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Niche.com官方排名中位列纽约州寄宿高中第五位的EF Academy海外寄宿高中在感恩中和家长们分享喜悦。和我们朝夕相伴的同学们,即将迈进大学的校园,我们在不舍之中更满怀欣慰。
面对所谓的史上“最惨美本申请季”的哀鸿遍野,当Emory, BU等传统“match school”(录取难度不太高的名校)在今年给中国申请者们的当头棒喝,我们推出“敢·梦想 无·所畏”系列采访纪实文章,希望EF Academy部分同学们的故事让失落的家长们重拾信心。
大学申请是艰辛的道路,但我们不能忘记它的本质 - 展现自我,打动学校。只有把重心放在自己的梦想和渴望之中,找到让自己难以抗拒的“奇点”,才能散发青春的光芒,突破自我的界限。
今天的采访嘉宾,是两位EF Academy海外寄宿高中12年级在读学子,Dongpeng Li和Tianchen Xia,他们已经分别获得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录取。上图为两位学子的基本简介,以下为两位同学的访谈实录:
问:首先恭喜两位获得了满意的大学录取,二位对这个结果有何感想?
Xia:我觉得这个过程非常刺激,当我的第一个录取来临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紧张,总是担心后面的更心仪的录取会不会来。后来一直拿了很多录取,包括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SD(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瓦萨学院等,越到后面越感到心理踏实了。
加州是我最想去的地方,这对于热爱音乐的我来说是梦想之地,所以当拿到了UCLA的时候,我还是非常开心的。但当拿到“自由主义圣地”的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的时候,我感到这是我的dream come true(梦想成真),这是我冲刺的学校,能被录取非常地出乎意料,当然也很高兴。
Li:我的话拿到了13个offer(学校录取),我申请了美国和加拿大的学校。加拿大的offer发得比较早,拿到了McGill(加拿大排名第一)和多伦多等。
后来美国的学校就成批次进来了。今年申请难度很,我没有拿到我申请的所有学校的offer,但我有拿到圣路易斯华盛顿的offer。美国大学的申请和国内的高考不一样,要保持一个高的GPA(平时成绩),还要准备SAT,还需要在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中下功夫。
问:好的,那么我们就回顾一下二位的高中阶段吧,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参考。首先我想了解的是,二位为何要在高中阶段就出国呢?
Xia:我很喜欢文学,包括中国文学和英美文学。但在中国,文学课更像是linguistics(语言学)。国内的语文考试,不是看我们对作者文意的理解程度和思维能力,而主要是还在“死磕”字音,考多音字、生僻字等。
美国的课堂注重学生的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维)。比如我的IB Humanities方面选的是心理学。这门课是以西方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老师不止一次问我们:同一理论在不同文化中是否成立?比如抑郁症,在西方背景下,症状更多是情绪和思维方面;但在东方,抑郁症的表现形式更倾向于身体上的反应,比如头痛等。
我考虑过苏州的国际课程,但最后还是选择直接出国。在中文的环境下学国际课程,就好比在浴缸里学习游泳。国内国际高中的课程的难度系数还是和国外无法相比,比如9年级学的IGCSE的英国文学,我当时考虑的苏州的国际学校是不开设的。其次国内国际学校的生源都是中国人,而国外学校的同学来自于全球各个国家,这种多元化正式世界一流大学所看重的。
Li:我最早是初一结束的时候就想出国,初二的时候我就去了深圳的一家国际学校。但学了一段时候后,我还是决定出国。因为中国的国际课程很混乱,并不成系统。大部分是ALEVEL,少部分是AP,课程质量参差不齐。
还有办学资质也是参差不齐。当然这其中有不错的,比如深圳中学国际部。但要去这些学校,需要先过中考,意味着依然要在应试教育下生存。同时,GPA的可信度也存疑。在初中的时候,我去美国旅游过一圈,感觉就很好。
另外老师的差距很大,比如我们的文学老师和历史老师,都是教学经验非常久的;而国内国际学校的老师非常不稳定。说到未来,我以后想留在美国就业的,尽早出国读高中,竞争优势会大一些。
问:而来二位都是对文史类科目感兴趣的,那么IB的科学课程会让你们感到困难吗?
Xia:其实我对心理学和生物很感兴趣,由于心理学和生物的联系比较大,学习起来还是很顺的;这两年学习心理学最我们最重要的影响是基本上行的行为都可以归咎于脑化学的变化,具体说来就是神经递质和荷尔蒙的作用,这让我的世界观有了很大变化;还有环境学等;
Li:我选的是IB物理,是因为我最感兴趣的是历史和经济。大学想学国际关系和经济。而物理学里的很多定律和知识会大量应用于经济学中。所以学习起来很有趣。
问:一些学弟学妹对美国的数学课很感兴趣,是不是学得很简单?
Xia:国内的人对美国的数学课误解最大了。美国高中的数学课和国内非常不一样,但一点也不容易。一个优秀的学生要尽量选择有深度的数学课。比如我们学校的IB数学有初级、高级、以及further mathematics(进阶)。
这里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包含高难度的微积分、离散数学、和线性代数等,有很多都是大学里才会学习的内容。如果选择这些课程,并且学好的话,是需要很多练习的,但对大学申请很有帮助。昨天刚考完,确实有难度,不过这种启发性的数学教学让人受益匪浅。
Li:我感觉这里的数学课是每个topic(话题)都讲到。昨天同一场考的数学,感觉也挺难的。我觉得这里的数学学习不会让学生感到非常苦闷,因为老师总是提醒我们,目前学习的理论在实践中有何用处。同时老师非常鼓励我们自己思考,这种学习让我感受到数学之美。
问:在美国读高中会面临哪些压力吗?
Li:中国的高中教育是一条路走到黑,而美国是给你选择。但有时候选择太多也会让人疑惑,要考SAT,IB的各种论文要交,还有大学申请的文书要写,还要跟进大学的进度,时间管理和资源管理这是两个核心技能。
一定要在junior year(11年级)结束之前把SAT考完,这意味着11-12年级的暑假可以集中精力做课外活动,专心写文书和IB的论文。我这个暑假就写了很多SAT,论文要回来写;这个有点压力。
Xia:可以明显感觉到从9到12年级的学业压力从无到有的过程。但记住“赶早不赶晚”。如果一周内写完的论文,会在DL两天前做好。
问:在美高的岁月里,和同伴相处会不会难免有磕磕碰碰?有何经验和建议给到学弟学妹?
Li:相处上有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但要保持风度。人与人之间行为方式和文化方式真的是不一样,也不单是英语的问题。比如美国人娱乐喜欢在酒吧里,而东方人则比较喜欢在饭店一起吃饭。不要总是想着要和他们的思维方式一模一样,这是做不到的。
我们也没必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关键是要确保和每个人都能合作,比如各种课上的讨论小组和课外的活动小组等。打台球也是很好的一个和不同国家的同学融合方式。
Xia:Fit in(融入)的话,要知道文化基础不一样,比如跟老外聊喜洋洋、葫芦娃,对方会不知所云;娱乐方式差别有点大;我觉得关键是关系融洽、超越文化隔阂。运动,音乐,游戏都是迅速促进室友关系的利器。
问:说道未来,二位有何计划?
Xia:肯定会actively(积极地)去做计划,比如会在毕业后去先去找个稳定的工作,先养活自己,然后看看能否从事音乐和文学相关的事情。
Li:我打算从事国际关系或经济领域。毕业后先上两年班,最后读MBA,最后想做商业管理。
问:二位觉得你们一路走来,众多的感悟中,最值得和学弟学妹分享的是什么?
Li:我觉得人要找到自己的singularity(“奇点”)。在物理里,我们学到的宇宙大爆炸,一个非常非常小的点,可以在瞬间释放无穷的能量,初步学到这个的时候,我感到很震惊。其实人也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无穷的能量,但大部分能量都隐藏在一个极小的点里。
这个点可以是你真诚的兴趣,也可以是信仰。比如我对人文、对人的本质的知识渴求,是我所有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动力。我觉得有些之前的同学之所以觉得学什么都没劲,不是因为他们“不好学”,其实求知是人的本能,他们只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奇点”。
美国高中的教学哲学,就是鼓励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奇点”,通过不断鼓励学生反复思考以及和同伴之间激烈交流,都是为了让学生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真正的向往。这是我感恩美高生活的最重要一点。
图:奇点
Xia:我觉得在美高学习和生活,保持一个“竞技状态”很重要,就好比一辆汽车,轮胎始终要在工作温度上。如果说我也有“奇点”的话,那就是和英语和文学有关。
语言对我来说不只是交流工具,也是传达美的媒介。通常来说,不管英语多好,出国都是不够的;刚出国的时候,第一次学诗的时候,每个字都认识,但整首诗不明白什么意思,遇到这种事情不要崩溃。
我后来发现,英语在美国不再是一种知识,不是一门语言,而是生活方式。通过大量的阅读,纯英语的交流,培养出英语的语言思维。在10-11年级的时候,我有很明显的感觉,觉得说起英语来如履平地。多阅读、多思考,是我唯一的建议。
更多留学咨询,请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留学交流平台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