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新东方30周年之北京国际教育择校展上,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老师以“除了留学之外,家长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以下文字内容根据现场发言整理。
大家都知道对于孩子来说,教育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留学是教育的一部分,在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常常有家长问我说:“俞老师,我的孩子要不要留学?”那我的回答肯定是,如果有条件的话,尽可能让孩子留学。
因为在同样的年龄段,他们能够获得更加开阔的眼界,可以了解世界并且极有可能学到和国内不同视角和视野的知识和结构,某种意义上是划算的。当然并不是每个留学生都是成功的,因为我们都知道一个学生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留学。
不管是在国内受教育上大学还是去国外读书,某种意义上是孩子主动的选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努力地让自己的生命前行。我们不要把留学这件事情本身看作是孩子成功的标志,留学只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一站。
这一站选择了当然好,大部分人选择了应该也不会后悔,但是并不等于孩子留学以后家长就可以“万事大吉”了。作为家长,如果你敢非常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这个世界,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在留学之外对孩子的一种培养。即留学之外,孩子所获得的成长。
虽然我个人没有真正的留过学,只是去国外学习过一段时间,但是新东方确实送出去了成千上万的留学生。除了一些不接受中国大学生或者说中国大学生不愿意去的地区或者国家,可以说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有新东方学生的影子。
在二十几年前,新东方提出了一个口号:“出国留学的桥梁,归国创业的彩虹”。实际上当时我们提的要求是,如果孩子出国留学,发挥自己的才能建立自己事业的根据地,其实最终还是在中国。
到现在为止这一条规律基本没有违背,比如新东方现在也在做很多的投资,而我们找到的最好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归国留学生回到国内来创业的那些项目。围绕中国来让我设计我们孩子的前途,不管是对他们的学业还是未来的事业,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新东方有一个口号是“让孩子走向世界,把世界带回中国”,出国留学再回国,这件事情依然很重要,实际上它是一个闭环的、循环的过程。虽然我说自己从来没有留过学,但是并不影响我在中国创造事业。大家都知道,新东方业务进行了转型。
2022年,不少家长可能就变成了东方甄选的用户,在东方甄选上买各种产品以及书籍等等。从去年我开始和各个作家进行交谈,引入东方甄选。从数据来看,到现在为止新东方几个平台销售出去的图书已经1000多万册,可以说又引领了中国老百姓的阅读热情。
如果说是要留学才能带来这样转型的能力和眼光,获得这样的成就,那我不太相信。这里面肯定有一些留学之外的东西,也就是需要认识到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到底哪些东西是比较重要的。比如我总结自己走到今天做事情相对比较靠谱的原因,有以下几个要素。
第一,我觉得自己人品还是不错的。
所谓的人品不错,不单指的是我人品不错。而是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我父母的人品不错。他们从小就教导我对周围的人要保持善良和真诚,能帮助他人的时候一定要帮助他人。其实这样的教导建立了我内心的根基,这个根基让我在和他人打交道的时候,真的带有一点点“宁可别人负我,我不负别人”的倾向。
当然我也不是一个纯粹吃亏的人,你觉得我现在是否吃亏,一点都不吃亏。这个表面吃亏的背后,可能还透露着我作为商人的精明。我想表达的是,当你奠定了一定的品格基础以后,你做事情就会有基础。为什么新东方这一次还能够重新起来?
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过去在新东方学习过的上千万家庭,大部分家庭对新东方还保留着一份信任,保留着一份安心。当然也会有很多家长对我们不满,我们也不能100%就能做成功。虽然新东方做不到尽善尽美,但是至少让大家觉得新东方是一个特别值得信任的机构。
大家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印象,实际上就是因为新东方成立30年,确实没有做太多对不起客户,对不起家长和对不起学生的事情。
第二,我觉得我是一个特别善于学习的人。
从而导致新东方的氛围其实也是一个比较善于学习的氛围。大家可能都知道,我要求新东方的员工每年要读20本以上的书,管理干部必须读30本以上的书,我个人每年的读书量都是100本以上的。但是我是从大学期间就坚持读书,从北大毕业以后依然坚持读书,成立新东方以后同样坚持读书,一直读到今天。
有很多朋友问我:“俞老师,你怎么能够跟那么多的作家还有写历史的人进行对话呢?”我说,我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些知识储备使得我能够在跟他们对话的时候,挖掘出相对来说比较完整和有深度的问题。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父母都是不认字的。到今天为止我能跟中国和世界的知识名人打交道,我觉得就是和好学有关。
因为好学,所以我觉得到今天为止,我还不算太落后于时代。今年我已经61岁,有任何新鲜事物我照样会领先体验和体会。比如东方甄选是怎么来的呢?因为在新东方高管中间,我是唯一一个第一个开始玩抖音,并且通过玩抖音来探索商业化途径的人。
所以等到我们现在的教育空间好像不是那么大的时候,我就思考是否可以选择在抖音或快手平台上面直播卖货呢?当决定卖农产品的时候,新东方的干部都一脸迷茫。虽然他们不知道背后到底是怎样的商业逻辑,但是我却已经有点想清楚了,我觉得这个和好学是有关系的。
第三,拥有不畏艰难或者不畏困难的品质。
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农村孩子从小培养下来的个性,农村孩子比较皮实,这种个性还会不断地自我强化。比如我的第一次强化阶段就是在我高考的时候,虽然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也没考上,但是第三年考上了北大。于是这样的经历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一个深深的印记,我认为任何失败可能都是上帝给你带来的新的机会。
前段时间易中天老师邀请我去厦门大学进行交流,而且刚好厦门大学102周年。易中天老师邀请我,我肯定不敢不过去。易老师就让我定一个交流的主题,我定的主题是“磨难可能是老天给你的另外一份机会”。这也是我一个真心的内心表达,当一个孩子或者是一个人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至于轻而易举被打倒,而是不断寻找出路,该坚持就拼命坚持下去,该转型的时候努力去转型,这样机会就会多很多。
我在高考考大学的时候选择了坚持,后来在北大期间又碰到了困难。因为我到外面去讲课,所以北大给了我记过处分。我可以选择继续留在北大当老师,也可以自己出来寻找出路。最后我选择出来寻找出路,出来寻找出路以后就有了新东方。
去年教育领域遇到困难以后,我也可以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在教育专业“死磕”,一个是看看还有没有符合祖国未来发展需要,政府支持并且老百姓也需要的一个商业模型,于是后来就找出了东方甄选这样的一个模型。
所有的这些东西,它们和留学有关系吗?可能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让眼光变得更加宽阔,视野变得更加深远,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新鲜东西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但是一个人的品性,面对困难不畏艰难的态度和真正的好学能力,与留学有关系吗?原则上没有太大关系,这是我们从小到大对孩子的培养以及孩子长大以后自我修炼的一种结果。
我列了一个叫做“八心”的小主题,心是我们心脏的心,实际上指的是八种态度。我觉得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间,父母要跟着孩子一起共同建立八条心,我把它称作独立心、好奇心、积极心、融合心、坚韧心、思辨心、知识心和志向。
我觉得如果一个孩子能够修炼出这八条心的话,这个孩子留学不留学,到哪个国家去留学或者去不去名牌大学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觉得他奠定了未来为自己事业和人生奋斗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比什么都强。
就像我们所说的,穿过沙漠,你是一匹骏马是不管用的。所谓表面上的骏马,例如孩子读了名牌大学,父母很骄傲,孩子成绩也很好。等到孩子一进入现实社会,遇到问题甚至只遇到一点小小的爱情问题,就崩溃掉了。那这样的优秀就变成了玻璃心的优秀或是表面繁华的优秀。
这肯定不是我们家长想要的,我们需要的肯定是,孩子哪怕是普通的大学毕业,甚至哪怕没有读过大学,但他们对生活有无比的热爱,对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业有着无比的热情,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用无比乐观的心态去对待。
尽管孩子在知识方面或者上学期间的成长跟他们的努力相关,但我坦率地说,我认为天生的智力和天赋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稍微想一下,我们能有多少人上名牌大学呢?全世界六七十亿人,现在大概八十亿人了。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美国常春藤学校,中国的北大清华或者是英国的牛津剑桥。如果把这些学校都列出来的话,它们一年加起来在全世界才录取多少学生呢,估计不超过10万。比如北大一年就是一千多个学生,可能不止一千多,现在大概三千多学生,北大清华加起来可能是七八千个学生。
哈佛、耶鲁、牛津和剑桥本科录取的中国学生,每年都是在百位数之内的。如果能够轮到你的孩子就太棒了。我的孩子也想进哈佛和耶鲁,当然最后没进得去。但是轮不到是正常的,并不能说明你的孩子不优秀。
稍微想一下,如果我们家长心目中能够成功的概念就是考上常春藤学校,北大和清华,牛津和剑桥,那么其他孩子就失败了吗?难道你的孩子进不了这些学校,就是失败的人生吗?肯定不是。
每个孩子天生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我有两个孩子,而且是一男一女。我对两个孩子的投入都是一样多,不过我女儿从小学、高中直到大学毕业,没有一门课需要我操心。我的儿子每门课都让我操心,虽然最后也去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大学,但绝对不是以上所说的那些大学。
作为父亲,我的孩子没有去常春藤大学就失败了吗?当然不是。我本人更加注重培养孩子身上的创造能力、吃苦能力和学习能力。
我列的八条心特别重要,第一是独立心,就是独立能力。我发现很多家长有个毛病,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剩下的事情就不需要孩子操心了。这样会导致孩子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出去独立行走的能力远远不够。孩子好不容易有一个机会面对一个需要自己处理问题的陌生世界,拥有一个相对来看或许迷茫,但是可以自己去探路的机会,尽量不要剥夺。
另外我想说,我们是不是能够从更早的时候就让孩子学会独立呢?比如我女儿13岁的时候就跟我说:“爸爸,我要到非洲去支教。”我老婆死活不让她去,我想着也觉得害怕,毕竟需要花36个小时独立坐飞机到赞比亚,深入到当地的农村地区。
或许可能会有意外,加上那边可能存在社会安全问题。但是我女儿想去,讨论半天以后,我就决定放她去。等到了那里以后发来了一张自己抱着非洲孩子的照片,照片上,我的女儿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在家里的时候从来没有见到过她这样的笑容,仿佛天使一样。
一旦父母对孩子过于保护,孩子的独立能力就会下降。我儿子最近这两年包括他自己读大学的时候,假期都不用他回来,他可以选择自己出去玩或者自己找工作。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孩子的独立能力迅速成长,真的有从一个男孩长成了一个男人的感觉。
我觉得从小就要鼓励孩子,该自己做饭就自己做饭,该自己洗衣服就自己洗衣服。家长该让孩子出去玩就出去玩,千万不要让孩子变成父母的宝贝。
其实很多父母犯了一个毛病,就是有点离不开孩子,容易对孩子产生依赖。中国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恨不得孩子离不开自己,心理上才会超级安全。在这方面要向动物学习,比如小动物该走路的时候,该飞的时候,绝对不会见到老鹰把小鹰拉住说你别飞,你一飞我就变成一个孤独的母亲了。
第二个是好奇心。
尽量让孩子自由自在成长,保持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现在为什么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到国外去留学呢?虽然国外留学也很辛苦,但是相对来说有一点比较好,就是能够让孩子们循着学习兴趣往前走。当你对某门课非常感兴趣,整个学校系统都会鼓励你去选择你所想要发展的方向。
虽然并不是说国外的大学没有瑕疵,但是他允许你转。比如我儿子刚开始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对历史有点感兴趣,所以他学的是综合性学科,这门学科与新闻和历史挂钩。
等到了大二的时候,他根据对自身的评估,想要去学金融和投资。我本来是不同意的,我觉得金融和投资不是学出来的。既然孩子希望去学,那就自己去考,能否转成功是自己的事情,最后他转进去了。不管他之后喜欢不喜欢,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我认为要充分保留孩子自我选择的余地来发挥他的好奇心,我希望我们的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在未来选择专业方面,一定要跟孩子充分讨论,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如果孩子想学昆虫相关学科,不能非要让他去学人类学。孩子明明对昆虫感兴趣,非要让他对人感兴趣,肯定是不对的。如果他对人感兴趣,非要让他学金融,也是不对的。
关于未来工作方向的选择,大家都知道现在人工智能发展起来了,我在厦门大学辩论时,针对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老师的问题,我说恰恰人工智能取代不了老师。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取代老师的一部分功能,比如知识讲解功能,极有可能人工智能比任何老师要讲得好。
但是孩子的人格培养和全面成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团队合作精神等,人工智能是无法教的。我们都知道,遇上一个优秀的老师意味着改变人生。我们一生当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几十个老师,假如这个老师触动过我们的人生,那我们一定能记住。
我之所以连续三年参加高考,是因为我英语老师的一句话。他当时被南京校方派到我们农村中学教书,担任我们的班主任,我们班里都是农民的孩子。他对我们说全班同学必须参加高考。我们说,我们一个都考不上,为什么要去参加高考,我们天生就是农民。
然后他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我知道你们都是农民,而且我知道你们可能绝大部分人一辈子肯定就是农民,但是你们一定要参加这次高考。等你们未来去田头干活,拄着锄头,看着蓝天上白云飘过的时候,你一定会对自己说一句,你曾经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奋斗过一生,尽管这一次失败了。就是因为这句话,我说我这辈子非要考上大学给你看。这就是一名优秀的老师的力量,能够改变我们的人生。
关于对孩子好奇心的培养,作为家长应当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并且给孩子进行适当纠正。就像种了一棵树,这棵树弯了,可以适当往回拉一点,慢慢把它变直。如果有根枝条也可以适当剪一下,但是不能凭着我们的意思把它折断。要充分保持孩子对知识的追求、对生命的追求以及对世界的好奇心。
孩子和家长商量想到什么地方去时,家长一定不要随便做决定。例如我女儿十三岁时说要到非洲去,我想我绝对不能阻拦。当然我女儿很听话,我其实是可以阻拦住的,万一出什么意外,那我真会后悔一辈子。但这就是选择,这就是命。我说的命不是被命运随便摆布,而是保留孩子的好奇心和对生命的热情。
第三个是积极心态。
如果统计世界上的数据,你会发现悲观和消极的人大有人在,乐观的人也大有人在。如果分析这两种人的生命状态会发现,不是因为两种生命状态的不同导致了他们的悲观和乐观。而是他们因为悲观和乐观的不同,导致了两种生命状态的不同,我们不要把因果关系搞错。
有人说,我生活那么贫困悲惨,总是被人排挤,领导看不起我,同事也天天跟我打架,我为什么要乐观,我没有乐观的理由。
但是他可能没有想到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恰是因为他悲观、消极,内心有太多负面情绪,以至于别人不愿意和他打交道。人像蛾子一样,更愿意扑向光明,不愿意走进黑暗。如果我们是一个某种意义上没有光的存在,人们为何要走向我们呢?
有些人会感叹,我身边怎么全是一地鸡毛,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需要清楚因果关系,怨天怨地和怼人怼地的那些人,可能是因为自身的原因,才导致现在艰难的状况,所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
我调查过我身边的朋友,凡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活状态一定比消极的人要好。凡是有正能量的人,一定比负能量的人生活状态要好。他们可以向未来看、向光明看,如果原地不好,他能把原地抛下,能够有“这个城市容不下我,我到下一个城市去,这群人容不下我,我到下一群人中间去”的精神。建立属于自己的气场,是很了不起的。
如果我们发现孩子有消极、负面、悲观的情况,首先要确定原因,比如学习压力太重,家长给予的未来期待太高,小朋友太孤单,了解世界的经历不够等等。分析完原因以后,可以安排孩子去参与能够培养积极乐观心态的活动,激发孩子内心的热情。
我觉得我到今天还能比较愉快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和我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有关系的。当然,积极乐观不等于不遇到困难,而是遇到困难时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积极乐观的人的身体状态:一是积极乐观的人患严重疾病的可能性相对比例会低,二是心理健康指数会高。
第四个是融合心。
融合心是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英文是Social Intellgence,实际上就是情商。幸福学研究表明,一个孩子或者是一个成年人跟周边的人关系比较融洽的话,幸福指数就会高。人是一面镜子,具备对友好有自然反应的群体功能。
例如,我去机场登机的时候,一般验票的服务员都是低头把门票盖个章,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把票还给顾客,顾客就过去。我每次过去都会说一声:“你好,辛苦了。”对方就会露出一个笑,他们有时候也会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有这么一个人对你说:“你好,辛苦了。”如果一抬手就认出了我,那个笑容就更灿烂了。
实际上所谓的融合心,就是从小让孩子学会打交道。如果在打交道时,孩子能变成团队的领导人物就太厉害了。身为父母要帮助孩子组建一些群体,孩子在这个群体中间能够相对自足。例如我小时候最得意的是,我在农村18年一直是农村小孩子的头。这并不是因为我有领导力,而是我从刚开始的时候就对小朋友好。
我们家条件相对好一点,上海的亲戚在过年过节回家的时候会给我拎几袋水果糖。这个水果糖就变成了我“蒙骗”朋友的最佳武器。跟我一起玩的小朋友,可以一人一颗水果糖。最后这些小朋友就会围绕在我身边,我慢慢开始就成了小朋友当中的头。
我在北大的时候,一直是班里的落后分子,从来没当过班干部。以至于我后来做成新东方以后,全班同学都问我说:“老俞,从来没看出来你有领导力,但是你现在管着新东方几万人,是怎么领导的?”我说:“很简单,我从小就领导过我们村的小朋友。”
我认为首先要让小孩子融入这个环境,其次让孩子有可能在某一个项目当中起到主导作用。不主导也没关系,我儿子就没有领导力。他从小到大都没当过任何班长,也没有当过任何班干部。我儿子是篮球队员,虽然每次打篮球他几乎只有捡球的份儿,但是他很快乐。
我觉得如果孩子作为一个追随者很开心,也没有什么关系。这些追随者以后也可能变成领导。例如中国有很多皇帝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追随者,等当时的皇帝离开以后,他就变成皇帝了。就算他一辈子是一个追随者,追随了一个好的领导,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大家都在为一个共同的事业而努力。
我觉得不要给孩子太大的要求,父母经常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天高,这是不对的。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并且是开心,有积极进取心态,可以和人友好相处的普通人。
先成长,之后才是事业。这些东西是慢慢培养不出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历练和内心的接受,才能变成一个真正有这样良好心态的人。其实我儿子现在在没到暑假的时候,是不回来的。要么和朋友一起去打工,要么和朋友一起去旅游。
上个月刚好美国放春假,我问孩子打算做些什么,他说自己要和几个朋友去探索西班牙。我就把我的西班牙游记发给他,对他说:“先读读爸爸的西班牙游记。”读完以后,他说这个游记太中国化了,要自己写,然后我就和他说可以。家长要给孩子机会,只要孩子走得不太偏,就让他走下去。人生就是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不断试错而前行的过程。
第五个是坚韧心,坚韧心指的是面对磨难不害怕。
一个人如果要想成功,那么不怕困难、艰苦和失败是特别重要的品质。现在好多孩子太容易受挫了,回顾我自己的生活,我觉得其实不是因为我聪明,不然不可能连着花三年的时间高考,而是因为我觉得我真的是不害怕失败。
到现在我已经养成一个心态,有时碰到失败我会兴奋,我觉得是给了我一个大的机会。例如我高考三年以后考上北大,在北大被处分,然后在新东方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后来东方甄选又出来了。如果东方甄选和新东方这时候没有了怎么办,没有了也没关系,我觉得我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可以做。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遇到了问题以后,拥有能够把自己绕出去的本领,我觉得他的生活就不算太差。如果这一辈子没有奋斗出真正的大事业,但是可以活得开心,活得潇洒,遇到困难也无所谓,这也是一个最美好的人生。善于在艰难中寻找新的机会,把机会当做是自己人生的真正考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这个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注意孩子为什么有的时候容易玻璃心。因为你对他的要求太高,让他根本就达不到。当一个人的要求根本就达不到的时候,他所有的选择就是放弃。
成年人也是如此,如果你在一个单位工作,领导交给你的任务,你能够完成KPI,你肯定很愿意为这个领导干下去。如果领导不断地给你压力,压到你最后24小时都完不成,你还会干下去吗?干不下去。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压力,就是孩子48小时一天都完不成的压力。
面对困难需要勇往直前,作为父母也要适当地给孩子进行承受力的评价。我记得在女儿高二的时候,我对孩子说了一句:“耶鲁大学好像还不错。”我只是在经过耶鲁大学的时候随口说的,后来我女儿一个月不理我,因为我提了一个在她眼里可能比较困难的要求。
虽然她也可以去奋斗,但是如果在他们已经很上进的时候,你还要给孩子提出一个需要更加上进的,以至于在他们看来有点害怕的要求,孩子的压力就会增加。很多时候父母无意间说的话,可能就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压力。这个压力反而让孩子没有了坚韧心,而变成了玻璃心。
第六是思辨力。
所谓的思辨心就是学会思考,拥有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当一个人身上有两种相反的观点在头脑中打架,你依然能够接受并且能够明辨这两种观点是非的时候,才算是有思考力。一个人如果只接受一种观点,别的观点都是“狗屎”,那就是缺乏思考力的表现,大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
第七是知识力。虽然我们都知道包容力、容纳力和宽容力是人类最美好的品格,但是如果我们的孩子学到最后时学的东西非常狭隘肯定是不行的。大家在择校的时候,好的国际学校和不好的国际学校只有一个区别:好的国际学校除了知识以外,特别关注孩子们的全面成长,而一般的国际学校,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考多少。虽然成绩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成绩是从理性努力的基础之上获得的。作为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例如孩子托福和雅思最后能考到多少分,是需要自己去努力的。作为父母可以鼓励,可以给他选更好的老师,可以选新东方培训或者任何好的培训,但是剩下的就是孩子的自我成长。
最后一个是立志。所谓立志就是孩子找寻到了自己想要一生追求的东西,立志绝对不是“我要去哈佛,然后之后要去某某地方工作”。这是人生目标,目标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而立志是孩子拥有一辈子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和人生的一种意愿。
这个意愿不一定是具体的目标,我自己觉得我是一个有志向的人,不过我的志向既不是当国家干部,也不是当企业家,也不是当大学教授,我的志向就是一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保持自己对生命的热情和美好东西的追求。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