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变,风口也在变。当人工智能学会内容创作,我们如何才能分享新时代的红利?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成式AI仿佛一股清流般涌入了人类的日常生活,充满创造力的新世界就此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近来,随着ChatGPT、AI作画Midjourney等的火爆,该概念再次成为热点。随着程序开源、算力进步,功能强大的AI绘画工具等的不断推出,一个普通人只需输入一些提示词,就能让AI在几秒之内完成一幅专业级画作或创作。
在B站甚至衍生出了一种新的视频创作类型,即由AI为歌曲的每一句歌词作画。
那什么是生成式AI呢?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它是一种跨学科交叉的学术领域,旨在将现实世界中的结构,运作模式和规则映射到计算机模型中。此外,也涵盖了诸如自适应学习,模式识别,认知模型和机器学习等核心重点。
AIGC可用于绘画、写作、视频等多种类型的内容创作。火遍全网的AI绘画能依据用户输入的文字描述生成精美画作,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ChatGPT会跟人类聊天互动。
从去年到今年,AIGC热点不断,前景被国内外多家机构一致看好。《科学》杂志发布的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中,AIGC赫然在列。
腾讯研究院发布的《AIGC发展趋势报告2023》认为,“经历了2022年的喧嚣和炒作,2023年AIGC将乘势而起,迎来更大发展”。
还有国外商业咨询机构预测,2030年AIGC市场规模将达到1100亿美元。然而,当普通人在使用AIGC工具进行创作时,往往都会产生担忧,也不禁会思考一个问题:人工智能都学会内容创作了,画家、作家、翻译这类以内容创作为主的职业,将来是不是都要消失了?
这看起来并非杞人忧天。2022年8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场美术比赛中,一幅名叫《太空歌剧院》的作品拿下了大赛的“数字艺术”大奖。
然而,这幅图并非完全出自人类之手,而是由一名39岁的游戏公司老板艾伦利用AI(人工智能)绘画工具创作的。他通过不断训练AI,AI打通了“文字输入-图像生成”的分类模型,同时用大量的已有图像来“训练”画画能力。
《太空歌剧院》正是艾伦用了一个月时间反复修改关键词,最终还借助别的软件进行了调整,最终才从上百张AI作品中挑选出来的参赛作品。
这幅画的获奖为大家带来惊喜,也参杂着忧虑,害怕未来人类的创作都会被人工智能而替代,但也不必过于担心,AIGC技术目前尚不成熟,在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的内容创作中存在明显的机械性问题,常常出错,还离不开人类的创意和把关。
作品的艺术基调、内容表达、风格等还是由人敲定的;要达到《太空歌剧院》这般品质,人的参与不可或缺。
前述获奖画作就经过了设计师的反复调整、筛选,人类在其中付出了约80小时的脑力劳动。因此,对于一名务实的内容创作者来说,与其担心人工智能抢饭碗,还不如学会使用AIGC技术应用工具,让AI助手把自己从繁琐枯燥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将自己个性化的创造力锤炼成真正的市场竞争优势。
《太空歌剧院》AIGC技术让人工智能从感知理解世界到生成创造世界,是一次开创新时代的巨大跃迁。对有志于在新时代浪潮中掘金的企业来说,数据、算力、算法这驱动AIGC发展的“三驾马车”,每一项都耗资巨大,都可能导致经营成本的居高不下。
而挑战也在于此:用户期待AIGC工具将内容创造工作的边际成本降至无限接近零,以便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当人工智能学会内容创作,我们如何才能分享新时代的红利?
从个人角度,要学会利用AI助手并找到更具创造力的竞争优势;从企业角度,要做好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的融合谋划;从政府角度,要前瞻布局,搭建配套的法规和伦理框架。君子善假于物,要让AIGC成为人类创造新历史的新工具。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