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学长有话说”话题
话说”话题
“为什么你的硕士只有一年多时间?”“一年多时间真的能毕业吗?”“看起来像假的硕士…”【坊间传言,读英国一年制硕士很水?】来谈谈你的看法吧~
(PS:英国大学硕士课程不同于国内,课程分为授课式和研究式,其中研究制多为2年制,而授课式多为1年,学制较短但课程非常紧凑。)
英国一年制硕士,在坊间也叫 “水硕” 。
哪些大学被“水硕”冠名?
传闻都是英国非G5、非TOP10、商科一年制居多、
传媒语言教育等专业有时也会被歪打。
不是瞎扯,相信以下的评价,
小伙伴们或多或少有听闻过:
(知乎某匿名用户)
(班上60%都出国但自己没出国的一学生)
(回国留学生的同事)
(认为大家说水就一定很水的匿名用户)
所以坊间很多人对英国一年制硕士看法大多是:
不通过考试申请就行,有钱就行,
一年太短学不到东西,混学历而已,
毕业也什么都不会,所以,水得一塌糊涂!
看完我们笑了...
确实,英国大学不用考试申请就能上,
但申请主要依据是大学四年的所有科目的成绩;
学费是很高,一年十几万,
但不见得有钱就能拿到学历证书,
也有人很富有但连基本的门槛也进不去。
一年学习时间可能学得东西不多,
但给你三年未必也能学出什么东西。
在淘宝购物评价中,
我们知道只有购买了宝贝的人才有权限评价,
因为他们最能真实反映宝贝的好坏,
而那些没有用户体验度的评价,
有被洗脑刷单的嫌疑。
所以,来看看那些学生在“水硕”都干些什么…
永远也找不到我:开课第一周。几乎每天都是七点后才能回家。十一月前要写四篇论文。然后明年一月之前还有四篇。从图书馆回家都是小跑到车站。时间不够用,真的不够用。
英国 Sussex Yoda:英国的硕士,特别想说一下G5,我觉得G5牛剑就不必多说了,多数都是mphil 学位,毕业论文都是两三万字起跳比别的大学高出近一倍,并且密集的作业还有考试,考试的形式也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论文,难度可想而知。伦敦大和SOAS有一些硕士专业很有意思,比如我申请的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在第一学期有去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相关领域实习的机会,非常的有意义。
SOAS的话,我选择的是gender and sexuality ,在伦敦个大妇女援助中心特别是女性难民援助中心实习是必修课…我觉得学习的意义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是是否可以学以致用,是否可以真的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否培养了一份社会责任与意识,我觉得至少英国的G5院校做到了这些。
你会喜欢这操蛋的生活:坐标华威大学,每节课上课前都要读六十多页英文文献 一周阅读量赶上国内大学四年阅读量 熬夜成狗 打印太贵天天对着电脑读 那个皮肤毛孔掉头发 谁说英国水我真的要打人了。
英国-卡迪夫-糖酥:每次讲到去英国留学,很多人就觉得英国一年制的硕士很水,但真的很多事情要经历才知道。比如大家谈之色变的论文的Deadline。我们大部分学生大部分时候其实都是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准备,搜集整理资料,写outline,并不会拖到很后面才开始。
但是在完成的过程中,随着教授的课程深入,你需要不断修改,甚至到后面你会发现要完全推翻自己先前的观点。所以大部分总会拖到截止日才能完成,而且后面几天经常熬夜通宵,生活作息全乱了,头发大把大把的掉。没有论文的科目,几乎都是需要考试的。我们学校平时tutor的小课是一天内会重复上几次,大家选择不同的时间去。因为可以重复听,我们经常听不懂就去别的时间蹭课,有时候同一门课会熬一天。
教室总是坐不下,可我们还是愿意挤一挤,多听一遍。我们每到考试周就开始疯狂刷题,那种很大很厚的练习本还有A4纸都是买一箱然后整个宿舍一起用,很快就用完了,墙上也订满了各种草稿各种推演过程各种数据…还有做Bloomberg的时候,那一个月就差睡在机房了,吃饭什么的都在外面咖啡厅解决,因为全专业都要做,每天还得早起去抢位置,大家有不懂的就去别的组请教。经常几个组负责同一个part的人一起讨论研究,到后面认识了好多之前都没说过话的同学…
久途与十年:开学周就六本资料要读 一周大概三天课剩下两天全泡在电脑跟前读老师给的reading list累如狗各种group report, presentation ,individual essay,report,exam说水的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终于收到offer啦:我在格拉 虽然一周只有两天有课 但是另外的时间全都要用来泡在图书馆提前看书 读老师给的书单 有时候还看不完 所以我也不明白那些说英国硕士水的人 到底是怎么过来的 我们班的大部分中国学生 都过着上课听不懂 下课随意浪的生活 可能这就原因吧
蔡家阿呆不能放弃治疗MASA:真的很难睡到觉!图书馆都呆到深夜!超多论文…讨论…reading list…读不完死路一条…
Jane_中二少女:之前看一学期只有三门课啊好轻松啊 可是来了发现每门课都有lecture和seminar 每个L和S都有自己的reading 只看core不算further的话也有3~4篇每篇至少20页 而且我们专业从一开学就要做final dissertation workshop 再见了
不饱不冷不思欲的斯嘉丽:正式上课第一天、布置了一百多页的reading,然而我特么读了还不知道在讲什么 连我们班英国姑娘都说confusing...我还要找工作,今天刚刚听了一场Deloitte的,接下来tutor meeting、workshops、每周有seminar、我们组有个大project,嗯、整个Autumn Term就两节,然而内容前两周就差不多以上吧
舒克T-Mac:一周七天,睡眠时间加起来不到30个小时!谁他妈说水的自己来感受一下什么叫生不如死!老子高考和考研都没这么要命!
光影湿:当每天看课件到深夜,第二天又拿着新打出来还带着温度的课件又去上课时,真的觉得没白来学习,除了高三这样看过书,仔细想象好像真没这么仔细的学习过了…
mini-tu:我本科时一两个星期用一根水笔芯现在三天一根
黪绿青年Kiki:我们老师说,提醒大家在巴塞罗那玩的时候小心不要丢护照,但是你们专业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去巴塞罗那玩,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
奶香的KKK:有些人读书不多见识浅薄还总能想像力无比丰富去嘲笑别人大学水 我们tutor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remember library is your real home and your accommodation is your second home开学两个月两篇论文一个coursework三篇essay,还水吗?
十方絕妙:不水的reading list读都读不完每天赶着上课图书馆或者回宿舍看书 也有水的天天玩我也不知道他们考试论文咋办…这个只有自己体会过才知道 还是看自己想不想学
BoBo:大部分都是自己水 ...而不是学校的问题。一周八节课 材料根本读不完 还要写essa请你水给我看。
等一艘船:我是觉得不水啊…为了看完每周的reading list不上课的时候全都在图书馆看书啊…开学的时候我们系主任直接说了毕业前不要考虑出去玩了 根本没时间
克莱尔:说水的你来我大华威读读,包你站着进来坐着出去~英国 布里斯托大学 Max:国内(上海大学)和英国(University of Bristol)最大的差别不是语言,而是对学术的态度。
我的本科是在上海大学度过的,大一属于经管大类,未细分专业。大二专业分流进入经济学院,大三时确定为金融专业。本科期间学业上压力最大的时候还是大一,主要是当时未定专业,最终的专业分流要根据高考成绩和大一成绩排序录取。
平时选课也是成绩高者优先入选,成绩低且没人帮忙占课的就只能“挑剩下的”。但其实除了高等数学这些理科课程之外,难度并不大,听讲座的心态上课,做例题的心情写作业,考前再背背重点,拿个85分甚至90分的成绩都不难。出国后也和其他在上大读研的同学交流过,研究生期间除了导师有额外任务外,多数人的学习基本延续本科的节奏。
英国留学是在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和国内的差别,除了上课英文听着吃力以外,就是那几乎不可能读完的推荐阅读书目。反正我每个学期的阅读目录都没有完成。记得任务最重的一次是一周要读300页A4纸(五号字,单倍行距)。
考试嘛,自主性强了很多,老师绝对不划重点,全靠自己从往年考卷练手感。通常是6解答题选做4题,每题涉及不同模块的知识,也就是说,考试重点是自己定的——只要你有信心,可以只复习四个模块的知识。
最大最大的区别还是写论文,不仅仅是语言上的区别,最重要的是,不管在格式上还是内容上,布大对论文的要求比上大高了很多。本科时候,花半天随随便便上知网整理些资料凑出一篇都有80+的分数。在布大,要用在国内写毕业论文的态度写课程论文才有机会上70。
我在布大第一次写课程论文的时候也是按照在上大能拿85分的标准写一年下来,我最高的一篇课程论文也就82分(阅读十几篇文献,算了2天的模型,前前后后用了一星期)。最后的最后,多数大学的学习是比较自由的,是干是水主要在自己。
无止境的论文、读不完的reading list、
预习+复习时间大于上课时间、
埋头苦读、图书馆爆满…
是留学读研的真实境况。
不正当旷课10天以上会被通报内政部
取消签证遣送回国,
毕业率70%以下的学校占大多数。
都是压力啊 …
再说是“水硕”,真有点过意不去。
但即使学业繁重,
依然有一些学生各种欧洲地标打卡,
兼职代购,晒美食晒风景,朋友圈道一句:
我在孤独的伦敦想着你~
等到了期末,默默的递上节日的问候:
亲 能买论文?
所以,一个留学生水不水,
主要还是看他自己,和学校没多大关系,
以后请不要一竿子打死说“水硕”,
请判别“水人。
最后,是 Hooli student 正儿八经的答疑时间:
1.英国硕士课程如何分类?英国大学硕士课程不同于国内,分为授课式和研究式课程:授课式多为一年制,是以教学为主的实用性专业。一般分为三个学期,第一、二学期以授课为主,第三学期撰写学位论文;授课方式是大课、专题报告和辅导课等形式。
研究式多为两年制,是以某一研究课题作为主要目标。学校将指派一名导师监督研究工作,导师仅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而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己进行创新性研究,最后完成一篇3万~5万字的学位论文。
2.英国一年的硕士学历在中国认可吗?中国教育部和英国教育委员会是签署了相互承认学历协议的,因此只要去就读的英国大学在中国教育部认可的海外院校名单上,取得学位后就可以认证。
3.英国硕士的申请时间?通常情况下,英国大学一般为每年的9,10月份开学,但多数大学在招生信息上并没有明确的注明申请截止日期。
虽然大多研究生学位申请全年都可进行,但申请的最佳时期还是在当年的9月份来申请次年9月份的入学,也就是提前1年时间进入准备和申请的阶段是比较合适的,或至少要提前半年的时间,因为大学处理申请的速度通常为4―8周,有些名校或热门专业甚至需要10―12周,尤其是商科等热门专业录取名额有限,只有尽早申请机率才会更大。此外,一些特殊课程会定有申请截止日期,例如医学专业,应事前核实清楚。
4.中国人多就代表项目水?现在出国留学人数已经超过50万,而国外的好学校也就那些,再加上中国人多偏爱金融、经济等商科类专业,某个学校某个专业中国人扎堆很正常。虽然同学中多中国人,但项目水不水还得看授课内容和教学质量。
而且很多看似中国人多的项目,那都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太优秀好吗?数理化的知识华人比大部分欧美人都学得好。像全球排名第二的哥大金融工程项目,今年一共收了60人左右,其中有40多人是华人,占了三分之二,而这40多人中有22人是大陆本科毕业,全部来自于清华、北大、上交、复旦等国内一流名校。你能说哥大的金工项目很水吗?
转自Hooli 留学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