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你的申请文书严重拖了后腿!
早规划,早准备,早申请,在美本的申请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2019美国本科的申请文书以及2018年入学的美本学生文书题目选择比例。
解析:此题是Common Essay中最传统的申请短文题目之一,Common Application多次改革,自始至终一直沿用至今。
申请者可以写自己的背景、身份、兴趣或才能,建议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广泛取材,通过你的故事学校可以了解你的鲜明性格特点、不为人知的经历以及独树一帜的才能天赋,为学校呈现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
选材时请仔细斟酌并思考,选取失败经历对于你日后成功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可以尝试写自己生活和成长中的经历,同时重点突出逆境中自己在心理和思想上的成长,以及你从这次经历获取的宝贵经验是如何影响你并引导走出困境走向成功的。
任何伟大想法和理念的诞生都源自于人们不断地探索和求识。如果你正是这样一位不拘泥于惯性思维冒险家,不断尝试变革的开拓者,勇于创新发明家,此题非常适合特点如此鲜明的你。
文章中你需要清晰地阐述你的观点,你提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什么?是什么触发了你的思考?最后你是否把你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实践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题目更加趋向“在质疑某个观点后,你思考的全过程以及你挑战后的结果”,大家在选择这道题目需要谨慎,不要过度追求“标新立异”给人留下一个愤世嫉俗的印象是不可取的,所以选取这道题目前立意明确尤为重要。
在实践中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申请者从事学术研究、专业实习和胜任未来工作的必备能力。
学校希望通过这道题目看到一个勇于创新、不断探索、追求极致的你,一位具备发现问题并能着手解决问题的人,无论是从事学术科研还是面对生活中的困境,都具有取得更大成功的潜质。
亮点在于需要申请者借自己的一次重要经历来阐述对于“个人成长和对自我认知”。究其深层含义,强调写个人成长经历中一件非常具有特殊意义的经历,让我们在思想变得更加成熟。或是一次崭新的事件给予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记录我们的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让我们对自己以及他人和外部的世界有更深层级的认知和感悟。
请描述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观点或理念,其实我们生活中不乏各种新思妙想,往往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淡化,但是总有一个想法和观点在你的脑海里永未褪色,它会引发你浓厚的兴趣并促使成为你坚定的理念和最大的追求。
首先你需要在文章中确立这个观点,然后在文章中表述你抱以极大的热情专注于此的原因,以及你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
此题看似你可以写任何内容,实际上你要写出不同于以上六个题目要求的短文还是小有难度,建议选题是先从以上六个题目入手,除非你有更好的写作素材,或自己可以设计一个有新意题目,来表述自己独到的见解。
Share an essay on any topic of your choice. It can be one you’ve already written, one that responds to a different prompt, or one of your own design. (选择的比例:22.5%)
"Some students have a background, identity, interest, or talent that is so meaningful..." (选择的比例:21.4%).
——Meredith Lombardi, Associate Director, Outreach and Education, for The Common Application.
另一种不真实的情况,如果SAT阅读和写作分数都不高,而essay好得就如同出自大学教授之手或者essay透露的成熟度和高中生形象不符,任何人都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学生找机构指导可以理解。别人都去找,你不找,你就处于弱势了。但记住,找人指导文书时,他给你提建议怎么修改,可以;若他一句一句给你改好了,不可以。
诚信问题在申请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旦被校方发现造假,取消申请还只是小事,如果一不小心发给了其他学校,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有些学生喜欢通过大篇幅罗列自己参加过的课外活动来体现自己“全面”的性格特征,或是用来掩盖自己学术方面没有可以阐述的内容,然而招生负责人希望看到的是你的学习动机和学术能力,太多的活动反而让招生官不能从中提炼出你的优势。写自己经历中的一个特别点,写“活”文字,才能打动招生负责人。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美国的教授和招生官对于中国学生所阐述的优缺点看法不尽相同。在以往的经历中发现,有些本科申请者表达出来的“优点”实际上在西方看来是缺点,这一方面的优点反而会反映出申请人在另一方面的缺陷。因此申请人要以西方的思维方式来提炼自己的申请素材,适当地在篇幅里展示出来。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