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强大的中国依旧拦不住国人想要送子女出国留学的心。
这几天,我们被“留学大数据”刷屏了。教育部统计显示,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已突破60万大关,达60.84万人,同比增长11.74%,持续保持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地位。留学不再奢侈的今天,留学趋势也越来越呈现低龄化。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入读美国高中的国际留学生中,中国学生占比已达42%。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美国教育模式备受中国家长青睐?
说起国内中学和美国中学的区别,大家都知道:
学制特点不同;
美国的高中阶段是9-12年级,有四年的时间学习。中国的高中阶段其实只有两年,第三年要准备高考。
课程设置不同;
美国高中是学分制的,除了固定的必修课还有选修课。美国学生申请名校的首要因素是平均学分绩点,也就是GPA成绩。中国的课程种类较少,美国教育培养广度,中国教育更注重深度。
课外安排不同;
美国高中的课外活动是丰富的,有不同类型的科技研究小组、艺术文艺社团、校外实践课程,也有社会公益活动、爱心活动等,这些是要计入学分的。现在很多国内中学也有社团,但是连贯性、专业度还有待完善。
……
传统区别之外,播播再从更有趣的方向带你们看看美国高中的不同之处~
1
居然还有宗教课
别一听宗教课就以为学校要让学生信仰宗教,只要对美国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圣经》在美国文化中是无法替代的,在美国,一举手一投足都可以看到圣经的所在。
美国高中不会强迫学生学习宗教课,更不会强迫学生信仰某个宗教,但选修宗教课是了解美国文化最好的途径。
▲美国中学生上宗教课
欧洲和北美,最壮观的建筑往往是教堂,每一座大教堂本身都蕴含着沧桑历史,教堂里的每一个雕塑、每一副壁画、每一块色彩斑斓的窗玻璃,背后都有一个又一个出自圣经的典故。了解宗教才能懂得品鉴和欣赏。
季羡林老先生精通梵文,翻译了许多经书,却从来都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倒是爱因斯坦最后成了一个佛教徒。我们没有必要在这个参差多态的世界里,把孩子们的视力蒙住一部分,了解更多、懂得更多,会拥有更全面、更智慧、更负责的判断和做决定的能力。
2
师生关系有点“放肆”
许多老师认为学生直呼他们的名字,是理所当然的。
美国学生并不怕老师,和老师相处没有尊卑感,更像是亲密的朋友。我们在美剧里经常看到,比起父母,孩子甚至更愿意和老师谈论自己的烦恼困惑,老师也非常看重和尊重学生的隐私。
中国文化从古至今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老师的形象总是威严的,在学生心里的分量也是沉甸甸的,对老师除了尊敬还有畏惧。没有学生会在学校里直呼老师的名字,即便是私底下很好的朋友,也不会在公众场合这样“放肆”。
▲电影《死亡诗社》剧照
美国电影《死亡诗社》中的师生关系是很多学生心目中的模板。
没有一个孩子内心不渴望和老师亲近。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肯定,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太多的帮助和自信。
3
体育成绩比想象中更重要
体育成绩才是世界顶尖名校最好的敲门砖。
美国学校的体育氛围非常浓厚,普通的一所公立高中,都有完备的体育设施。学校与学校之间会经常举办体育比赛,专业的高中联赛。无论是田径、球类还是游泳项目,只要在各种赛制中成绩突出的同学,都可以此荣誉为申请世界名校助力!
▲郎平和女儿白浪
郎平的女儿白浪,从小在美国长大。18岁那年,凭借优异的分数和傲人的体育成绩,白浪顺利被美国斯坦福大学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成为斯坦福大学女排的主攻手。
国内高中的体育课常常被主课“调包”,美国学校则认为,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更具有团队意识、忍耐力和毅力、遵守规则的态度等;而这些卓越的品质在学生的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在美国教育中的重要程度,就好比中国大学的招生加分项是三好学生和奥赛冠军一样。
4
“不停地”演讲
演讲是美国学生从小到大的训练。
在樊登拍摄的纪录片《世界的孩子,我在美国读高中》里,记录下了美国的高中特别的“聚会”。
▲纪录片《世界的孩子,我在美国读高中》
每周一次的聚会上,世界各地的学生分别上台演讲,演讲非常正式而且很有意思,很幽默。演讲结束以后,所有的台上演讲的孩子和校领导们,和台上嘉宾都在门口站成一排,每一个出来的学生跟他们分别握手,有的还会拥抱一下表示祝贺。
演讲能力不仅仅是一种面对大众说话的能力,它是一个人自信、博学、口才、思维等综合素养的体现。作为研究性的学术类课外活动,演讲辩论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能力、逻辑推理力与思辨能力、公开演讲与沟通能力等方面,是其他课外活动完全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5
考第几名永远是个谜
学生的考试分数并不公开,学校也不公开排榜,尽管学生之间也大致知道谁学习怎么样,但这是从课堂表现上看出来的。
除了研究类的文章是开卷考试,美国高中的大部分考试都是闭卷的,学校和老师绝不会公开地以成绩优劣来评定学生。学生如果想知道自己在年级的排名位置或百分比,只能单独找老师了解。
中国的学校现在也很少有公开排榜的了,可是家长们还是喜欢向老师打探孩子在校的排名情况。学习成绩并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育的过程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纵向比较,而不是和同学横向比较,往往能让孩子不断获得信心和动力。
6
开车上学很常见
美国法律规定,16岁的孩子就可以考驾照,所以开车上学的学生不在少数。为了提醒高中生安全驾驶的重要性,学校会有专门的安全讲座,家长和学生要一起去参加才可得到校园内的停车许可证。
很多高中还允许学生给自己的停车位上作画,同学们各自发挥想象,有画卡通人物的,有向偶像致敬的,满满的创意都能让人感受到同学们的青春活力。
▲高中生给自己的车位作画
自己驾车,会有一种被解放的喜悦,自由支配时间带来驾驭人生的感觉。驾驶的过程要把控方向,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所以,美国的孩子从16岁开始就会有一种很独立的自我认知。
中国18岁才可以考驾照,真正独立驾驶可能要到工作以后,从独立意识上,或许比美国的孩子晚7-8年。
7
没办法独立完成作业
美国高中生的作业往往要几天才能完成。作业形式灵活,老师出题目,剩下的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发挥,比如写报告,做项目,演讲等。有的作业学生很难一个人独立完成,就会找同学共同研究,携手合作。
2017年开始,美国很多高中都开始建立学生的“动态档案”,这份档案在未来将成为申请藤校的参考因素。动态档案特别强调了领导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国内的学生在这方面相对弱势,中国的孩子不爱表达,即便有很强的个人能力,若不积极表现,也很难在美式竞争中凸显出来。其次,早期的国内教育更喜欢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虽然现在慢慢也会增加合作类的作业,但是学生的习惯已经养成,渗透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了。独立思考固然是好的,集思广益却能迅速获得成倍收获。
8
教科书都是“借来的”
在美国高中的学习生活中,能称得上刻骨铭心级别的体验,买教材算是其中之一。
美国高中的教材之所以令人难忘,究其原因大概有三个:
第一,教材数量多。每门课程都会指定3~4本书,还有期刊论文、书选章节、报纸和网络文章等复印材料。开学第一周,乃至第二三周的主题,校园里到处是行色匆匆的找书人。
第二,美国的教科书很贵很贵,平均每本都要至少120美元左右。
第三,书难买。买到正版教科书的渠道很少。通常,学生都会选择从图书馆借阅、从上一届学长手里买书或是复印。
虽说买书困境重重,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美国高价教材充分体现了对知识产权和编创者的尊重,巨额的利益鼓励着广大教师们踊跃创作和编写出更好的教材,不断推陈出新,有利于学术繁荣。
文章的最后,播播想对你说:
提起国内中学,我们脑海中的印象总是课桌上垒起的试卷将座位里的人淹没的场景。在泱泱十多亿人口的激烈竞争中,题海中的求胜虽残酷,却最为稳妥,也最显公平。中国的传统教育鼓励学生刻苦上进,教导他们“只有努力耕耘才会有所收获”。这样坚韧的品质也是很多国外学生都没有的。我们与美国开放教育差距的根本说到底就是国情的不同。
世界上不存在最好的教育,也没有最好的学校。出国读高中和在国内读高中,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轨道。家长不能盲目选择,而是先问问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能否适应,意愿如何,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来决定。何况,现在很多国外名校也在国内设立了分支机构,就读国际学校也给孩子提供了接受海外教育模式的可能性。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好的教育方法不是一味地灌溉,而是慢慢渗透。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一个快乐、自由的成长环境,也是家长在摸索教育方法之路上的必修课。
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知乎,图片来源于网络。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