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Mirror微申,ID:MirrorApply
但是她如今郑重地写下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经历,并向后来人们建议——不要有梦校。
如果你有梦校,读一读她的文章,慎重思考;如果你没有梦校,读完他的文章也许你不必再感到迷茫。
申请季之前,手里拿着不差的成绩,独特的活动,高质量的作品集和 InitialView 的我一度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和骄傲。
早在 11 年级,许多人就开始期待一年后年会和哪个大学结下缘分。那个时候我的心里也默默有一个自己的答案。我的梦想是 Brown-RISD Dual Degree, 从 9 年级刚看到的那一刻就爱上了这个项目。Ta 是我在一次百度 RISD(罗德岛设计学院)的时候看到的。‘常春藤教育’和‘全美第一美术学院’的结合不能再好。
注:Brown-RISD Dual Degree 项目是一个在布朗大学和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双学位项目,学生可以用五年时间在布朗和罗德岛完成科学、社会学等学科和艺术设计类学科的双学位,学生必须被两所学校同时录取才算最终被项目录取。
从那一天起,我就疯狂地开始寻找学长学姐的 profile 和作品集,看他们的 capstone project,幻想着我有一天也能和他们肩并肩。
第二年,为了这个梦想,我报名了 RISD 的夏校,也拜访了 Brown。看着黑板上大大的 ‘Welcome To Brown’,听着两个非常热情的小姐姐讲着她们的经历,我心里很开心,觉得我一定会回到这里,成为 Brown-RISD 2023 的一员。
我会回来重看璀璨的烟花,会背着画包,穿着 lolita 在 RISD 的校舍之间穿梭,会与朋友在 Waterfire 的晚上傻乎乎地自拍,会告诉我的 RISD 夏校老师 “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会在 Brown RISD orientation 上听到 “Welcome to the class of 2023” 那一刻热泪盈眶。
老爸老妈都很支持我的梦想,打算帮我找找留学顾问,推我一把让我圆梦。但是我们一上来就遇到了下马威——有一个顾问无论如何不愿意带我,因为她觉得太冒险了。这个项目每年录的国际生只有 7 个左右,而且不知道今年会不会录中国学生。她给我们讲,她曾劝退过一个想申请 Brown-RISD 的女生,最后她去了 Bowdoin。
一心想着 Brown-RISD 的我只是觉得顾问太烦人。为什么也要试图阻止我来申请 Brown-RISD 呢? 我可不想放弃自己的梦想,像那个女生一样去了 Bowdoin 啊。带着这样的想法,我来到了我现在的申请 team 这里,因为这里曾经有过一个成功去了 Brown-RISD 的学生。
之后的几个月里,我一边准备着标化考试,一边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时间完成我的作品集。为了做我的作品集,我会每天在工作室从早上 8 点待到晚上 5 点,中午简单吃两口外卖就开始继续手头上的作品。
最终作品集掠影:
上交申请的那一天我发了朋友圈,说希望 Brown 也能看到我对 ta 的爱。
转眼之间到了 12 月 15 日,Brown ED 的放榜日期。那天早上,我不敢自己查结果,就托给了申请 team。坐在校车上,我一边看着天边的红霞,一边想着我三年的努力和梦想就即将揭晓答案了。
8 点,点开微信,准备迎接结果。
两张截图,两个哭脸的 emoji。
打开一看,‘deny’。
我的梦想就这样画上了一个残缺的句号。
如果 Brown-RISD 终究不属于我,那我最后的归宿会在哪里啊。
过了几天,我拿到了保底校的 offer,突然感觉 “the best is yet to come”,属于我的一定会来。抱着这样的自信,在 RD 申请阶段,我申请的 10 所学校里面,8,9 所都是 reach,而且包括基本不收国际生的项目,譬如 CMU, BSA, USC IYA, Cornell Fine Art。
现在想起来,自己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清高自傲,把一切都想得太简单。随着放榜,我从最开始对于结果充满着期盼到后来看到拒信/候补信后逐渐麻木。
我开始上留学生平台,找到和我一样挣扎的朋友,一起互相扶持、互相安慰;我开始看知乎申请问题上一个个最后绝处逢生的答案,头脑一片空白;看着朋友们 ED 阶段结束战斗,或是后来 ED2 找到心仪的学校,我也开始后悔自己没有像他人一样申请 NYU 的 ED2,也许有可能大年初一拿到 offer,开开心心地过年。
Bowdoin 也在这 10 所学校中。RD 选校的时候,我重新想起了 Bowdoin。我仔细研究之后发现,其实这所学校很适合爱好很多,喜欢自然,又很吃货的我 —— Liberal arts colleges 注重通识教育,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注重跨界的思考。
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我从小就认为深刻的思想和强大的知识底蕴是一个杰出艺术家的根本。所以我一直比较 renaissance person:除了艺术以外,我还对化学,天文,哲学,复古都感兴趣。当时要申请 Brown-RISD 的时候说自己不想像那个女生一样被劝退去 Bowdoin 其实只是自己的赌气罢了。
不过真正写文书递交申请的阶段,我总觉得我的命运轨迹会和那个女生重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对于 Bowdoin 几乎不抱任何希望。
给不同学校写 RD 文书的时候,我每一篇都是绞尽脑汁的构思很多遍。等到写 Bowdoin 的文书的时候,我感觉已经有点 wear out 了。那时因为我文书已经写累了,也因为本来对于 Bowdoin 的信念就不那么强,打算放手一搏,不去刻意的构思要写什么,怎么突出我的特点,只按照我真实的想法写一篇文书。
后来我发现这篇文书才我写的最好的一篇文书。
我写到我从小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 用绘画的方式来试图挥洒我的想象,描绘我作为一个孩童对于周边世界最初的认识。当我长大后,我发现艺术不仅能够表现我的天马行空,也能纪念生活中温柔的点点滴滴。
我开始理解永葆青春的方式是一直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憧憬。虽然我慢慢地长大了,我的画风也逐渐成熟,但我心中的那个美好的世界还在陪着我,陪伴着我经历生活的风雨,陪伴我走过生活的百态。
Bowdoin 的作品集传了 5,6 次都因为网络问题没有传上去。一遍一遍的断网让我很烦,但我贼心不死,就决定试最后一次。点下 ‘submit’,1秒,2秒….30秒,终于看到了 succeeded。
除了作品集,我还送了一颗 InitialView 的 virtual star 给 Bowdoin。
这件事情就告一段落,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一直保持着这个秘密,没有和任何人说过我申请了 Bowdoin,甚至试图让爸妈也忘记这件事。我开始在朋友面前提一些我以为有希望的学校,试图让自己忘记对于 Bowdoin 的隐约期待。
中间我做过一个小测试,测试自己今年和什么学校有缘。我截了多张图都没截出认为自己能够转正的北卡,但是我文理学院那里截出了 Bowdoin 的太阳。这件事情我也只是看了看,心里觉得这是在开玩笑。笑过,就当做没发生过。
但是秘密这张纸总是包不住火的。3 月 16 日我的申请 team 告诉我 Bowdoin 要发榜了。
此时已经收了不少拒信的我万念俱灰,试图装作这件事情没发生过,该干啥干啥,并不想去查另一个我以为注定悲剧的结果。申请 team 也答应我可以不查。那个时候,只有我知道自己内心升天焦虑,因为我在逃避现实!
这件事情不会凭空消失。第二天一早,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 Bowdoin decision 已经在 portal 里面了。这让我感到心里非常憋得慌,非常难受,因为我明知道最后应该还是一封拒信但还带着一丝期望。我还是不敢直接去查结果,打开 Reddit 申请论坛,我默默地看了一眼 Bowdoin Hype Thread。
忘掉吧。我深吸一口气,若无其事的和朋友出去玩了,准备回家收 BU 的 offer。万万没想到的是,BU 也拒了。
那天晚上,我和一个小伙伴聊了好久。我究竟在做什么?高中努力了很多,为了自己的梦想彻夜不眠,最后就只能去保底校迎接接下来的四年;极端情况下,我还说自己的能力也只配得上社区大学了。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我的未来可能真的没有我预想的那么好。
那段时间,我还一度以为我曾经幻想过的美好的大学生活,酷酷的人生经历,高高在上的梦,都在渐渐离我远去,甚至关掉了自己的 project,失去了所有的希望。
小伙伴那时候也身心俱疲,但是她还是告诉了我一句话,“you will get into the school that f**king love you the most.”
我不理解。我不能理解。如果 Brown-RISD 终究不属于我,那我最后的归宿会在哪里?
两天后的周一中午,我的申请 team 微信群里收到很多消息,我老妈笑着说我再不拿 offer 就要怀疑人生了。看到这些,我突然兴奋了起来,一种 offer 要到的感觉指引着我。
“Dear Julie, you are in!”
等等…等一下,这不会是在和我开玩笑吧?这是上天什么神奇的安排!
这是当时我脑子里唯一的念头。
我被 Brown-RISD 拒了以后,最终被 Bowdoin 录取,和那个中介劝退的女生得到了一样的结局?这明明是我在申请季开始时最不愿想也不会接受的结局。
第二秒开始,我就觉得这是缘分美妙的安排。
现在如果给我一次转学的机会,我也不会再选择 Brown-RISD Dual Degree。
这不仅仅是因为我认识了来自 Bowdoin 的新伙伴,更是因为我通过这个大起大落的申请季看到了申请的本质。
College is what you make out of it.我不再需要一个录取率3.5%的项目来证明我可以成为一个 outstanding artist。我也不再需要“常春藤”和“全美第一美术学院”的标签来代表自己。一个录取率低的项目的招生必定很主观,被拒并不代表否定我的综合能力。
分析 Brown-RISD 录取的人之后,我发现他们都是大学霸,譬如裸考 ACT 35, SAT 1590,学习能力极强,profile 的瑕疵也相对较少。尽管对于活动方面我很有自信,但与他们相比,学术表现是我 profile 里面的弱项,和他们还有很大的距离。
之前在选择申请这个项目的时候思考的并不理智,看了一些学长学姐的作品集,去了那一次 school visit 就觉得 Brown 是理想主义的摇篮。以为在那里不同的人都为了自己的梦想拼搏着,每天 intellectual 和新奇的事情都在发生着。
直到后来我看了一个学姐写的文章。和我想的一样,Brown 并不像他们所宣传的多元化和自由主义;这所学校非常的好,但不是天堂。他们有着自己的招学生标准,适者生存,并不是每一个特别的人都会受到 Brown 的青睐。我并没有符合他们的标准,仅此而已。
因此,我建议学弟学妹在申请过程中,可以适当抛弃梦校情节,因为美本申请的不透明性决定一个申请者不能完全了解学校的全貌。在申请过程中,只有火眼金睛的招生办才能知道申请者是否适合这所学校。
你可以有喜欢的学校,但是不要有‘非某某学校不上‘的心态。每一所学校都有 ta 独特的优势,都有多种多样的机会。如果你现在就能记住 “College is whatyou make out of it.” 那再好不过。
最重要的是,在申请过程中要做好自己,给自己接触到更多学校、更多机会的能力。在填申请材料和写文书的时候与其去迎合乎一所 “梦校” 所想要的人才,还不如让自己更加优秀,吸引到适合自己的学校。做好自己,对于申请生来说不仅仅是随心所欲。
首先你要在学校里面保持一个好的平时成绩,标化成绩尽量到达目标学校的 75% 以上;然后追求自己的爱好,把自己喜欢的活动做到极致,给周边的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选校方面,我全 reach 的选校单确实很激进。在情势一年年变难的情况下,保险起见,还是建议大家多申请一些匹配校和保底校。18 岁是成人的第一步,学会承担责任也是成长重要的一环。如果做出了全选 reach 的决定,就要心里明白这个决策是自愿做出的,申请季的最终结果也需要自己负责。
最后来谈一谈申请季焦虑。申请季中途很多人会安慰结果不理想的同学,说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don’t give up.” 但是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很少有人会听进去这一句话。
因为之前提到的美本申请的特殊性,申请过程不完全是 meritocracy。但是非 meritocracy 的一大好处就是顶尖资源和大牛不被极个别的学校垄断。
必定有分数拔群、活动出众的同学去到看起来名声没那么震耳欲聋的学校,但是无论去到哪一所大学,都只是你人生的一个阶段。到头来,申请季的结果只是人生很小的一个篇章;人生接下来的路都得靠自己的动力和努力。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即便这一次没有得到很好的结果,以后还慢慢的会有很多机会来临。申请季过后,我发现有同学讨论低分高录的案例,觉得自己努力的更多却没有自己的 peers 录的好。
低分高录的同学被录了说明他们有过人的特点。努力拿了高分做了活动但没有满意结果的同学也不要着急。申请季没有带走你们的学习能力和你们的才华——你所做的所有努力未必给你带来短期收益,但都是对未来发展非常有利的。即便你们短期的平台可能没有 peers 的高,但是你们的学习习惯和才华注定了你们更容易在大学里面学习优异,可以更好地利用大学提供的机会。
因此一切都不坏。
Good luck everyone!
成绩:SAT 拼分 1500,TOEFL 110, IB 38/42 左右
学术爱好:艺术、化学
活动经历:
1. 创建 STEAM(科学,艺术,设计,工程,数学)跨界教育项目Alchemy,和北化大以及美丽科学项目合作,粉丝量 1000+。科学插画作品元素周期图被俄国驻美大使馆的官方社交媒体和 ACS (美国化学会)官方社交媒体所多次 feature,并作为短文发表在滑铁卢大学教育杂志上。介绍科普,科学可视化和设计思想的文章被拉合尔工程技术学院的杂志 Spectra 发表。
2. 化学博客,博客文章曾经被英国化学会推荐过一次。
3. 国际青少年科学杂志 Young Scientist Journal 的艺术总监。主要指导及设计出版刊物,YSJournal 会议海报,以及官方社交媒体图像。曾帮助组织 YSJournal 在牛津,剑桥的会议。
4. RISD 夏校,游戏设计专业
5. 中科院天文所兴隆观测站实习
6. 学校科学社社长以及学生会成员
7. 市级钢琴比赛金奖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