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6六年级开始直到去往美高前夕,谢佳桐(Angela)不仅是NHSDLC最早的一批参赛者,也一直都是NHSDLC赛事的拥趸:不管是辩论赛场上你来我往的激烈对决,还是备赛阶段做Research给人的强烈的收获感和满足感,对于Angela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甚至在美高拥有了更丰富的赛事经验之后,她依旧认为PF赛事是对于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效果最显著的赛制。
PF赛制究竟魅力何在,她又是如何在比赛中不断成长的?就让我们为大家一一道来。
目前大二的谢佳桐(Angela)同学,是最早参加NHSDLC PF辩论赛事的一批选手之一。她第一次接触辩论便是2014年NHSDLC冬令营,近10年前,彼时的她还只是一个6年级的小学生:“当时我其实什么都不懂,就想着再怎么也可以提高一下英文,结果没想到一下子就喜欢上辩论了。”
从做research带来的满满的收获感与成就感,到赛场上你来我往的激烈争夺,一次冬令营经历一下子就抓住了Angela的心。“当时就觉得辩论真的蛮好玩的,而且我还萌生出了一种欲望一定要把辩论打好。”
从此以后,Angela就踏上了辩论的“不归路”:从国赛到海外赛,她不仅把各种赛事体验了个遍,也在辩论中收获了荣誉、成长和未来的方向。
“印象最深的一场比赛就是2018年的国赛,那时候我8年级,参加的是国际组的比赛。我记得那一年我们参赛的人特别多,大概400多人吧。循环赛真的打了很久很久,久到我都记不清打了多少轮,只记得16强的比赛打完,我感觉自己精疲力竭了,再加上当时对出线没什么信心,就在赛场睡着了(笑)。没想到还没睡多久又被喊起来继续比赛。也算是非常特别的一次晋级经历了。”
半梦半醒间听到出线的消息还蛮奇妙的:当时听到消息真就是物理意义上的在做梦(笑),缓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原来我是真的晋级了!
谈起打辩论的这几年,Angela也发出由衷感慨:不管是在学术上、个人成长上或是未来发展方向上,美辩都让Angela收获了不少。
学术上的收获是她感受最明显的之一:首先是综合英语能力的显著提升,刚刚接触美辩时,Angela还是一个努力考托福的萌新:“刚刚开始打辩论的时候英语真的很一般,记得有一次托福大概就考60分。”
然而Angela并没有因为语言的问题而退缩,反而努力在一次次比赛中磨练自己:“那时候因为特别想把辩论打好,我就会在备赛的阶段准备很多东西,稿子也会自己一遍遍去打磨,不懂的就请教辩友,或者问老师,感觉英语成绩很自然的就提高上来了。
因为PF辩论对于英文的训练是包含了很丰富的维度的:听、说、读、写,全部都有,而且它关于说和写的训练也是非常规范的,无形中会养成你高速、高质输出的习惯。”几年的美辩经验,也帮助她顺利适应了美高阶段的学习生活。
除了语言,Angela坦言辩论给她最大的提升之一是做research:“打PF的时候我最喜欢的除了crossfire就是做research啦!因为这个过程真的是一个非常颠覆你既有认知的过程,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思考的过程也不再是非黑即白。
很多知识和领域如果不是辩论,我感觉自己可能怎么都不会接触到,也不会去做那么那么深入的思考。这也是打辩论做的research的另外一个很大的好处吧:你需要站在正反双方的立场上面去同时考虑,一定要比你的对手想得更深入、更特别才会有优势,所以导致我现在学校里面做research都比同学做的又快又多!真的非常有成就感。
顺便一提,感觉research和crossfire也是PF赛制里面对我来说最有魅力、也是最最独特的环节。”
正如Angela所言,做research是一门需要训练的学术技巧。怎样快速确定关键词、怎样找到高质量的信源,怎样高效地整理所收集的资料,每一个步骤她都在打辩论的过程逐渐摸索出一套“独门心法”:
我自己做research的经验主要有3条:
1、积累一些好的学术论文的来源。这样你就能更快地找到更优质、更深入的文献;
2,找好关键词是找资料的关键。从你已有的文献里面顺藤摸瓜,以及多多尝试各种组合都会让你有惊喜;
3、最后一条就是自己做摘要。找到的文献很多人都是直接复制里面的段落,但是我发现如果你愿意花时间自己加工一下,自己写一个总结,在后续使用文献的过程中会顺利很多。
如果说辩论给Angela在学术上带来的肉眼可见的提升,那么辩论给予她人格上的成长可以说是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却又不可或缺。
打辩论前,Angela是一个好胜心有点强、率性、又有些直来直去的女孩。可想而知这样的个性在和别人搭档的过程中多少会发生一些摩擦。“一开始输赢对我来说真的蛮重要的,我会为了打好一个比赛去不停地查资料、写case,有时候甚至两边的case我都会写好,看到搭档稿子里面哪里写得不好,还会很直接地提出来。因为我那时候觉得我是对的,只有做对了比赛里面才能赢。”
然而随着比赛经验的增加,她也从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逐渐学会了去和不同的人相处:“以前会觉得备赛可能就是一个任务,分配一下你做什么,我做什么就可以了。后来你会发现这其实更多的是一个沟通的过程,是通过和不同的搭档去磨合,找到让彼此舒适的平衡点的过程。
我最喜欢的一场比赛是斯坦福邀请赛,原因是那场里面我和我的搭档比赛到后面真的非常非常默契!一开始其实我一直比较担心,每次备赛都会写很多很多我要问的问题,但是有一天突然发现我们之间有了默契!那种感觉到现在都很难忘:在赛场上我们俩不用交流太多,比赛里面ta问的问题都是我需要的,我所说的也正是ta需要我说的。最后的结果我记不太清了,但是我们合作的过程是我这几年打辩论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忘了结果,享受输赢,这对于那个曾经计较胜败的Angela或许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然而品尝过了搭档默契的美好,她也愿意大声地告诉你:打辩论的美好,其实在于人与人之间那些超越语言和逻辑的东西。
到了美高阶段,Angela在美国参与了更多的即兴辩论赛事,不同的赛制也大大开拓了她的眼界:“可以说即兴辩论对人锻炼的侧重点和PF是不太一样的,而且感觉和国内相比,美国选手路子更‘野’:包括论证的思路、对证据的运用都会有很多不确定性。我很感激自己在初中打PF打下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包括怎么做research,怎么把一个case真正夯实等等。”
有了坚实的基本功,在面对变化更多的比赛的时候Angela很少慌张,因为她懂得不论是怎样浮夸的进攻,终须回归到论证的原点。“有时候会碰到很不讲道理的对手,甚至是故意用假evidence的对手,但是PF当中的训练会使你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这个数据不可能是真实的,这样的时候及时地check evidence有时就能扭转战局。 ”
除了人格的成熟,辩论也帮助Angela找到了想要深入学习的方向。“其实中学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太多各种不同的知识领域,如果不是辩论,很多问题根本没有机会去深入地研究。
但辩论让我就有机会接触到经济、商业、法律、科技等等各种完全不同领域,那时候身边也有很多喜欢经济学的同学,他们会非常热情地给我讲解如何用经济学的视角去拆解论点,我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对经济学方向感兴趣了。后面逐渐地确认了自己想要在商科上继续深入下去。”
谈起申请和自己的大学生活,Angela都有种“过来人”的云淡风轻感。
关于申请,Angela坦言只要“尽力就好”:“当时申请的过程也不是那么顺利的,中间也经历了很多挫折,会有心情非常低落的时刻,但是现在回头来看就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把握住基本盘,中间如果感觉不自信也不一定是坏事,我就是因为不自信,所以会一直去追求更好、去付出更多。最重要的还是把你该做的做好,剩下的其实不用太担心。”
聊起Emory,Angela则对这里宽容自由的学术氛围赞不绝口:“我最喜欢的一点就是Emory综合性很强,大一刚刚进校时不需要很匆忙地确定自己的方向,可以在求学的进程中逐步地去探索自己喜欢的科目,我也因此进一步地确认了自己对经济学和商业的爱好,这种从容的感觉真的蛮好的~”
经历两年的学习,Angela也在去年顺利开始了投行实习。通过实践收获更多更深入的知识技能。
对于辩论和成长,诚如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所呈现的那样,Angela一直追随着她的兴趣所在,从辩论中收获了学术上、人格上和成长方向上多重提升。对于喜欢辩论,也想在辩论中有所简述的同学们,Angela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心得:
辩论给人的磨练是多方面的,但同时它也会需要你付出很多。我想这个过程中,大家对不同阶段目标的设定,还有在辩论中找到能够让自己兴奋和开心起来的点是最重要的,有动力、有目标、肯坚持,你一定可以收获‘水到渠成’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