数。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写。我跟负责出分的同事确认了一下,目前(截止2016年9月13日)没有收到任何通知说成绩复议会降低分数。
彩蛋:
为什么有些商业机构啊雅思老师啊爱提压分这档子事儿呢?
我作为中国唯一管理过雅思考官的雅思老师,十分清楚有些商业机构及雅思老师心里的小九九。我可以放心地、不怕撕逼地说:
他们只是不想承认课程的无用,教导的无方,想把锅甩给 British Council 而已。
他们,只是不想让学员退费投诉罢了。
“哎呀 Jacky 啊,你现在学了已经三个阶段了,根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你已经达到了 x.x 的水平呢!学了这么久进步很大啊,放心去考吧!”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