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这是一个初中小女孩说的。
那么,我到底为什么要去英国读中学?还得从以下几点全方位解析。
如上图所示,从2010至2017年英国ALevel的成绩数据来看,各成绩段分布比例稳定,年变化很小。2017年获得A-A*成绩的学生比例为26%,相比2016年增长0.5%。如果学生想入读牛剑,需要三科均满足A-A*,概率约为1.76%。而2017年参加国内高考的总人数是923.42万,北清录取总人数约为6000人,录取比例约为0.065%。
除此之外,牛津的不同地区的录取比例差距还是蛮大的,比如2016年,获得offer的学生中,英国占79.7%,欧盟占7.0%,非欧盟国家整体占13.3%。显而易见,如果真的想进牛剑,高中最好去英国读。
有一种关于人才培养的说法叫“认知迭代模型”,也就是学习知识、增长见识、再到提高认知。
其中,知识是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我们读过的书,以及学到的知识,这部分很重要,但是不会让孩子的教育产生巨大质变差异。
见识的部分基本上是来自于阅历、经历、游历。孔子游历14年创立儒家学说;柏拉图游历12年创立柏拉图哲学和思想,爱因斯坦至少到访过15个国家,提出了《相对论》。
以上两点也应了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太多家长在孩子中学期间就送学生读书,除了升学部分,主要考虑的便是增长孩子见识这部分。知识的积累、见识的增长,二者综合起来才能达到让孩子在认知上更上一层的目的。
除此之外,需要强调的是认知的提高不是一步到位的事情,是需要时间、环境以及接触到的人的循环影响,逐步迭代,逐步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这应该是教育对于一个人而言,更应该具备的影响。
谈到课程这部分,不如说是教育方式的差别。就课堂教育而言,在英国的教育里似乎处处是课堂,比如说森林、花园、菜园、下着雪的操场、有着彩虹的雨后等等。比如认识番茄的时候,老师会带着孩子们到学校的小菜园,去观察番茄树的形态,它的根、茎、叶、果实,让孩子更加立体的了解到这个植物,让孩子“不止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英国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就开始认识钱币,包括纸币和硬币,大概也源于英国教育往往是要孩子先接触到事物的现象,慢慢长大过程中再去接受事物的本质,比如以钱币衍生出来的小数、分数,甚至到金融、财务,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的金融相对发达的重要原因吧。
英国教育对孩子的基础教育非常扎实,学术方面也相当严谨,着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语言学习方面的优势更是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环境,一个纯正的英文环境对于熟练掌握英语至关重要。
不过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孩子在出国前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这样既能尽快适应日常生活,又能更快速地学习语言。
英国社会稳定,安全性好。英国对枪械攻击性武器的监管严格,英国皇家警察也是每年持续的在降低犯罪率。据很多留学生反映,在英国遇到问题报警,基本上都能够很快得到满意的解决。
尤其是低龄这块,基本选择住校的学生都是全封闭式管理,选择寄宿家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会有校车接送,所以安全问题大可不必担心。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