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是人赖以表达、交流、思考的基本工具,更是理解本民族文化的钥匙,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了深入的理解,才会真正理解自我存在的根本意义。所以,母语的学习是极为重要的,而对于在中国的国际课程中的学生来说,中文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际课程的学生在中文学习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有些学生和家长不重视中文,认为既然将来出国,中文的学习与学生利益关系不大。
其次有些学生不喜欢中文的学习。我发现一些孩子,由于长时间接受网络文化和日本动漫的影响,对传统形式的文学文化,提不起兴趣来。只要写文章,一下笔就是日本动漫人物、日本神社,甚至思维也被异化了,这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
另外,学生们对严肃文学的厌烦,也似乎是一种趋势,他们对本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冷漠令人担忧。《红楼梦》《水浒传》这样明白晓畅的白话作品,学生们读来昏昏欲睡,何况文言呢?所以情况并不乐观。
那到底学习母语的重要性何在?我有三点看法:
世界上不论何种文化,都是让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的。国际课程中的学生,不论将来是否要定居外国,培养对自己民族的热爱是必需的。
对于学生个人而言,这种对自己本民族的热爱,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会妨碍其拥有世界性胸怀,只会让学生培养出一种高尚的情感来,这种高尚的情感足以使人获得极度纯净的心灵。
因为爱国爱民族,是人类最为无私的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是最能陶冶人的性灵的。有人说,国际课程中的学生大多数都要出国,很大一部分学生可能就定居外国成为他国公民,这种对本民族的热爱有何意义呢?会不会成为学生融入新民族、热爱新国家的负担呢?我想这种担心是不需要的,因为只有一个具备爱国主义情感的人才能热爱新的祖国。
试想一个不爱自己本民族的人,又怎么会真心去热爱一个新的国家呢?
对于国家而言,让学生通过母语的学习来培养爱国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当年为了推翻满清,孙中山先生在北美、南洋募款,只带一张嘴,空口无凭,可华侨却群起响应,而他们大多已经是定居国外几代的人了,之所以如此心系祖国,就是因为有民族的文化作为纽带,这种纽带联结了所有华人。也正是这种民族的精神,多次挽救了中国大厦将倾的命运。
国际课程的学生,不论将来去哪国留学或者定居,自己国家的文学文化,一定要有充分学习。首先作为炎黄子孙,学习本国文学文化就是自身的责任。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极为珍视自己本国的文学文化,中国有这么丰富优秀的文化资源,我们更不应该忽视。
阅读和掌握几种乃至数十种中国经典,绝对是每一个受教育的华人所应当努力做到的。自己的文化连自己人都不重视,那这种文化就会消亡,文化消亡,民族的消亡也就指日可待。我们决不该坐等这种情况的到来。
再者,努力学习本国文化的好处是将来不论在哪,不论学生的人生到了什么阶段,都可以涵泳于本国深厚的文学文化中,其精神感情都会有所依靠寄托,我想,这一点,是层次较高的人都需要的。
我们往往看到许多成年人在牌桌上、在酒吧里、在键盘前虚掷光阴,很多人每天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无聊”。这样的人,就是不懂得阅读的真意的人。
阅读可以使平凡琐屑的人生得到升华,可以让你与书中那些伟大的灵魂产生交流,这种交流,很可能是终你一生,都无法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我们试想一下,窗明几净,阳光一米,手抚书卷,幽香扑鼻,书中的伟大灵魂跃然纸上,而你正对之清谈,这是多么美妙的事,难道不比与喧闹嘈杂的市井笨伯来往雅致得多吗?要知道在被电子产品污染的当今世界,我们的人生需要这样的净化,我们需要思考的空间。
当前,我们的大脑,被太多无用的所谓信息充塞着,所谓的“信息大爆炸”,换来的只是浮躁和庸俗。数码的世界,到底有多少信息是有利于我们心灵的?到底有多少信息是我们的人生真正需要的?这一点,我们需要在自己内心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什么是永恒?这样深刻的问题在我们的时代,已经无人提起。我们只能想到“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当广告商们用铺天盖地的广告将价格等同于格调,将物欲与情感相提并论,将哗众取宠与特立独行混为一谈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已经异化到了空空如也的地步。但人不能这样活着,人需要物质生活,更需要心灵生活。
我们国际课程的学生,很多都是成年后方才出国,虽然他们并未察觉,其实本国的文化对他们影响已经很深,总有一天,在异国他乡,他们会察觉到祖国文化对他们的影响。
有许多华侨,少年时代背井离乡,直到两鬓苍苍,才回到祖国,大半生的国外生活,尽管在日常生活习惯上改变了他们,但他们的内心,依旧向往着本民族的故土,向往着他们少年时代的一丝记忆。
为此他们保留了许许多多故乡的文化传统。因此,海外华人在文化上往往是比大陆要保守得多的。很多华侨,在家中都藏有祖国的书籍,也都会让子孙学习本国的文化,因为他们知道,华人的精神寄托始终是中国文化。
人类的文明,是有相通之处的,就像巴别塔的传说那样,也许人类本是一家。同在地球上,不可能有一个民族的文化模式与其他所有民族截然不同,以至于他人完全无法理解。相反,你总能通过学习一种或多种民族的文化来帮助认识另一种文化。因此一种文学文化的学习,所培养的能力自然可以迁移到其他文化的学习与研究中。
有些同学在外语学习上的成绩很好,我们可以很想当然地推断,他的中文成绩也不会太差。而如果一位同学的中文成绩很好,那么他的英文也不会很差。为什么我们敢于如此推断,就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几乎是必然的。我们举几个名人为例:
语言文字学家赵元任先生读书时代中文、英文都是很棒的,考清华官费留美时,名列第一。胡适先生也是如此。钱钟书先生,他的父亲钱基博是国学大家,因此他从小中文基础很好,因此后来考清华的西洋文学系,英文也是一级棒。
这说明,中文的学习不但不会影响外语的学习,相反,还会促进外语的学习。事实上,外语的学习必须以母语的学习为基础,外语的精深程度更需要依赖母语的精深程度。
那究竟为何母语的能力能够迁移到外语的学习上呢?除了上面讲的人类的文明的相似之外,语言的本质有相通之处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学习语言,不外乎字词句、语法、发音、书写。
中文虽然在很多方面与外语有着很大的差异,也不是相近的语系,但语言的学习者依然可以触类旁通,将在中文的学习中所学到的语法理论和文字知识,运用到外语的学习中。这样说的其中一个理由是中文学习中所学的语法体系,本就是前人从英文文法中借鉴而来的。
定状表谓补名动形代虚,都是清末语言学家马建忠从英文语法中借用的,经过王力、吕叔湘等文法学家的修订完善,才成为今天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
因此学习中文所学的语法概念,当然可以迁移到英语的学习中的。所以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母语来掌握外语。比如说,在有了一定的单词基础后,学生很容易翻译一些句子。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对外语的实际运用。
所以,母语的学习,不但可以培养自己的民族精神,还可以陶冶情操,使自己在人生各阶段都能够把握自我,精神有所寄托,又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掌握外语。因此,国际课程中的母语学习,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