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出台针对公立学校中高考的“学术活动管理办法”,并发布“学术活动白名单”以自愿性和公益性作为对国内学术活动的规范方针,无数孩子仍在学术活动战场开启“狂卷模式”,在众多学术活动中,学生应当如何取舍?如何规避国际学术活动的灰色地带?国际学术活动变相内卷怎么办?这边是本文的重点。
#1 国际学术活动存在灰色地带?
“前段时间孩子参加了一个国际学术活动,结果人人都拿了奖,这样大奖遍地,还有含金量吗?难道主办方就是为了挣报名费?”在“洋高考战队”云集的北京公立国际部,国际学术活动从来都是“必卷项”。据北京多位国际部的家长反映,在校内,学术活动是孩子们常常互相探讨、比较的话题。国际学术活动通常按学科进行分类。数学类有AMC、AIME、IMO等,物理类有GSF、PUPC、物理碗等,生化类有IBO、IChO、Brain Bee等,人文类有CTB、IPO、John Locke Essay Competition等,商科类包括DECA、NEC、IEO等,理科学术活动较多,文科学术活动资源较少。
随着申请难度的水涨船高,家长和学生也开始焦虑和茫然。究竟如何正确地参加国际学术活动,成为越来越多人要思考的问题。
热门赛事不一定都“含金”,不少“低调有内涵”的顶级赛事,可能你可能从未听说。所以选择学术活动一定要擦亮双眼。
#2 学术活动重在匹配
首先,学术学术活动应该是学生学业上的补充,而不是代替,参加学术学术活动的先决条件应该是学生已经在学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如果没有,那还是应该把重点放在自己的高中课程上。
建议学生在一学年内参加不超过3个学术活动,学术学术活动的质量远比数量重要,一个顶级的奖项远比三个普通奖项更有价值。
理科类,商科、经济类或者工科的一些学术活动大奖都被大藤或牛剑看重,因为这些比赛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和奖项说明。拿了奖说明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学术能力比更强。文科类比赛中美高的学生有巨大的优势。
如果学生有明确的学科兴趣,或是本身有特别擅长的学科,希望在这个学科继续深入学习,并且渴望在该学科上获得更多的成就,那么可以选择与该学科相关的学术活动。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性格选择个人参赛或者组队参赛。
#3 什么是有含金量的学术活动?
如果想简单方便的话可以直接搜索学校官网,不少牛校都会列出他们认可的、建议学生可以用来提升自我的项目。
那么,如何判断一项学术活动的价值高低呢?整理后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衡量标准:
今天帮大家整理一些高含金量国际学术活动,感兴趣的同学抓紧行动起来吧~
AMC美国数学学术活动
HMMT哈佛-麻省理工数学学术活动
欧几里得数学学术活动
BPhO 英国高中物理学术活动
UKChO英国化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
.......
拿捏不准参加什么国际学术活动,请咨询小助手,结合你当前的情况,推荐更为合适的学术活动~
报名及辅导,交给小助手,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