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不够,努力来凑!”
自称是勤奋型“弯道超车”选手
上知大数据、数学统计
下知AI、计算机
.....
从腾讯数据分析师到翰林全能老师
TA优秀履历的背后还有一段“奋起直追”的经历
快来一起看看吧~
翰林T老师
●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工程学院数据科学硕士均分HD(High distinction);
● 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 全加拿大排名第一综合类大学理学院统计学士,并多次荣获校长荣誉奖,专业课TOP5%毕业生;
● 6年两国海外留学经验,丰富的计算机与数理统计学科背景,熟悉海外教学体系可全英文授课;
● 曾就职于北京腾讯,担任数据分析师,扎实的理工科理论知识以及项目应用经验;
● 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多次担任数学,计算机类课程助教,注重对知识点的概括和总结,善于对考试重点难点讲解和方法指导;
从国际学校起航的留学梦
得益于从小学前就开始接触英文的经历,我的语感就是那时候模模糊糊培养起来的,这对于我之后选择留学出国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1、我是这样选国际课程体系的
由于我身在成都,比起一线城市,国际学校和课程体系的选择会更少。
考虑到未来的留学国家可能会定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或英国(美国因为安全问题所以当时没有想去的欲望),最终我选择学习Alevel课程体系。
2、“卷”不起来的高中生活
虽然是就读于成都数一数二的Alevel国际学校,但在当时的留学圈里,“内卷”距离我们还是很遥远的。
比起现在的学生基本上人人都要考到四门或五门A,我们只需要三门学科考到A,就能去申请很多TOP大学。
所以现在我真的很佩服那些高标化的学生们,既聪明又努力,追寻梦想的样子,真的是在闪闪发光!
3、申请过程中的“小插曲”
比起背诵记忆的科目,我还是更爱需要逻辑性的理科,再加上理科的成绩一直都很好,所以在申请的专业上也是想要往这个方向发展。
但是在当时已经开始申请的情况下,我还是对具体专业的选择犹豫不决,所以导致我只申请到了温哥华和墨尔本的几所学校。
即便如此,好在北美学校的体系可以让我在未定专业的情况下,大一大二去尝试不同课程,最终我选择了数学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统计专业。
经历了这次“碰壁”后,也让我变得更加成熟,学会了全方位思考问题,在之后的选择中更加果断。
但我还是想提醒大家,在专业的选择上可以有所纠结,但最好还是把纠结的选项减少一些,避免没有重点的申请。
“痛并快乐着”的留学生活
虽然我在申请前去过温哥华、悉尼这些城市,但真的选择在这里读书“久居”后,又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1、留学后我遇到的两大难题
初到国外学习,有一点最不适应的就是没人管你了,在国内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但到了国外,各种新鲜事物蜂拥而至,那种过于自由的感觉可能会让人一时失了方向,忘记了留学的初衷。
另一方面就是饮食了,成都人基本上是无辣不欢嘛,但是在那里辣的食物种类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呆了几年后,我也就“入乡随俗”什么菜系都喜欢了。
2、大三开始“弯道超车”
我大概是17岁出国留学的,年龄小再加上自制力也不是很强,所以大一大二的时候很容易“放飞自我”。
但是到某个时间点你就会突然长大,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人一旦有了方向,就会有努力的动力。
在大三时我发现自己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自驱力、效率也提高了很多,整日泡图书馆也不会觉得厌倦,紧追慢赶之下,我多次荣获了校长荣誉奖,成为专业课TOP5%的毕业生。
3、悉尼的风土人情留住了我
读研深造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必选项,好不容易醒悟努力走到“半山腰”,怎么可能舍得止步于此呢?
悉尼的繁华热闹吸引了我,如果能在这样一座靠海、蓝天白云有山有水的城市生活和学习会有多美好!所以感性的我选择前往悉尼读研学习。
4、劳逸结合的大学活动
我在大学的时候经常去旅游,去过很多地方,拥有“反差萌”的
蒙特利尔让我印象深刻,原本以为是“乡村型”城市,但到了那里才发现各种艺术气息的建筑、法语区的氛围都很让人流连忘返。
另外我也比较喜欢户外运动,例如滑雪,徒步旅行,滑雪,还有游泳等等。
像国内的滑雪都是有护栏的,但是在温哥华滑雪有点类似极限运动,基本上没有护栏,一眼望不到边,还是比较惊险和刺激的。
我眼中的北美教育体系
可能会有很多同学对北美的教育体系非常感兴趣,我也进行了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未来融入其中有所帮助!
1、北美教育体系特色和学制
北美的教育体系的特点是比较注重学生的个人兴趣以及会全方面培养,是一个比较公平的教育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北美的学制会比较长一点,比澳大利亚,英国的学制都长,它是四年学制,每年是三个学期。
2、换专业便捷且宽松
经常会有学生大学上到一半才发现自己的“真爱”专业,换专业在北美的教育体系中还是比较宽松的。
只要有想换的专业,然后去申请,成绩只要达到平均以上的水平就可以申请换专业。
3、北美教育体系的分数等级
北美教育体系对于分数等级有很明确的区分,分数范围有11个等级,但是澳大利亚只有5个等级,可能就无法更细致地定位学生的专业水平。
此外澳洲那边不会按照全班同学的成绩做划分,而是根据每一次大考、课堂测试、assignment的质量、presentation的表现、课堂积极程度、甚至是考勤情况等来进行综合评定的,所以即使在考试中考到了高分也会被平时分拉低综合成绩,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放弃专业对口岗位,教学使我乐在其中
从腾讯数据分析师到教书育人,职业跨度有点大,但我绝不后悔!
1、专业对口的数据分析师
数据分析可以说是我们专业最对口的一个岗位,所以顺其自然地我选择去腾讯就职,担任数据分析师。
数据分析师这个岗位就是服务于产品,字面意思就是做一些数据方面的工作。
在接触和了解后,我发现自己对互联网公司的生活并不是那么热爱,互联网工作的话可能更多的是一个团队的合作,以个人的力量不会带来很大的改变,也就不会带来那么大的成就感,这并不是我想要的。
2、教书育人的想法并不是突如其来
其实转行做教育,在我心中一直都是一个可选项目。
一方面是因为家庭氛围,我的妈妈、爷爷奶奶等等很多亲戚都是老师,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让我觉得当老师会带给我很大的责任感以及成就感。
另一方面我也是从国际学校走出来的,接触过国际学校的学生以及一些辅导课程,再加上尝试之后确实喜欢,也就更坚定了我当老师的想法。
3、丰富的经历造就了我的教学优势
在求学和职业方面因为经历了很多,所以也形成了一些我自己的教学优势:
因为感同身受,所以更有耐心
我自认为自己不是那种顶级聪明的人,而是属于比较勤奋的那种,会花时间去学习。
所以对那种想学习的学生我会更加感同身受,有更多的有耐心和包容心。对待程度不同的学生,也会制定适合他的教学节奏,手把手带着他进步。
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
因为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我接触过比较多的类目,比如说现在热门的大数据、统计、计算机、AI、数学等,这些方面的知识我都有所了解。
所以在平常指导学生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多一些其他知识的启发。
指导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还是比较迷茫的,所以我平常也会和学生沟通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
比如说他这个专业读下来未来可以做什么?未来的职业方向选择?让学生可以对自己有一个初步的判断。
翰林已经有很多家长和学生 表达了对T老师的喜爱! 4、课外读物推荐
这里我想给大家推荐两份数学和计算机方面相关的资料:
数学:BBC 纪录片《The story of Maths》
《The story of Maths》这个是BBC的一个纪录片,主要讲的是数学的起源,对于那些没有数学基础的但是对数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这个纪录片。
计算机:《Machine learning in action》
《Machine learning in action》这两年也比较流行,该书对机器学习算法的讲解浅显易懂,而且大量的python代码实现了各种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推荐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同学阅读~
看完了T老师经历,你是否感觉浑身也充满了学习的动力呢?
想要了解更多T老师授课内容和课程安排,快来扫码咨询吧~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