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数学 物理 Further Math
托福: 110 ACT: 34 IB预估分: 42+2
SAT II:Math 2 800/ Physics 800
托福:高一那年的12月到了105,高二升高三那年的暑假三刷才到110。
ACT:高二下的4月33,6月34。
SAT 2:高二下的5月,Math 2 和 Physics 都是800。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发现,我的标化几乎都是在高二下赶出来的,这也就是我说那时“任性”的原因。在一开始准备标化的时候,我没太当回事。托福初三升高一的暑假准备了一下,开学之后就没上课,每天自己练练TPO。一刷出来以后准备来年12月二刷,但来年12月我又在忙我高能天体物理的课题,没有很认真地备考,所以二刷还是105,只能等升高三的暑假再三刷。三刷的时候又赶上IA、EE之类的,刷的也不是很用力,最后超低空飞行飞到110……
ACT也是类似,高一升高二的暑假学了两个月,开学以后就开始忙物理课题了,于是在接下来的4个月里一!点!也!没!碰!直到高二寒假的时候才想起来好像还有ACT这么回事,再不弄就来不及了……感到了一丝焦头烂额的我赶紧跑到补课机构模考摸底,摸了3、4次左右都在32,感觉稳一点了。接下来4个月里有针对性地提升了我的阅读和语法,在6月hin勉强地冲上了34……
SAT2倒是没有很愁,毕竟数学物理是我一直有在很认真学习的学科,而且因为课题的缘故学的非常超前(和学校进度相比)。我高二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HL Math Core 和HL Physics+4个Option 全部自学完了。所以,我第一次看到SAT 2 的卷子时,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在四个都很重要的前提下,如果只能4选2怎么办呢?我不能给什么百分百有效的solution,因为我自己的时间安排的也不是很好。不过我有听说一些学弟学妹的“错峰”做法,还是很值得作为参考的:高一把重心放在语言关上,为标化打好坚实的基础,能刷多少题刷多少题,把能考的都考出来,同时花一些时间在专业方向的探索上。高二的时候重点做IB和活动,有了高一的标化底子,高二压力就小多了。
但是!但是!关于时间安排这件事是没有最优解的!如果高一把时间都放在标化上也是有弊端的。如果你想做学术研究的话,高一压力还不是很大,空余时间很多,很适合做具有理解难度的学术探索。有这一年的铺垫将会让高二的科研更加坚实牢固。高二IB一上来,适应IB都够呛,你可不一定愿意在苟完IB后,再苟上2小时看whatever导论了……
后来收到IC理论物理本硕和Cambridge物理本科的conditional offer的时候我超惊喜的!不过说实话,虽然我没有特意准备面试和笔试,但是我还是有自信地说这个结果绝对不完全是运气。我从高一下就开始自己啃天体物理导论,我研读过的课本、公开课、crash course、科普读物、专业的公众号文章、导论、技术文献也还算不少,物理和数学上基本上花了所有我能花的时间。这个结果之于我不是什么特殊的荣誉,我也并不觉得它让我和其他一样努力的同学有什么不一样。当我看到UCAS track上的更新结果时,我听到了一个声音:看,人还是应该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或许生活不一定永远都会让人实现理想,但它也不会总是辜负赤诚的心嘛。
关于课外活动做什么的建议,我只有一条:不论如何,就算你是功利地为了升学,也千万不要做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事。
我个人不觉得有功利心就是错,人多多少少都是有的。如果你决定所有的活动都要为了大学而做,那也无可厚非,这只是一种personal choice吧。但即使是这样你也不能做你完全不感兴趣的事!功利地说,你完全不感兴趣的东西肯定做不好的,到时候搭上时间又没做好你岂不是很亏。再说,就算你做的还行,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感悟也少之又少,写不进文书的呀……如果你觉得为了进好大学,你要做个物理课题,虽然你对物理一点兴趣也没有。Fine,选一个你还比较感兴趣而且能做的研究话题,这样才是最高效的,说不定你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不过,我个人并不是很认同功利地为了大学去做活动。我的课外活动完全是凭自己喜好来的,完全没考虑过大学会想看到我做什么。我的活动列表里有物理方面的学术活动,有体育运动,也有我自己的文学创作。做这些活动真的不是想着要靠文学方面的经历来从众多理科申请者中博得招生官的关注,而是我自己真的喜欢。我初中的时候就喜欢给爱听的歌填一版自己的词,也参加过青年文学杂志的新人文学大赛。高中的时候也自然而然延续了这些爱好,并且多添了写诗这一项活动。我从小就是不爱吃的菜一筷子都不会动的,所以不感兴趣的事我也是一分钟都不会浪费在上面的咯……
这里再补充一个我的个人观点:我去年看到有人说要刻意在活动清单上回避一些typical的Chinese student activity,比如说小提琴、钢琴、画画之类的,最好多一些western style的艺术和体育活动,因为招生官看腻了千篇一律的中国学生特长。对于这种想法,我觉得非常不可理喻。不管是不是真的,我认为有多少人喜欢做一件事都和你“应不应该”喜欢这件事没有关系。喜欢没有“应不应该”,喜欢就是喜欢。你要是觉得很cliche的活动你不想写,你可以不写,但是你要是真的喜欢,你就应该去做。此外,一个活动cliche不cliche其实在你自己。我哥很喜欢弹钢琴,看到琴怎么着也得扒拉两下。他毫不避讳地在活动列表和文书里都写了这件事,也没有影响到他录好的大学啊。
提醒也只有一条,针对想要做理工科课题的学生:现在有很多补课机构和创客公司有带学生做课题的项目,一人交5万至8万不等的金额,就会有一个超级大牛的导师从头到尾指导你写一篇超棒的论文。不否认其中可能有好的项目,但是有一些是打着幌子骗钱的。看到这样的项目,如果想去的话一定要多方面打听一下这个项目具体怎么样,千万别上当。
我没去喜欢的大学参加过夏校,也没探过校,主要是没时间。有空的话我觉得还是可以去看看,和招生官刷个脸也不错。这么做的意义呢……对申请应该是没有决定性作用的。而且你去那里看看也只能看到一个那所大学生活的一个截面。不过,我倒是听朋友说过,实地考察以后被学校丑哭了,不能容忍,决定不申了。如果你很在意学校的环境、交通和天气的话,这倒是择校的一个可能有用的地方。
择校的建议:你喜欢哪所就申哪所,这是你的个人选择。如果你爱上了Princeton,不要羞涩得觉得它ranking高,申!如果你爱上一个综排靠后但专排不错的学校,不要在意世俗的眼光,申!如果你一下子爱上了很多学校,每一个都爱的掏心掏肺难舍难分,只要你有足够多的申请费和充分的写文书的时间,申!
早申请的建议:关于早申请怎么择校,更加专业的分析文章我们学校ccp和各大留学公众号上都有,我一个门外汉就不班门弄斧了……我的策略是,申上最爱的,申上我应该能进的,申上我觉得90%能进的。这应该不是最好的策略,最好的策略么,喏,去那些最专业的公众号看看。
我的室友兼好朋友曾经和我聊起过:“主文书简直就是写短篇小说。有故事性还不够,还得有能够吸引阅读的叙述结构,最好还有深刻的人生意蕴。” 开始写之前,我查了一些文书样本,被深深的震惊了:有人身世凄惨如二泉映月,有人父母家暴酗酒吸毒离异,有人在桌子上做个泰勒展开就能看见人类千年的知识洪流滔滔不绝奔涌而来,有人在游泳比赛前自比作古罗马大将展开一幅宏伟壮阔的历史画卷。在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中,我第一次感受到我自以为光怪陆离的16年人生原来是这样的平淡无奇。
作为断断续续写了3年小说的业余小说作家,我神圣地提笔,决定写一篇以我为原型、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英语微小说,通过结合具有浪漫色彩的场面描写与充满剧烈冲突的内心独白,塑造出一位坚持不懈、勇敢探索自然科学之真谛的追梦少女形象。正如《围城》中苏文纨想象中的自己是“艳若桃李,冷若冰霜”,我幻想中的自己,是集深沉的思考与轻盈的想象于一身的一位奇女子。只有兼具这两者,才是一个在思维层面拥有蓬勃生命力的存在。我希望那个坐在某大学招生办阴暗小角落里的招生官在看到我文书的第一眼,就能感受到我灵魂中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惊艳,然后不顾一切想要录取我。
于是,我动笔了。在过去3年的小说创作中,我从未像那段时间一样高产,或是那样呕心沥血地设计和打磨一个故事,或许是因为我要写的是我自己,而我想要别人看到我最好的一面。但是,用第二语言写出的故事果然还是逃不了巴别塔的诅咒。我看了为之潸然泪下的故事,在熟悉我的老师朋友那里都是“ 蛤?” 此外,想要将深沉和活泼融为一体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写过“伊甸园”外的狂风暴雨和荒原上延绵千里的火把,写过客厅里凝固成冰块的空气和如玫瑰般盛放的超新星遗迹,写过神偷奶爸3里用糖果引诱独角兽的小可爱安妮丝和在梦里切原子核咬夸克的男神丁仪。这一个个故事中,有的苍白,有的沧桑,有的明媚,有的梦幻,但他们都无一例外地矫揉造作。在我强行让ISEF失利的自己走上子虚乌有的天台,回忆飘回8岁一间子虚乌有的画室后,我最敬爱也最了解我的老师P先生说:“够了,我觉得你误入歧途了。你这样的人,一撒起谎来让人感到惋惜。你为什么非要撒谎呢?”
我停笔了一整周。我开始盘问自己:“你为什么非要撒谎呢?” 然后我深深地意识到,这是因为我看了那些别人的故事。他们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所以我害怕自己太平凡,平凡得被扔进招生办翠菊的简历堆里就再也分辨不出来。可是平凡是我的问题吗?我就是有一个美满的家庭,生活在发达的一线城市;我做数学题的时候从来不瞎想八想,最不喜欢需要耐力的体育运动。我跟他们根本不一样,怎么可能有和他们类似的故事?再说,几万个申请者里难道个个家里都重病,个个都会因为一个公式徜徉在人类历史中无法自拔?怎么可能。像我一样普普通通的人一定还有很多,他们要怎么办呢?
那一刻我忽然领悟了,或许大部分人都是平凡的,而他们在努力做的,是寻找普世的平凡里那一抹不一样的亮色,那一笔真正定义了他们是谁的笔触。所以,我不必故作深沉,也不用装疯卖傻。那个最本质的我,不是高尚惊艳地让人无法接近的奇女子,而仅仅是一个爱唱歌爱打扮爱写东西、喜欢物理数学的小姑娘。她每天嘻嘻哈哈,真诚地赞赏,坦率地咒骂,能接受所有有道理的东西,可以为了一口酸汤肥牛走上2公里路,也可以为感兴趣的课题做到凌晨4点。
可是,这样快活度日的小姑娘也有过很多烦恼,比如说高二的时候,她想变成一个男人。
想起了这件事,我脑袋里那个装满记忆的瓶子突然开始咕咚咕咚地晃动。木塞“噗”的一声打开,回忆就像流水一样流到我眼前。那时候的我总觉得没人看得起自己。他们说我一个小姑娘学物理真难得。他们说就凭我高一那会儿的物理数学,以后怎么可能念物理专业。他们说我充其量是个科幻作家,而永远不会是个物理学家。可他们怎么没这么说过那个想念物理专业的男孩子啊?为什么他们簇拥着男性STEM领导者,却要对STEM社团的女社长嗤之以鼻啊?难以言表的仇恨在高二的我心中燃起,这种仇恨即使时过境迁,对于今天的我仍然难以释怀。我曾经以为这是因为我是一个女孩子的错,因为女孩子在STEM就是弱势的象征。那我该怎么办呢?
有了,做个像男人的女人不就完了?
从此,我就开始拒绝裙子和蕾丝边,买男生的尾戒,穿中性的衣服裤子,喷男士香水。我疯狂学习。我迈开大步,昂首挺胸地走,想象自己是一个男人。我每天跑16圈操场来锻炼肌肉线条,因为有肌肉看起来man……
记忆细微的枝桠在一次次回想中变的愈发清晰。一年前那个装不像男孩子的傻姑娘正穿着一身黑,披着熟悉的仇恨、迷茫和偏执,从一片黑暗中向我跑来。我看见她在奔跑,在追寻,在呐喊,在流泪。她跑步的姿态很打动人。她太特别了。她只能是我。我在回忆中红着眼睛,一边抹眼泪一边写文书。
这篇文书很快就写出来了,没有一点卡的地方。后来改了两三次就定稿了,出乎意料的快。传上CA以后,我感觉自己心里莫名轻松,好像甩掉一块大石头一样。有一些我未曾察觉、但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包袱,我终于放下了。
这个事情之后,我好像明白了很多事情:比如写文书的时候假的事再怎么编都难成真;比如对一件事情的感悟一般有时间跨度,人很少因为看到某一张便签某一个字就想通一件事;比如自己的内心情感再怎么丰富都不算矫情,因为是真实的;比如写文书是一个很好的面对过去的机会,写完一篇文书,很多无法释怀的事也许就能放下。
审核/CCP办公室
图片来源网络
转自上海交大附中IB课程中心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