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截至目前,中国国际学校大约有739所,其中公立学校国际班224所,民办国际化学校392所,外籍学校123所。直至今日,中国国际学校已有近40年的发展历史。
国际学校发展史上的几个第一:
中国第一所国际学校:北京巴基斯坦使馆学校(1969年);
中国第一所完全采用国外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国际学校:北京顺义国际学校(1980年),只招收使馆人员子女;
中国第一所接受外籍人员子女的国际学校:深圳蛇口国际学校(1988年)。
中国国际学校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期(1980-1989)
紧接“北京巴基斯坦使馆学校”其后的是1973年成立的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和1975年成立的北京第五十五中学国际学生部。
这三所国际学校可以说是中国国际学校的始祖,但采用的是我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式,增加了在语言教学上的比重和本民族的教学内容。这和今天的国际学校从本质定义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建交,外交人员群体的增大,他们的子女的教育问题受到关注。于是,美国大使馆和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大使馆于1980年共同建立了北京顺义国际学校,这也是中国第一所完全采用国外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国际学校。
当时该校只接收使馆人员子女。
截至1989年,我国约有6所国际学校,其中5所为外籍子女学校,还有1个公立学校国际部。
这个时期,中国教育国际化还不太明显,国际学校多为外籍子女学校,主要是解决使馆工作人员子女以及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工作的外籍人员子女的学习问题。
2、探索期(1990-1999)
这段时间国门进一步打开,经济进一步发展,大量外企进入中国,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吸引了大批的外籍人员进入中国就业,中国国际教育发展受到推动。
建立的国际学校有:上海中学国际部、北师大附中、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中、广州碧桂园学校、大连枫叶国际学校等。
3、快速发展期(2000-2009)
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再走高考这座“独木桥”,送孩子出国读书,申请国外本科成为一个热门选择,在这种形势下,部分公立中学纷纷开设自己的国际课程班来满足这种需求,民办国际学校以其招生人数和招生范围的灵活性赢得了更多的市场发展空间。
建立的国际学校有:人大附中国际班、北京四中国际部、北京十一中学国际班、上海市民办协和双语学校、苏州德威英国国际学校、天津惠灵顿国际学校等。
4、蓬勃期(2010-2019)
中国国际学校遍地开花的10年。70后成为父母群体的主体,他们普遍整体素质较高,对于孩子的教育从眼界到想法乃至经济实力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同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增加,公立学校的教育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另一方面,70后父母对于中国应试教育的切身感受使得他们更渴望改变下一代的教育成长路径,于是对于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变得尤为强烈,公立国际班,民办国际学校各种类型的国际学校开始在中国大型城市甚至二三线城市生根发芽。
▲ 来源:NSI新学说
中国国际学校行业发展趋势:
1、收入越高的家庭越重视子女教育
中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迅速增长,已由2000 年的6280 元增加到2014 年28843 元,年复合增长率11.5%。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使得家庭有意愿且有能力负担公立基础教育之外的教育方式。
教育消费占到中产阶级家庭收入的1/7,在全球的比例也相当高,并且预期该比例还将持续增长。
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学龄人口数量庞大,教育需求旺盛,以国家为主导的教育供给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对子女培养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文化因素,相较于西方国家,中国(亚洲)家庭倾向于为孩子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
2、中产阶级成为国际教育消费的主力军
在十年前,多数中国人对于国际学校的理解还停留在“贵族学校”的阶段,学生家庭多是富裕阶层,对于国际学校的学费和开销承受力较强。
而近十年来,中国中产阶层的扩大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国际学校作为孩子上学的选择。据瑞士投行瑞信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中国中产阶级人数达到1.09亿名,位居全球之首。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产阶层群体的扩大推动了国际学校市场的发展,从2005年至今,新增国际学校超过400所,国际学校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3、国际学校教育理念受家长青睐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学生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重视文凭→重视能力重视知识积累→重视综合素质重视学校专业→重视国际视野
当前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家长甚至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国际学校的西方教学理念更加强调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好奇心、开阔学生的视野以及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具体来看,国际学校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师资源、学校运营等多个方面较传统K12 教育有着显著优势。
我国传统应试教育并不注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不太重视艺术与体育等副科的发展,学生缺乏创造力,同时,国内学生基本对自身职业规划少有考虑,甚至有的在大学毕业之前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从事什么职业,对前途较为茫然。
国际学校教育观念都是国际通行教育方式,以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针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身心健康以及今后的职业规划和价值观形成都大有裨益。
课程设置上,国内公立教育的课程多为标准化课程,不仅内容缺乏多元性,而且在课程学习中更加注重应试技巧而不在于内容,对学生的好奇心、社交能力、身心健康、生活自理能力均不利。
而国际学校的课程内容设臵一般较为多样化,这一点从IB、A-Level 和AP 课程的众多门类即可看出,学生对课程的选择也有较大自由。同时,国际学校以英语主导的课程设计与国外大学接轨,能对学生在全球范围内申请名校提供有力支持。
一般,私立学校的学费要高于公立学校,国际学校的费用还较私立学校更高。而国际学校的办学成本有很大一部分用于教师的工资福利中。国际学校的教师工资福利很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强,激励更足。
国际学校的教育(除国际班)一般采用小班教学,教学效果相对较好。
4、教育国际化大势所趋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得世界各国交流日益频繁,人力资源的跨国流动也成为常态,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国内与国际教育资源,优化配臵本国人力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型人才是世界各国政府教育战略的重要目标。
随着民办教育领域相关法规的修订,民办教育将逐渐承担起更加重要的角色。就国际学校来说,目前民办国际学校还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报名人数远超招生人数,录取率较低,相比于国际班,民办国际学校拥有独立的校园基础设施,学校拥有较大的自主权高比例的国际教师资源,也保证了与海外较为接近的教学水平。
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的意识不断开放,教育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份额迅速上升,国际学校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本文参考资料:《中国国际学校发展简史》——新学说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