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常春藤在中国大陆的录取率不到5%
北京学生考取常春藤要比考清北难得多。
其实,双方都没有错,是中美思维差异做得怪。美国人说话偏学术范儿,中国家长觉得不实在,大伙儿爱听落地的讲法,第一,说出概念,第二,给出数据,第三,拿案例证实。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招生官纷纷感慨,他们说得话总被中国家长曲解:
在我看来,不理解赴美留学意义,没摸到招生官心理的人,全算输。
这也就解释了,哈佛大学招生官说:“分数,其实并不重要”的原因。大部分申请哈佛的人标化水平都不会低,招生官根本不用考虑第一步学术能力的问题。
提升学术能力/IQ (占比50%~70%)
中国家长理解的学术能力,最常见的误区是,第一,家长完全不知道孩子的学术能力?简单测试一下,请您三秒钟内告诉我,您孩子的学术兴趣是什么?倒计时,3,2,1。我坚信,很多家长是说不出来的。
第二,不仅是家长,有时候孩子都不知道学术兴趣是何物?同样的问题,遇到过两个有意思的回答。一个女孩告诉我,我的学术兴趣是: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各位,这是学科,这不是学术兴趣。学术兴趣是指,在学校和家长约束之外,孩子愿意无限制花时间钻研的事情。
另一个男孩回答我,“我的学术兴趣是打游戏。”的确有孩子因为打游戏,打到了美国TOP20内伯克利大学,他打游戏打到觉得游戏太慢了,自己拿程序写了一个游戏,架了一个服务器,这叫打游戏打出水平了。
我常问学生一个问题,“如果今天你的功课都做完了,空出了一个小时,你更愿意做什么?“ 本质上我在寻找孩子的学术兴趣,不幸的是,大多数孩子都会回答我“睡觉”。
美国的精英教育是,大学前两年一般是通识教育,让学生尝试各种领域。学生可以自发的探索自己的学术兴趣,再去不断去深挖,激发出自身的能量并且可持续发展,最终在学术领域里取得一番成就,这是赴美留学的好处之一。
培养领导力及影响力/EQ (占比20%~30%)
领导能力在中国最常见的两个问题。问题一,扎堆现象,即为申请做得活动都像是标准化流水线做出来的。模联,植树,敬老院,支教,北极科考、非洲保护野生动物。估计九成的家长读完都会“中招“的感觉。
可做得活动就这些,如何能做出差异化?拿模联来讲,大多数孩子只是参与了一下,有一个小小的经历。这些人写得东西被招生官认为“平淡无奇”,即审阅完文书后,感觉无特别之处或无任何情感波动。但有的孩子,去打了模联还拿了世界的奖项,影响力一下就出来了。这就是参与同样的活动,不同人体现不同能力的奥秘之处。
问题二,家长包办。一位申请威尔斯利的学生家长,算是商界小有名气的老板,让女儿去山区支教,除了自己家姑娘,周围同学都是黄头发蓝眼睛的女孩。一看就是经过中国爸爸筛选过的同学,一路随行的跟着摄影师,摄像师。
招生官说,他们在招生办经常看到这样的照片,他们也常常问自己,到底是录取的孩子还是他的爸爸。
支教这件事,在每季的招生中,类似话题的文书数不胜数。有人却能做得不一样,表现了自我认知,社会感知,将自己置身环境之外,理性分析环境的能力,虽然这并不是一篇措辞精美的文书,但招生官在意的并不是措辞,而是文书中表露的情感。这才是有深度的东西。
大多时候,学校在乎的并不是活动的主题,而是学生在活动中展现的思考方式。简而言之,活动和规格并不重要,挖掘做活动中的价值以及做事情的影响力才是关键。
培养思维模式/ID (占比10%~20%)
中国式培养思维的问题,是填鸭式教育导致缺乏批判性思维。并不是说填鸭式教育不好,其实很多教育研究者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中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是领先的,而且是基于中国的国情现阶段对大多数人较为合理和公平的基础教育。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学生到了美国初高中,总是能拿第一名,数学题做的超级快,被美国学生誉为天才这样的例子。但有意思的是,到了大学和研究生博士阶段,越往上走,发现中国学生原来的优势没有了,尤其是在探究问题的时候。
仔细分析,中国学生原先的优势在于既有的知识,或者提前学习。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孩子缺少深入的阅读分析和思考。也许是大环境的原因,也许是迫于竞争的压力,我们的学习过程是以学习的结果为导向,我们的思考是为了得到确定的答案。
我们在一开始,就没有去想为什么,去讨论,去批判,直到那些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凭借着自己在这个领域的钻研和思考超越了我们,我们才发现我们掌握的是知识,而不是真正的能力。
(1).学校/GPA
坦率的讲,高中就读学校在申请中占一定地位,招生官历年在国内录取了一定比例的学生,对国内学校有一定认知的。因此,争取进入T1梯队学校。当然,学生在学校里拿一个不错的GPA,也更会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
(2).标化成绩
谈及出国,中国家长第一想到的是标化。孩子就读于好的高中,GPA成绩不错,又能考出漂亮的标化成绩,招生官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具有超强学术能力的孩子。
(3).课外活动
美国夏校竞争日益激烈,在学校、GPA、标化考试上,招生官很难区分学生的差异,这时候,就是软实力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在众多活动资源当中,活动的选择一定要以“质”为核心。
那么,课外活动的“质”又要如何体现呢?
01 招生官希望看到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招生官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真正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兴趣,专注并持之以恒付出自己的时间及精力的学生。展现你的Passion或强烈的动机。
02 招生官看厌了刷存在感的学生
招生官不仅仅希望你只是参加过某个比赛,而是需要知道你是否在比赛中获得什么级别的名次。
03 招生官希望看到申请者的“领导力”
无论是哈佛耶鲁,还是普林斯顿,你都能从官网的What We Look For中快速识别学校关于”Leadership”的期待。很多家长学生都把Leadership狭窄地理解为领导头衔,其实,它更多的是指在一个团队中发挥了领导的作用,为团队做出了贡献。此外,它还体现在你让自己的活动具有了更大的积极的影响力。
2019夏校已经接近尾声
错过申请时机的同学们千万不要错过2020夏校了
还是8个字
“尽早准备,尽早申请”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
翰林夏校规划师为您解疑答惑👇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