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Alex的美研小栈
申请总结@卡内基梅隆大学
录取专业: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录取结果:
MS ad: CMU、UW(西雅图)、哥大、宾大、UCLA、UCI、USC(CS37)
MS rej: Stanford、Berkeley
基本信息:
专业:物理(光电信息科学)
成绩:WES算法3.78/4.0
语言成绩:
TOEFL:111(S22,W30)
GRE:162+170+4
其他:
1篇SCI一作、1篇国内水论文、3篇SCI在投;1项国家专利;4段科研(UCLA暑研、校内大创、两段国内研究所实习);2次数模(美赛M奖,亚太赛H奖);1段志愿者经历(达沃斯);1段实习(国家电网);还有一段夏校(UCLA),一段访学(KTH);一些乱七八糟的院级奖学金,创行,一个副级队长。
推荐信:学院任课老师+大创导师+UCLA暑研教授。
01申请总结彩票校都跪了,但是结果还是很让我感动的。
我申请的大部分都是MS,只有UCB是MEng,然而还是被拒了。很多学校没开MEng的项目,如果有的话,也要研究一下课程设置到底是不是贴合自己的需求,不要因为觉得申请难度可能会低就盲目申,比如UCB的MEng项目就只有九个月的时长,慎重啊。(听说UCB已经在考虑延长这个项目的时间了,可以期待一下之后的变动)。
大致说一下我申请的学校,在申到的学校里面,感觉ECE的bar最高的应该是UW和CMU,以及玄学校UCLA。时至今日我写这份总结的时候,还有申同专业的小伙伴没收到UCLA的消息,然而我的ad是3月10号之前就来了……UW这个学校超级高冷,招人非常少,CS的MS只招本校,ECE今年录取的微信群里只有15个人,rej在一亩三分地里倒是报了无数。CMU就不用说了,一堆项目招很多人,但是只要沾上CS的边的bar就不会低。
即使同样是申请ECE,基本上也分两种思路:继续做硬件和蹭着EECS关系近转码。我不会推荐要不要转码,我觉得有足够成熟的心理建设之后转不转都是很好的选择,只是如果决定要转码,最好多去搜集一下资料,通过研究官网的选课政策/看留学论坛(比如一亩三分地)/问学长学姐来了解这个项目转码到底是不是友好。有转码不是很友好的项目(比如UCLA,UMich),当然也会有知名转码项目(Duke,Columbia,CS37),还是仔细调查,谨慎食用为上。
关于ECE这个专业,人多倒还是很多,但再热热不过CS。如果想转码的话,到目前为止,我的感受是ECE仍旧不失为一条可以走的转码路线。好好调查一下学校的项目会不会把录取的学生匹配到具体的track下限制选课,如果不会的话,不一定非要冲着CE去。在我申请之前问过朗爷,她的意见是CE只是ECE整个部门下面一个分支,做它的老师不一定多,而且现在申CE的人出奇的多,申请难度已经直逼CS了……我今年申请的感觉依旧是这样的。而且你说,如果你是admission committee的人,怕是也不会乐意接纳背景和所申专业完全不匹配的人吧。想曲线救国的小伙伴们,在学校的这方面政策上可以做做功课;会非常限制track选课的学校应该不是很多,在我申到的学校里,UCLA算一个,其他应该还好。
我觉得我申请里比较突出的条件是论文/国外老师推荐信/语言成绩,排名分先后。
想发论文没啥捷径,主要途径是好好做项目认真搬砖,遇到合适的机会就抓住。不要怕自己做的东西多,说不定你就成一作了呢。一个小建议:如果在写CV的时候论文是在投状态,可以买个域名服务器做个小网页自己挂出来附在CV里,也好让看你CV的老师更好地认可你的科研成果。从这一届申请的经验来看,我是这么做的,好多同学也这么做了,效果不好说有多大,但是可以一试。
推荐信的话,通常都是跟老师做科研,一段时间之后进展顺利,老师和你相互认可,然后聊天的时候问一下,就水到渠成了。这里可以讲一下我的厚脸皮经历,我去UCLA一开始只是去上个夏校,但是可以借F1身份在校内待一个多月。我是因为当时在应该申请暑研的阶段没有特别专心地发邮件找老师,所以不得不再次曲线救国(当时考GRE去了……请大家以我为诫,不提倡这样,我是说如果实在没办法了可以这么试一下),在第一周结束之前疯狂给和自己背景有关联的老师发邮件约面聊,居然就这样的成功找到了合适项目进了实验室开始搬砖了。其实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只怕有心人嘛,伯克利哥大的夏校之类的同理,能在人家学校待那么久,为什么不进实验室更深地感受一下呢,也可以更好地帮你思考到底要申MS还是PhD,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到底是不是适合之类的问题。假期带我的老师很热情地给了口头offer和推荐信,感恩。
另外一点,虽然找国外教授要推荐信推本校/关系很近的学校(比如加州系内推)的确非常管用,但是可能是有风险的!回国之后尽量不要断和老师的邮件联系,要不然老师在几个月过后真的有可能忘了你是谁,或者忘记答应过你什么……
写文书相关的事情,我觉得找中介/DIY都行,依据个人性格而定。CV没什么好建议,格式整齐漂亮一点,其他的就都是你干过的事情了,实实在在的东西也没什么活动的余地。SP的话,我觉得尽量挑“能展现出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方向,为什么要继续进行深造”的事例来写,而且在写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在行文里塑造你的心理变化过程,一步一步坚定了你踏上这条贼船的决心的那种。争取让看到你文书的人觉得,这个孩子超笃定的,用了大学四年的过程坚定了这个决心,“我就是要去你们学校的这个专业,我超爱你们学校的”,这样会比较好。虽然SP也就是给学校讲了讲你干过什么事情,个人认为还是比较忌事迹没有层次的堆叠的。
还有一些我在申请过程中感受到的杂七杂八:
哥大可能会在申请ddl之前发ad!虽然它没说自己是rolling!而且发完这波ad之后筛选要求谜之变高了(从一亩三分地里报rej的情况来看)。我哥大的ad是2月就拿到了,在我开心地问我的小伙伴有没有拿到ad的时候,他还没申呢……然后申完就被拒了……被拒了……后来拒这一波的人看起来条件很有可能比之前录的人都好,很谜,要小心啊
关于递交资料之后可不可以在后续Update,我申过的学校里,只有Stanford和Berkeley是不可以的。其他的学校,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发邮件给小秘/直接在申请系统里更换CV的方式来更新资料的进展。如果在出结果之前发了新的论文或者有别的实习之类的,大可以加进简历更新一波,别吃这个亏
想申CMU的别只记得ECE,别忘了INI……我就忘了……
想转码的小伙伴别忘了还有CS37这个项目,详情见USC相关网页,不是很难申,工程/理科背景+一点稍微相关的经验我觉得就可以试一试。
02语言考试TOEFL
阅读听力应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方法,就不赘述了。
具体说一下作文的部分:
综合写作我认为应该做到:a.逻辑清楚,听明白看明白,不要遗漏或者表述偏差;b.几段的表达不要过于重复。
在我刚开始写综合写作的时候,写着写着就经常会因为和之前写过的段落要表达几乎相同的逻辑关系而卡住,努力在语料库里找和之前不一样的表达……多卡几次……就凉了啊
我解决的方式是,找出常用的逻辑关系,自己整理出来,每种逻辑关系都牢牢记住起码四五种表达方式;除此之外,常用的动词也最好找一堆同义词记住,比如“阐明”“反对”这种每个材料几乎都会用到的词,不光要记下来,要写下来,天天看,练几天写作就看几天,争取上了考场不会因为这种烂事卡壳,把自己该用的临场发挥能力都用到真正的内容上,写出好文章来。
至于独立写作,我自己进行段落架构的思路是:
第一段先综述一下现在存在一个XXX观点/现象,有些人觉得XXX,另一些人觉得XXX,而我觉得+一个明确的观点,站正方或者反方某一方。之后的三段结构相似,逻辑是观点+原因+对原因的解释+例子。
我个人的意见是,对原因的阐释也是逻辑能站得住脚的重要前提。一个简单的栗子,你说在学校里修健身房是好事,因为学生参与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那么为什么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了是好事呢?可以说,因为身体健康,精神充沛,工作效率高。这样补充一下,就是我指的“对原因的解释”。这么做就是为了在巨大的篇幅限制下稍微展示一下“我是有逻辑的!我和辣些只会套模板的人不一样!”(虽然为了省时间,模板还是一定要套的,噫)最后写一个总结段来下结论。
你看托福写作就是这么好糊弄的,甚至可以不用正反观点讨论,甚至不用举叫得出名字的例子,完全可以举“我的叔叔李华”这种,它真的就是个语言考试。我之前强调了这么多很框架的东西,就是为了让它们不要占据你的时间和脑细胞,让它们在反复的长期的练习里,都变成意识里的东西,到了考场上,把精力都花在语言上,一个托福写作意外满分的老学姐只能帮你到这里了,其他的靠你多练呀!
GRE
GRE方法论是最多的,我就不写了,主要是因为,我也没有方法,我觉得V想拿高分,只能背单词,别问“单词那么多真的都要背下来吗”,没错,就是都要背下来。
而且语言考试只是写在CV最后的两行字,答应我T和G千万不要考太多次花太多精力好吗?不要裸考摸底,一旦决定要考试了,就务必好好准备,不要把时间精力全都用在语言考试上,毕竟这只是一个门槛,时间宝贵,还有那么多实习科研要刷那么多论文要写那么多东西要学啊!
03 结语
准备申请这三年肯定是很累的,就算累也不可能放弃,只能一直哐哐撞大墙这样子。我过去的三年一直在头拱地搬砖,天资普通,能力也很有限,很多事我不一定能做到的。但是想想还有这么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不把它们都做好呢?
首先头要铁,其次别闲着。话多如我,说这么多,我们再想帮你,最后还是要靠自己呀。但是,有什么不明白的,还是可以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累了,委屈了的时候,虽然好多学长学姐看起来都忙忙的凶凶的,但是都还是愿意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其他的,就加油啦。
老学姐在这里衷心祝你,一切顺利,心想事成。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