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学教育
与美国的本科后医学教育不同,英国高中生在毕业后即可申请医学院,这一点与国内比较类似。英国的医学本科教育为五年,毕业后获得 MBChB 学位 ,即 Bachelor of Medicine and Bachelor of Surgery,即内科和外科学士。在这五年的学习期间,大三至大五为临床见习与实习的阶段,到大五的时候,基本可以协助 Foundation Programme 的医生完成工作。Foundation Programme 是毕业后的实习阶段,为期两年,实习医生需每年轮转三个科室,并在此期间于 General Medical Council(GMC)注册,取得行医资格。实习期结束后,可申请想深入学习的科室,即 Specialty training 或 Core medical training,进行三到八年不等的专科训练,因科室不同而时长不同。
2/ 医疗系统
英国的医疗系统是以公立为主,私立为辅,主要由医院和 General Practice(GP)——也就是社区全科诊所组成。病人如果有非紧急的情况,都要先与注册所在的当地 GP 社区诊所预约就诊。若是社区诊所无法诊断或治疗的患者,会由 General Practioner 全科医生转诊至相应的医院。若病人有紧急情况则直接前往医院急诊就医。英国的急救电话为 999,是集警察,火警,急救功能为一体的。
英国实行国民保健系统,该医疗系统称为 NHS , 即 National Health Service,是英国国民引以为豪的社会服务。英国国民在 NHS 就医,只要是定义为有医疗需求的疾病,几乎是完全免费的。据我所知,在必要的治疗中,唯一需要付费的是在社区诊所 GP 处开药,每开一样药品,不论种类数量,均收费 8 镑左右,而许多人群连这部分费用也可减免,这些人群包括未成年人、孕妇、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作为长期在英国学习的全日制学生,持学生签证在英国也享有和国民同等的医疗服务。而需要收费的医疗项目包括牙医、近视手术和非治疗目的的整容手术等,其中细则个人也不是很了解,在此就不加赘述了。
英国作为一个有极强文化自信,在某种程度上又非常重视传统的保守的国家,其医疗系统极具英国特色,有长处也有被受人诟病的短处,其中最常被吐槽的就是预约 GP 以及转诊的效率。在社区诊所和 GP 预约的时长,要取决于他们的繁忙程度,通常需要等到几天后才能就医。更紧急一些的患者可以直接去医院的 Walk-in Centre,也是由 GP 坐诊,但因为不是熟悉的 GP,所以只能提供暂时的治疗和药物,长期治疗还得依靠本人所在的 GP 诊所。对于需要在医院治疗的疾病,由 GP 为病人转诊至专科门诊,而等待的时间通常在一个月或以上,这是许多留学生在英国就医时最不能接受的地方。
由于在统筹医疗的背景下,医疗资源无法满足医疗需求,prioritisation 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英国的转诊系统也有轻重缓急。通常让大家体验不太好的是不危及生命的疾病,我个人就曾有预约了一个多月后的门诊却因为过了太久而忘记去看病的经历。但如果患者有紧急情况,会直接至急诊并安排住院;比如癌症病人的就诊原则,只要怀疑有癌症,在两周内必须让病人在医院看到癌症门诊,称为 2 week wait clinic,在大约 60 天内必须让需要治疗的病人开始治疗。
3/ 学习资源
在英国行医的临床指南资源很丰富,常用的有 SIGN guidelines 和 NICE guidelines,用药指南为 British National Formulary(BNF)。传统的 BNF 为纸质书籍,每年都会出新的版本,分成人版和儿科版。BNF 的网页版和 APP 也很容易使用,只需要 NHS 账号即可查阅,尤其是近年更新了的新版 BNF APP,性能与界面都非常便利友好,在年轻医生和医学生中更受欢迎。还有一个很适合医学生和医生使用的参考网站,叫 Patient.co.uk,只要进入 Professional reference 版面,即可搜索出几乎所有的疾病介绍,包括症状、检查、治疗等等,信息经 NHS 官方过审所以相对准确,深度与细节程度尤其适合医学生学习时使用。
在英国医院和 GP 诊所内轮转了三年,因为科室和地区不同,工作的日常也非常不同,在此很难全面地分享。希望以上简略的介绍能让大家对英国医疗体系有一些了解。
作者:刘畅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