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BL(项目式学习)越来越火的今天,你是否对这种新兴的学习方法充满了好奇与疑问?究竟在用这种方式学习的学生是如何评价和看待PBL的?
Q: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项目设计也要不断地创新,让学生不断走出舒适区?
K:对。
K:对,我就在思考怎么样填补这个漏洞。因为我觉得我追求的目标和PBL的设想有些不同。
Q:对项目的持续探究一般多长时间?
K:高一时候学校里的PBL大多是周期为三周左右的研究报告写作,或者是两周左右的演示活动(Presentation)。
Q:学生如何选题?有多少自主选择的空间?
K:我做过的项目学习都是我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通常老师会给一个大主题,或几个个案供我们选择。因为PBL的时间跨度长,我肯定要选一个自己真的想了解 /想动手解决的主题进行探索,不然可能做到一半就丧失动力了。
Q:考核标准如何有助学习过程?
K:以研究报告为例,老师给予的考核标准里包括“运用广泛、合适的专有词汇,创设清晰、明确的研究问题,使用广泛的研究方式收集和记录材料”等等。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会不断参照考核标准、调整自己的作品。”
Q:学习过程是否有针对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K:高分的作品需要出色的分析能力、写作/口头表达能力,创意和细心程度,但是不一定是学生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作品。因为要在满足条条框框的考核标准基础上再精细加工,学生需要有更高的自我要求和探索热情。
Q: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得到多大锻炼?
K:大部分的项目都是小组活动呢!IB的戏剧课中甚至还有一个专门的考核标准关于学生如何组建团队。
在PBL中跌打死磕两年之后,我学会了找““靠谱”队友,然后主动分配任务、安排课后见面时间、设定阶段性截止日期等技能。即在有限的时间最大化利用组员的技能、满足兴趣,和平做决策(Ddecision Mmaking),积极利用校内校外资源……这些虽然不是考核标准上的要求,但是能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高效、愉快。PBL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个心理、智力、体力上不小的挑战,但是从中学会的技能比传统教学方式更适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大小活动。
K:在探索过程中,老师会分阶段来检查我们的进度,防止我们拖延到最后几天才做。由于每个同学做的主题不大一样,所以我们都很乐意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痛苦的写作过程。Presentation类的活动会在全班面前逐一展示,Essay类的作业就只有老师能看到了。有些老师会要求听众写下每个Presentation中做的好的地方、有趣的地方和可以提升的地方。这样不但可以让听众仔细听讲,还能为演讲者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老师的反馈则通常是根据考核标准指出欠缺的部分。我个人觉得如果学生收到修改意见之后能及时改良自己的作品、再次上交获取反馈的话,学生能获得更大的提高。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