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家长,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有关孩子在美本申请过程中的经历,主要讲讲活动和文书之间的关系,希望我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孩子的基本标化成绩: SAT成绩是1480分;SAT2考了三门,分别是数学、物理和化学,数学和物理是两个满分800分,化学考了780分;6门AP的课程,其中5门是5分,AP英语是4分;托福成绩110分,基本上是以这样的一个标化成绩被布朗大学录取了。
在我陪伴孩子一起走过的美本申请的这三年中,有过奔波各种考试的辛苦,也有过对参加活动的迷茫,更有过早申请阶段选择学校的恐惧。最终还是获得了孩子想要的录取结果,去了自己的梦校。
我个人的体会就是美本申请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我们应该是要做到早一点规划,早一点努力,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课外活动上都要提早动手。其实高一的一整年时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是又是特别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段时间。
早申请早准备,从学业上的早准备其实主要就是指在校的GPA,除此之外,就是要增加课外原版书籍的阅读量,我们大概是从初三暑假决定要去考美国大学的时候,就开始阅读原版的英文书籍,这样的话无论在词汇还是在阅读的理解方面都为后面的考试打下了很多的基础,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初三的暑假和高一这一整段时间都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因此提醒各位家长,如果可能的话,一定要把这段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有关美本申请,如果孩子的目标是全美前30乃至于前50的学校,特别是藤校级别的,那么除了良好的学习成绩要求以外,能让孩子获得成长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美本申请中的活动其实是通过文书来体现的,招生官通过文书,主要是主文书看到一个活脱脱的有灵气的人,而这个人的特点、品性其实就是要和你前面的活动列表中的活动相关联起来。
美国申请系统Common App里面的活动列表在申请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活动列表。其中包括活动类型,比如学术类的活动,体育类的活动,社会服务类的活动,志愿者活动,这些都属于社会服务类的活动,然后艺术类,职业发展类还有其他类,基本上这就是活动的类型。还有一个就是活动持续的时间和频率,比如说每周几个小时每年有几周参加这个活动,持续的时间主要是反映出孩子对这个活动是不是真的热爱,他对于活动的忠诚度大概有多高。还有孩子在这个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比如说是创始人,领导人,还是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参与者,这个都有关系。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对整个活动内容的描述,要求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出来,那简单到什么程度,他只给你150个字符,要在150个字符的范围内把活动描写出来。
在common app里面,活动列表最多可列出十项活动,有的孩子可能活动不够,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我家孩子是整整列的十项活动,按照活动列表,我把孩子的活动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
第一个活动是说他在学校的冰淇淋社团,他是创始人和总经理。那他这个冰淇淋社的卖点是什么?他为什么做这个冰淇淋社团呢?他主要就是说手工冰淇淋的制作,在做这个冰淇淋社团的时候做了市场调研,每天要做多少个。因为冰淇淋需要保鲜,每天都要卖完,然后包括他的品牌宣传,他还有招募志愿者。他们所有的利润都是捐献给一个NGO组织,所以它会从各方面去算它的成本,这些整个的市场调研、品牌宣传、招募志愿者、最后的利润捐献,包括它的那个冰激凌车开在哪里,时间段是什么?都是他们的这个社团的任务。
第二个活动是在北京的一个叫活力社区的地方当志愿者。这个活动持续做了三年。活力社区主要是给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开设的一个课外辅导的地方,他是利用周末的时间在那个活力社区来教授学生们不同科目的课程,他在这个活动列表中写出他在这个地方的主要活动是启发孩子有新的思想,鼓励并帮助这些孩子们去解决问题,讲授一些流行的思维,让孩子们能够享受学习的过程。
第三个活动是参与了学校的话剧社。他参加话剧社以后,在学校的艺术节进行了话剧表演,包括后来在剧场做了一个话剧的表演,他的这个活动主要是说他要分析剧本,练习一些戏剧表演的技巧,克服一些他比较羞涩的情绪。
第四个活动是一个美国的学术活动,他在这个活动当中是跟美国汉密尔顿学院的一个教授完成了一篇关于神经科学方面的研学报告,这个课程主要是线上的课程和线下结合,线下主要是自己根据这个教授给布置的任务去读书,然后线上听教授讲课,提交研学报告。主要是让孩子提前了解真正的美国大学的课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大一上课的难度大概是怎么样,需要写出什么样的论文。
第五个活动是参加了学者杯,入围到了全国的级别。
第六个活动是跟职业方面相关的,因为孩子很早的时候就定下来想学心理学和应用数学,高中期间他参加了一个奥林匹克心理诊所的实习的活动,大概实习了一周,花了40个小时。他这个活动是需要与病患直接接触,然后学习不同的治疗方法,因为他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所以他就有了书本的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经历。
第七个活动是打网球。这个活动也是坚持了三年,因为我们家孩子在体育方面比较没有天赋。各项体育运动都不是特别好,所以他在这上面就写他实际上是对自我的一个挑战,反思自己如何才能通过运动的方式来提高自己体育方面的能力。
第八个活动是美丽中国志愿翻译社,他是这个社的社长。美丽中国实际上是一个公益组织,专门做翻译的,他在这个活动当中的主要职责和对这个活动的描写,就是说他要联系美丽中国的领导人,并且组织会议,分派翻译任务给整个他的组员,最后大家完成以后,他要负责最后一遍的校对,再返回给美丽中国给他分配任务的总部去。
第九个活动是在学校的社团。他组织创立了学校的电影社,他是创始人并且是社长,他组织了六个人,一起创办了这个社团,一起来撰写一个原创的虚构的剧本。他负责激励小伙伴互相沟通,积极思考,学习了怎么写小说和写小故事的手法,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拍摄,也做了一个小微电影。
最后一个活动是他在高一暑假的时候去康定参加了一个佛教的活动。这个活动是说他学习了佛教以及古老的哲学思想,体验了禅修以及西藏文化。最后说他尝试了一种简单的、隔离的生活方式。
以上就是他在活动列表中列出来的10项活动。
下面我就开始讲他的主文书,我先给大家讲一下他主文书的内容,在讲完内容以后,我再简单分析一下他上面的十项活动和他主书里表现出来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联性到底是什么?
其实他主文书的题目是非常简单的,就是分享你的故事,用以说明你的特质,从故事当中体现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这篇主文书的开篇,孩子就写到了他是一个挺内向的人,他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同时他又非常羡慕有些同学能跟其他的小伙伴非常自由、非常快乐的交谈。为了从这种孤独中逃离,他就开始读小说,然后把自己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他举了个例子,他从呼啸山庄看这个世事的变迁,然后跟兰登博士一起寻找圣杯,然后他说,作为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人,他有很多很多的时间去思考一个概念、一个想法后面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以及他能为他自己的未来设想出的种种可能性!
不久他升入了高中这个陌生的环境,过了一段时间,他就意识到必须要改变这种状态,他需要走出去,如果不自己去介绍自己并主动与人交谈沟通,是不会交到新朋友的,所以他就想办法,比如说他以前就低着头坐在角落里,现在他变成主动的在午餐的时候,坐到最热闹的地方去,倾听小伙伴之间交谈。他自己学习成绩还不错,所以他就通过帮助他周围的小伙伴解决作业中问题的这种方式,交到了几个朋友,然后他忽然间觉得这个努力让自己变的外向,自己做的这些努力还取得了一些回报,日子仿佛充满阳光。
有一次在课堂上,老师就点名让他回答一个关于老子的问题,然后他的答案得到了老师特别充分的肯定,他自己的紧张情绪也得以释放,老师表扬他以后,他很兴奋,她说老师的评价一直萦绕在他的心间,课后第一次同学特意对他对老子的这个观点表示了赞赏,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交到了后来他认为最好的朋友,他跟他这个朋友之间享受彼此对历史问题富有思想的交谈,并且常常讨论数学问题的解法,然后他试着去做更多,探索外面精彩的世界。演讲课就变成了他能够自信地在其他小伙伴面前表达观点的平台。慢慢地他在学校变得有点小名气了,然后外向的他在学校生活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变得很积极。在这种背景下,他被选为了美丽中国翻译社的社长,并且在同一时期他创建了学校的电影社!
然而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他也慢慢的觉得自己在刻意让自己与他人保持一致的这条路上好像走得有点远了。他感觉这种生活与其说带给他的是兴奋和满足,不如说是有点累,他陷入了与人交谈的漩涡,但并不是他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他就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答案是否定。他自己感觉他不是一个十分外向的人,并且他也不打算假装自己是。他宁愿花时间去学习、去思考孤独,也不愿意仅仅为了维护关系而与人闲聊。他觉得有几个好朋友就足够了,不需要跟所有的人都交成朋友。
下一段他就开始写,他怀念他自己的那种孤独,他慢慢地开始离开这个特别热闹的人群,享受独处的时间,这就让他可以重拾读书的爱好,可以去认识自己,可以去思考对生命的态度,以前读书只是为了简单的打发时间,然而通过从内向变成外向,再回归到内向的这个过程,他反而觉得现在再重新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他忽然发现自己是如此渴望这样去做,他常常慢下来就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然后忽然间就发现未来的样子逐渐显现在他的眼前。他开始拥抱他自己的孤独,因为他意识到如果想取得更高的成就,忍受孤独,享受孤独是必须需要的!
他就更进一步的说,曾经让他很恐惧很焦虑的东西,其实只是他自己的一个影子,一个温柔的同伴,这么多年后终于领悟了,他终于可以在内向和外向之间的一个地方体验到和谐。最后的结尾他说一条路在他的面前,通像一个跨越障碍的美丽的新世界,不再有害怕,他期待着它。这个基本上就是它整个文书的内容。
实际上在这篇文书当中,他明确提及了活动列表中的两个活动,就是说在他从内向刻意变外向中,他在学校变得有一点知名度了以后,他被评选为美丽中国翻译社的社长,并且在同一时期他创立了学校的电影社。
在整个这篇文章中他反应了他能够反思自己,以探索自己内在的方式去了解社会、了解世界,能够和谐地与世界相处的这么一个品性,实际上这跟他最后一个提及的佛教活动也是息息相关的。他在那个活动里面就是体会一种简单的一种格局的生活方式,体会禅修、体会冥想,这也是这个活动和他比较契合的地方。
他在文书中也表现了他在遇到困难,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去克服困难、去独立解决问题接受挑战的能力,实际上这个和他的网球活动,心理诊所的实习也都相关联,因为他去见了很多病患,这些方面对他来说都是成长,都对他有提高,所以这也是他和活动相关联的地方。
最后一个就是说他通过课上表达自己,通过演讲的平台与人沟通,慢慢的通过这些,让自己能够和谐地与小伙伴、与外面的世界去相处。这些其实跟他话剧社、冰淇淋社团、翻译社的这些活动都是分不开的。因为他的翻译社需要团队合作的能力,他需要分派任务;话剧社里他们不同的角色之间也要互相讨论,互相配合练习,包括他后面有一个小文书里面也提到,演话剧第一遍的时候他们都特别专注,演得非常成功,但是演第三遍的时候他们就有点懈怠了,有点烦了,就演得不那么好,出现很多小的纰漏,然后他们又回去反思自己,要活在每一个当下,每一次表演其实都要跟第一次一样,所以他们后来在演第五遍的时候依然演的跟第一遍一样非常成功,小伙伴们之间的这种沟通对他的成长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其实我们自己所感受的文书所要表现的就是一个活灵活现的人,就是你有某些正面特质的这么一个人,但是你的这些正面特质其实是不需要你用非常空洞的语言去堆砌出来的,而是要通过案例让招生官、让所有看过你文书的人都深切的能够感受到的,这些也正是活动的意义所在,所以在活动中有切身的体会,你才有可能在文书当中有所表现,而不是说你去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
我今天分享的这些就是文书和活动的关系,我们现在再反过头来去看文书去看活动,这样比较牵强,或者是说我刻意总结出来的,其实我们在做活动的时候也并没有想过文书会怎么写着,也只是说我们按部就班的去做活动,而且我后来发现孩子他都非常喜欢他这些的活动,他一点也不觉得活动是他的负担、是很包容的东西、他在勉强的交作业,他对每一个活动都付出了他的经历,然后付出了他的爱心和他的激情。在整个的这些活动当中,我也能够深切的体会到孩子的成长。
还有一点是北京有几所公立高中,孩子在这样的学校里头就比较占便宜,因为它整个学校的社团活动是非常多的,在学校里的选择可能就够孩子的十项活动乃至于更多了。但是据我了解,除了那几所学校以外,其他学校的社团活动就不是那么丰富,其实这个对孩子的挑战和难度就更大了,需要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校外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来做。所以这个也是我在一开始就跟大家分享的,无论是学业上还是活动上,乃至于整个申请的顾问的安排上,大家都要尽量的提早去动手,提早的去规划,因为这个活动它也表现出你的忠诚度,你真的是热爱这个活动,不是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需要你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如果你的活动只是做了两周三周,最多一个月两个月,其实就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家长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在群里提问,希望我的分享能对各位家长有用,谢谢!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