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下午,职场中的南外人 | 名校、名企青睐什么样的留学生——南外校友华硕&李鹤分享会成功举办,两位学姐为大家呈现了一场非常精彩的视听盛宴,南小妹把两位学姐的分享逐一整理,今天先和大家分享华硕学姐的分享。
”
▼
分享会现场
▼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南外校友、学弟学妹们以及校外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叫华硕,首先我要感谢南外新鲜事平台给我这个机会,让我离开校园11年后还能有机会跟大家聚在一起分享我过去十多年走过的个人的心路历程。其实有一种近乡情更怯的感觉,如果讲的不好,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先跟大家讲一下我的情况:我是2007年从南外毕业,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待了两年,之后转学去了宾大,在宾大我用了两年半的时间修读完经济和数学双专业。在宾大大三的时候,我在瑞信香港办公室实习,在投资银行部全球能源组。2011年12月我从宾大毕业,回到瑞信开始全职工作。
工作进入了第四个年头,我面临着一个新的选择:一个是进入业内口碑比较好的一家私募基金的offer,另外一个offer是回香港大学继续深造。这个时候,我的个人兴趣做了主导,我选择了后者。因为,我知道在三十岁前,如果我再不回到校园完成我学历所有的深造,可能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我现在的状态叫ABD,就是我离我的博士学位还差一份我的论文。目前我在香港、上海、南京三地奔走,希望在博士毕业后进入素质教育行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在面临选择的分岔路口,追寻好奇心、现实和梦想的交集。
第一个选择是在高二时,面对文科与理科的选择。其实从初三起,父母对我管的就越来越松了,我当时想,是不是因为爸妈觉得我开窍了,可以自己做决定了。现在想来,其实学会做选择,对自己的每个决定负责是一堂人生的必修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其实也是对自己的软实力的一个锻炼。所以,在我面临文理科选择方向的时候,爸妈就完全把这个决定权交给了我,一句话也没有多问,我自己选了文科。其实当时我理科也挺好的。选择文科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出于兴趣,我喜欢文科,喜欢读历史;第二个原因是我在文科中是有比较优势的。
被保送至北大后,我面临了第二个选择,这个选择是:到底是留在北大,还是再给自己一个机会转学去美国。其实,当时通过我那一届和一些在美国读本科的南外校友联系,我发现我想给自己一个机会,试试看从北大走出,去宾大读书是怎样的感觉。于是,我擅自做了第二个重大决定:从北大转学去美国。其实,转学带来的压力很大。因为在北大,我有专业课、通选课的课内学业,还有课外活动要照常进行。我喜欢主持,另外我还参与了我们学院健美操队的建设,除此以外,我还在北大学生会承担国际交流部的工作。
记得自己一共申请了7所,收到这些学校的”橄榄枝”—宾大、布朗、达特茅斯和杜克。走这一步的原因有几层:一是希望早留学早回亚洲工作回到家人身边,二是美国校园文化对国际学生最具包容性也最具锻炼的其实是本科教育,三是因为美国的通识和跨学科教育比大多数国内顶尖大学都做得更超前,为何不试一试?最后一个小的原因,是我当时在北大读的是西葡语系的小语种,我当时还不确定我以后要做翻译或者是在外交部门工作,我不希望自己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就把自己限定在一个小小的领域,所以,我当时就很勇敢地决定要申请转学。
在面临选择时,家长可以大胆“放权“,鼓励孩子在充分思考和比对分析后作出自己的选择判断。与选择同等重要的是对所作出的每一个决定负责到底。
学会做选择,是锻炼软实力的必修课。书到用时方恨少,觉知此事要躬行。用理论影响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提升和牵引对理论的认知,知行一体,这样才能使你的知识和实践能良性循环下去。
2011年夏天,我在瑞信投行部实习,那时金融海啸余波未消,但是我们的集团对第二年资本市场复苏有信心,所以超过50%的实习生都拿到了return offer。当我提早入职开始工作时才发现,其实预期远远不及现实,更可怕的是裁员潮开始了。我入行半个月,我们组的员工缩减到不足二分之一,又过了一个月,从原来的30人大团队裁减到6人,被辞退员工不乏各大藤校毕业的工作狂。对于一个刚入职的新人来说,这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时刻萦绕在我的身边,我选择提前入职,所以和我同一届的只有我一个,但是就这样扛下来了,我也发现慢慢地市场在复苏,慢慢地有新的员工在加入。在平稳过度后,我经历了升职,共计参与成功执行近二十起资本市场融资和跨境并购交易,服务对象除了“三桶油”以外,还有各路电老虎,包括新兴的清洁能源科技型企业。
我认为在投行的经历,对我这四年最大的磨砺或者说塑造,汇聚成关键词主要有四点,前三点是好的,第四点不是那么积极的方面。我给大家总结和介绍一下:
第一点是执行力,就是你被派到或者自己知道要执行某一个项目时,从头到尾对它负责,当然这个执行力,也包括你一天中要面临把好几个项目都安排在一起。
第二点是resilience—忍耐能力、抗压能力,还有意志力。熬夜工作、频繁的差旅和紧张的工作节奏都极大地挑战自己变得更有耐力和意志力。
第三点是优秀的同伴,不得不说比较顶尖的金融行业、投资管理还有咨询公司的这些优秀的年轻人,他们确实是在同龄人中相当优秀也相当努力的一群人。我觉得这四年给我的经验就是:我有了这样一群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兄弟姐妹,我知道在我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会帮助我,给我提供非常有效的信息和资源的支持,同时跟他们并肩共战的日子,也让我到现在仍觉得怀念。
第四点我要提到的是可能在这些顶尖的金融机构工作,不是那么好的一点就是断层。这个断层是和本土社会的断层,和传统人情味的断层。我觉得这种断层可能是需要在经历了一些工作之后,要不断地通过跟国内的同行接触、跟国内的企业接触,去弥补这个断层,而且这条路,这个断层的过程,可能会随着你在顶尖的金融机构工作时间的加长而变得越来越难去弥补。希望大家如果以后进入金融、法律、咨询行业工作,不要忘了你的本土社会,不要忘了和她建立和保持联系。
工作第四个年头,我做了一个让大家目瞪口呆的决定:去香港大学读博,继续研习中国艺术史。去年,我也申请到一笔丰厚的奖学金,在海德堡大学的世界艺术史研究组访学了半年,研究19-20世纪中国艺术的商品化属性之流变和艺术机构的萌生。其实,做这样一个大的转身欲决定,让我周边不少朋友都不解。然而做这个决定的原因是多维度的。兴趣的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萌芽:它可能是在我中学阶段开始接触并为之着迷的文化史论著,再到大学阶段修过的美学导读、东亚艺术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建筑史课程和那些熬了许多晚完成的宝贝论文。另外,记得小时候看《死亡诗社》,其中有句台词让我非常感动:
And the human race is filled with passion. And medicine, law, business, engineering, these are noble pursuits and necessary to sustain life. 而人类充满了热情。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高贵的理想,并且是维生的必需条件。
But poetry, beauty, romance, love, these are what we stay alive for. 但是诗歌、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我有四年投行工作经验的背书,就算想重返金融行业也是可行的。所以,做出回学校读博的这个决定时是需要勇气的,而更需要的是对兴趣执着的追求,还有就是自信心。
毕业后大学同学婚礼
费城漫天飘雪的冬日校园里留影(左)+ 宾大校园内和舍友留影(右)
伦敦苏富比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左) + 海德堡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小组访问学者(右)
另外,我想说的是无论是事业也好,学业也好,人生需要找一个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我维持这个平衡是通过瑜伽和运动—我喜欢行山。有一年我收到一份很特别的情人节礼物,是瑜伽教练培训,后来在德国还有香港,我一直都有坚持兼职教瑜伽,这是我非常喜爱和享受的事情。
尊重兴趣,找寻现实和梦想的交集。
我认为,很多受应试教育影响太深的青少年有时容易习惯性地忽视自己内心那个最真实的声音和非常真切的那份渴望,这样的代价其实是惨痛的。它会影响你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所以,建议家庭成员充分尊重和鼓励孩子发现自己内心的声音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在今天,我们会发现,许多被贴上成功标签的人,他们身上并没有什么闪光的学历标签,也没有闪光的职业门槛做背书,是他们成就了他们自己,很多时候,真是你内心的声音成就了自己。
在经济自由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学历、平台的门槛对个人发展的规限越来越小。在这种实情下,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能做出符合自身综合能力和期望值的选择。大家不妨想一想what I am和Who I am。这时突然抛出这个问题,可能会让有些人觉得有点疑惑,我认为这是两类问题。第一类问题是从现实的角度考量自己的长短板,我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现在制约我的或者可能帮助我的现实条件有哪些。而第二类问题,可能是偏理想的,包括你的理想、兴趣和好奇心等等。这两类问题置于天平两侧,做选择前不妨看看天平偏向哪一侧更多一些。我觉得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去找这样一个交集,就是你的好奇心、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交集,如果能找到这个交集,幸福感满满。
我现在要讲的这件事,跟李鹤学姐稍后分享的其实有些关联性。我分享下我自己的一个故事。就是我非常推荐现在的小学者们可以找自己人生的mentor,也就是职业和人生的导师。这里,我来介绍下我的mentor。她叫缪子美,是沃顿学院的一位资深学姐,在香港一家基金公司任大中华区CIO投资总监。
我们相识于一场职场的面试,她是我的面试官。那个时候,我刚进入投行工作一年,我的学长推荐我去她的公司面试。经过三轮面试,公司高管告诉我:你还太年轻了,再多锻炼几年。但是,我意外地通过这次面试收获了是我的导师。她说:“我很喜欢你,你做我mentee吧,我在香港还是另外3个女孩子的职业和人生导师”。
缪女士是从2012年一路看着我走来的,我们一同参与策划、组织和执行校友会活动。经常和她在一起聊天、参加和举办各类活动,我的收获良多。所以,自始至终我做每一个选择时,她也是见证者,而且她也非常支持我做的每一个决定。我交到一个亦师亦友的前辈,这是一个比我更强、更见多识广和资源丰富的前辈。
讲到这里,我非常鼓励年轻的小学者们自发地reach out找到你的mentor,TA可能是你的学长学姐,可能是你的学弟学妹都可以。
讲到到现在,我想我大概完成了今天分享的前半部分—关于我自身发展的分享。后半部分,我希望讲一些比较实际的问题,因为我曾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大中华区校友招生官,今年我也面试了一些孩子,同时我也跟其他的校友面试官有所接触和沟通,所以我想从作为面试官的角度,帮助南外的孩子和家长们去了解下面试。
首先,我想请一位在座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Superday interview或校友面试。
“一般会有几个已经从这所大学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会通过跟你聊一聊你未来的规划等方面的问题,来判断你跟这所学校的吻合度是不是特别高,然后,他会跟招生官写一个你面试的小的报告,这个报告在具体在过程中有多大的用处,目前来说还不确定,但是,如果他觉得你不适合这所学校,那你的麻烦就比较大了。总而言之,你得跟一个相当于mentor一样的人去交流,去让他觉得你很有价值,也可以给这所学校带来好的影响”——现场南外高三学生分享
这位学弟都说在点子上了。关于Superday面试,我想分享的第一个维度是:如何展现各个维度的多样化背景。
✔多元化地呈现综合背景Profile,面试前就要熟知自己的长短板;
✔尽可能把自我陈述介绍部分控制在1-2分钟以内,覆盖生长环境、学术成就、课外活动和为什么要申请这所大学;
✔在进入到和面试官问答的阶段,有意识地展现亮点,但要避免重复,聪明地找到平衡点—;
✔申请人也是人,有弱点、有短板,承认并不可怕,要突出成长性、潜力、求知欲和希望获得成长、进步的机会 - It's all about your motivation
第二个维度是:如何避免“被中介过度包装”的陷阱和套路
·面试时所问非所答,回答生硬,一听就是之前准备好的现场开背;
·还有的候选人从走进superday的面试地点,坐下来以后就拿出简历和个人陈述开始背诵—要知道其实细心的面试官从你走进的那一刻就会观察你的一言一行
·经常听到面试官抱怨大中华区的候选人over-packaging(过度包装)现象严重,也是因为现在的中介比比皆是,流水线作业式的中介更是无法在精力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完美呈现申请人真实的个性
·面试官接触的中国孩子越来越多,明眼人一眼辨高下。一旦被录取官看穿你是被包装过的案例,有如流水线上的产品被套上不同颜色的外壳,那么很有可能就要被迫吻别了
✔“现场感”和自信很重要:展现真实、有个性、有灵魂、有想法和具明确动机的你,适当地在具体例证前提供简要的关键词(Key word=>example),譬如:
✔Diligent+hardworking=>
example:able to achieve improvement in scores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Good teamplayer =>
example:school varsity team experience
✔Social awareness=>
example:experience in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和面试官产生有机且持续的对话,有问有所答
第三个维度是:如何表达“我真的想去你们学校读书”,而不是“我是来骗offer的额”
面对这个问题时,做过campus visit的学生显得较有优势,然而面试官知道你的实地考察经验,所以他们可能会期待更高:
具体见到了什么教学楼建筑,带你参观的学生、校友是什么专业的,他们介绍了哪些专业的优势、校园文化、学生组织...
而没有做过实地考察的学生完全没必要恐慌,认真地做细致的调研—感兴趣的专业、该专业领域特别佩服甚的教授、想参与的学生社团、校友网络、所认识的校友是如何介绍大学的等等,这些会弥补未能访校的遗憾。
✔表示去过校园参观(campus visit)或夏校(summer school),有哪些特别吸引自己的地方可以娓娓道来
✔未参观考察校园的候选人可以解释,通过research和与校友沟通,对学校有哪些方面的具体了解,譬如:
✔跨学科项目、特设奖学金、和教授合作共同完成科研的机会、体育俱乐部...以及这些具体的项目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第四个维度是:衣着Dress code
✔穿着舒适、自然,男生着衬衫西裤、或西装西裤、或纯色线衣衬衫配西裤;女生穿着简洁大方,裙装裤装都可以
✔面试官到场时,起身,微笑,握手(请用力);面试结束后,主动握手示意感谢。
第五个维度是:避免刻意贬低你的祖国和你身边的人和事
区分好客观、理性地谈论政史、国事,渴望通过知识"Make a difference and social impact" vs. 刻意贬低成长的土壤且失去感恩(appreciation)和怜悯之心(compassion)
✔为我生长于A城市而自豪,我深刻地了解本土(local society),热爱我周围的人,希望有机会学成回馈我的homeland或做出对家乡有特别贡献的、有影响力的事业
✔比较中美政体、公共政策、教育优劣都是合理的思路和方向,体现深度思辨能力
第六个维度是:聆听也重要
在面试最后的环节,申请人可以自由向面试官提问时,面试官一边介绍自己在校的经历和学校最近的进展,一边注意到申请人很细心地拿出笔记录且问道“Do you mind if I take notes”,瞬间好感升级了不少—小的细节都会被面试官观察到。
✔注意聆听,给面试官一些时间做笔录、提问题(视实际情况决定)
✔提问时专心聆听,理解问题,在脑海中过一遍,在确定了对方想了解什么内容之后,再做答
最后放送给大家一个彩蛋。我对南外是有情节的,我的先生也是南外的,我们去南外拍的婚纱照在今天也分享给大家,希望通过这个机会,向我亲爱的母校南外,帮助过我的学长学姐、学弟学妹,还有老师们表个白,要感谢这片土壤—它真的是一片神奇的土壤,孕育出那么多有趣、丰满的灵魂。在此,我也祝福在座的所有家长和你们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