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年在某国际学校工作期间,经常参与一些招生办主办的家长宣讲会,主要目的是向到访的家庭推荐自己设计的暑期课程。我发现大部分家长愿意花费更多的资本,让孩子能参与更多不同层面、与国际接轨的校园体验课,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体制里。
国际学校的师资、教育体制、课程内容设置可以说是海外名校的复制粘贴版,恰恰满足了这部分家庭近距离接受国际前沿教育的需求,即使这些学校设置了很高的入学门槛和学费。
我的朋友Susan,为了让孩子足够优秀,享受国际化教育资源,她打算让孩子入读北京的国际学校,于是向我“发射”了一连串问题,例如国际学校到底好不好?应参考什么数据去择校?在国内读还是在国外读好?……
事实上,送孩子读国际学校不难,难在家长如何在各种错误的、无效的海量信息中挑选适合孩子的学校,这也是当下大多数家庭的教育焦虑。
钱少离家近设施赞?几乎不存在。
在没有详细指导如何获得正确信息的情况下,估计大部分家长都会走到这两步:第一浏览学校的官方网站;第二就是和小区里已选择国际学校的过来人交谈获取信息。
Susan这家伙就是走到了第一步,她搜罗了距离家里最近的几所国际学校,喊我分析一下学校的好坏。不难发现,“就近入学”可以说是家长选校最朴素的逻辑了,大部分原因是家长希望孩子能近距离待在身边,方便照顾。但当下北京绝大多数的国际课程学校基本都选址地大广阔的郊区,而年纪太小的孩子每天在路途上奔波,肯定不是科学的选择。为了孩子上学搬家,安家和交通成本可能会远超学费,这是得不偿失的。
其次就是学费了,北京地区的国际学校和双语学校收费区间在15-35万之间。这个数字对于某些家庭来说不是问题,但还是应该考虑性价比的。抛弃家庭经济状况择校,并不现实。我认识的一个年轻家庭,月收入两三万,却让孩子入读20多万一年的国际学校,这绝对不是理智的行为。
说到性价比,香港作为一个拥有英式教育环境的国际大都会,距离近、文化差异与内地不大,备受各位家长宠爱。以即将在8月开学的英国墨尔文香港分校为例,学校首年开办1-9年级,之后将逐年扩充至招收1-13年级。小学学费为每年16万港元,初中学费为每年18.2万港元(注:该费用还有待教育局审批)。
该校舍坐落于香港大埔科进路,楼高7层,楼面面积达2.6万平方米,供小学及中学共享。设施包括:横跨3层的图书馆、空中面积接近7人足球场,还有标准室内25米暖水泳池,设有450个座位、提供高质声乐效果的礼堂,以及科学走廊、科学实验室和音乐室等等。看到这些设施,我大概想通了为什么国际学校的学费比普通公立学校要高。
但问题来了,大部分香港的国际学校只接收本地学生及外国籍学生,内地学生需要满足一定的身份条件才能入读,成为不少家长纠结的地方。
打破身份门槛,改变生活半径
为了解决身份方面的入学门槛,相当一部分家长往往会帮孩子申请小国护照或欧洲永居项目,以更高性价比的方式,让子女从小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模式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包括便宜快速获得永居身份、子女从小接受优质地道的国际教育、合理规划家庭资产、改善居住环境等。
比如花25万欧元办理希腊购房移民及马耳他国债投资移民,或50万欧元办理葡萄牙、西班牙购房移民,子女可以选择免费入读公立学校,也可以选择入读国际学校,师资比国内的有过之无不及,一般学费要比国内的国际学校低,且学生生源更多国际化,可以给孩子更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以奉行英式教育的希腊坎皮恩学院为例,这里涵盖国际预科课程,中学学费大约11560欧元-13000欧元/年(约10万人民币),70%到英国深造的毕业生被耶鲁大学、多伦多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国王学院和英国爱丁堡大学等高等学府录取,性价比颇高。
至关重要:让孩子深度参与
Susan滔滔不绝说自己想孩子读怎么样的国际学校,我直接问她有没有考虑过孩子喜欢怎么样的学校。她当头一棒,对哦!
就像很多人生的重要课题一样,选择国际学校并没有完美的答案,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两个选项。而影响这两个选项而又往往被家长忽略的因素,就是如何让孩子深度参与。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以及读什么学校,重点是孩子的意愿,不是吗?
考察学校期间,家长给予孩子认知的机会,与其讨论学校的课程设置、校风、师生关系、学校餐饮等,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些看似简单的讨论,都会激发孩子思考自己将来的校园生活将是如何的,怎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学校,喜不喜欢学校的环境等等。他们的回答可能会远远超乎预期,当然,对于不同心理素质、思考以及独立能力的孩子,情况都不尽相同,但这绝对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