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来说,留学申请,包括其中的核心部分留学文书,就是要向素昧平生的招生官展现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
从以往经验来看,中国孩子在留学文书写作,尤其是那些需要描述自己成就的文书题目上,时常会遇到一些障碍。
今天,我们就以“如何在留学文书里写好自己的成就”这一角度来深入讲解文书写作。
如何在留学文书里写好自己的成就
我们中国人是一个讲究谦逊、尊卑和集体主义的民族。如果之前没有契机,在写和下面这道题比较类似的文书时,很容易放不开:
Discuss an accomplishment, event, or realization that sparked a period of personal growth and a new understanding of yourself or others.
我们会常见这样的例子,有的会一直绕圈,谈论一些对主题没有太大贡献的边角料,最后勉强拉回到中心上,但感觉似乎啥都没说文章就结束了。有的则是平铺直叙、缺乏讲故事技巧的流水账,人物甚至于作为主角的“我”都是一些抽象的符号。当然,这些笔力不够的文书有一个共性,就是读完以后,说实话感觉不出这写的是一个成就,或者这种成就有任何的影响力。
当然另一个相对罕见,但也时有发生的极端,是对美式个性的一种误读。作为玛丽苏或者杰克苏的自己举手投足中透出一种“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感觉,但是在细微之处很容易让人感觉到经历或所谓的“成果”有可推敲之处,多少超出了对高中生的合理期待。更为甚者,是把自己身边的人或群体拿来做一个“反衬”,体现自己的伟光正。这些都是非常不可取的 ,容易成为申请中的一个无法弥补的硬伤。
烹饪奥义在于火候
那么首先,对于成就类的留学文书,要掌握好一个夸奖自己的度,而这本身是一个很微妙的事情。对于大部分中国孩子的标准,是要回头读起来自己感觉隐约有点尴尬,但是情节合理,相对比较实际求是(但把事情一五一十从头记录到尾既没有必要,也不现实)。
当然保险起见,一般是建议把文书初稿给了解自己,但态度稍微中立一些的第三方过目,如果对方有一些美国生活经验就再好不过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虽然把“自吹自擂”拿出来给身边的人看有的时候会有一些不好意思,但得到一些外界的反馈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文书用力合适、不会跑偏。
我们尝试具体用一些实际例子来说明这一点。比如作为一个高中生,在某件可松可紧的事情上说服成年人是一个很不错的点,但是一般来讲,一己之力改变校规或者让某个教育机构或公司翻天覆地是很夸张的事情。尝试一些商业活动并有一定收入相对会比较抓人眼球,但办正式公司并雇佣全职员工的话,最好在文书之外有所印证。对于学业而言,自己作为领头羊考前帮助同学解决难题是很自然,但是如果在文书里面明着暗着体现出对同学甚至是老师的莫名优越感就比较忌讳了。
毋庸置疑,写成就的话肯定是以“我”为中心。但是十成里面有七八成会有其他人参与到这段经历里来。怎么在写文书时处理好“我”与“我周围的人”的关系,会是一个很有意义也有一定挑战的问题。
第一,请勿把“我周围的人”设定成路人或者看客;
如果说某人实在起不到什么作用,不如在文书里至始至终就略过不提。他们既然出现,就需要把所担当的配角扮演好。如果要写支教的学生,先考虑一下他们在支教前后有什么变化。如果要写参加比赛的队友,先考虑一下整体的分工以及他们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要写关系密切的密友甚至父母,先考虑一下他们有什么独特的个性,以及他们对你的努力是持怎样一种立场。如果只是单纯在文书中惊鸿一瞥冒出来Bob,Mary或Mei,读完之后只能勉强记住这些名字,那么肯定是有修改的余地的。
第二,请勿把“我周围的人”设定成反面角色;
在99%的正常情况下,留学文书里是不应该出现反面角色的,毕竟高中生活和狗血言情电视剧是两码事。事实上,你的组员可能会划水,然后把所有的活都堆到你自己身上。但是在文书里,最好写成你力挽狂澜,一人负担了额外的工作量。
事实上,老师可能古板严苛,在严格执行校级校规时还错怪了你的好意。但是在文书里,重点可以放在怎么绞尽脑汁,寻找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上。因为招生官在审阅文书时或多或少会带有一些批判性(critically),并不是怎么写就怎么照单全收。用他人来“反衬”自己的成就只能适得其反,而有时花费大量笔力去解释一些比较暧昧的情况或者特殊国情,对文书本身的效力也不会有太大帮助。
第三,适当让“我周围的人”分享一些成就;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留学文书中的成就,很大一部分确实是集体的成果。写作的时候重心固然要放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上,但也要给队友留出一定的发挥空间,让他们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这样不但整件事情会更加真实自然,也是体现自己作为一个优秀领导的机会。
主角关环别开太足
我们看美剧或者好莱坞大片,一般对主角光环这种事情是不大陌生了。常见的套路就是主角能够在乱军之中七进七出,将所有反派的阴险计谋都一一击破,最终维护世界和平外加抱得美人(美男)归。估计打破这一模式但还能取得空前成功的,《权利的游戏》算是一个。都说观看此剧的首要原则是千万不要喜欢上某个角色……因为他们随时会死……
对于成就类文书,建议稍微控制一下主角光环。这个到不是鼓励自虐,更多的程度上来说是希望叙事不要一帆风顺而让读者可以看了开头猜到结局,或者每逢难关都用天外救星(deus ex machina,比如为着一桩难题冥思苦想了半天,然后顺手拿起一本书一翻就找到了答案)来解决问题。
一般对于成就的展开,我推荐是有两节或两段可以顺风顺水,但至少得留一个需要稍微费点力气的小危机。当然,如果实际发生了两个小危机,故事性都比较强,再加上一节顺风顺水构成文书的主体也未尝不可。情节的演进不要着力于同一个点上(比如史泰龙杀掉坏人……史泰龙又杀掉坏人……史泰龙杀掉了更多的坏人),而可以尝试在不同的层级(比如机器人比赛的初赛、复赛、决赛)或者不同的角度(寻找合适的演讲主题,练习动作和表情与演讲辞的配合,克服正式演说前的怯场心理)上逐层深入。
细节烘托必不可少
一个令人信服的好故事一般都得详略得当,但在学生描写自己成就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略有余而详不足。一般会把细节描写分成三块:人物描写、场景描写和专业描写。
对于人物描写,有读过十七至十九世纪经典的英语小说的同学可能已经会发现,在比较重要的主角和配角出场时,都会有入木三分的外貌描写,以此来揭示人物的关系、身份乃至性格,为后续情节的发展甚至反转埋下伏笔。
有一些专门的形容词比如stout,brisk,和一些生动的修辞手法比如freckled like a plover's egg,可以有意识的在平时积累并尝试用在描绘获得成就时的主要队友或“对手”上。当然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让人物栩栩如生的方法是直接用引号记录原话,而非不带引号的转述。考虑到字数限制,原话以言简意赅为宜,可以适当点缀一些口语词和符合人物身份习惯的特殊表达。
对于场景描写,一般在开头和高潮部分都可能会有一些妙用。一位学生在文书开头描写自己舒适的卧室、周末早晨愉悦的天气以及让主人公从美梦中一跃而起的手机铃声。那么读者自然会入戏的去想究竟是什么突如其来的变故或者机会,并继续阅读下文以解答这一困惑。另一位学生排除各种障碍策划了一个全市数家高中联合的圣诞礼品速递。24号下午传达室里堆成小山的礼物,因为精疲力尽而在返程的公车上闭目养神的组员,收到意外礼物时狂喜乱舞的同学,这些一并勾勒出了一个极为成功的校园活动。
专业描写,指的是和成就相关的专业知识或专业问题。比如开发一个微信企业号应用,专业描写可以涉及到在服务器端的调试技巧;参加一个物理实验学术活动,专业描写可以涉及到描述流体压强的伯努利原理;拍摄一个经济学的MV,专业描写可以涉及到货币供应量的几个定义。如果读者恰巧也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文书就会变得非常有说服力。如果读者不了解,也会对申请者在相关方面的涉猎有一定的认可。当然,确实没有必要把申请文书当成科研论文来写。
能力混搭才是王道
在最后,提一个相对次要一些的点希望大家注意。文书是整个申请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补充。对于学神来说,文书可能会写自己参加比赛或者学术活动的经历,但大学通过成绩和学术活动奖项能够确认这一点。对于小领导者来说,文书可能会写自己组织有影响力的社团实现目标的经历,但大学通过活动和面试甚至其他本校学生的申请能够确认这一点。
话说回来,诸如学神的领导力或者社团领袖的批判性思维,大学往往没有其他的渠道可以确认。因此,在选材和规划成就类文书的结构时,要尽可能的全面体现一下自身的才能和品质,展示一下那些容易被自己最突出素质光芒掩盖的闪光点。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