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只要提到高考,“拼分”就像一道绕不过去的坎,标准化的考试成绩成为决定学生生杀大权的唯一标准,似乎埋头刷分才能有出路。
不过现在看来,无论是美国大学兴起的“非必须标准化考试”的潮流,还是中国的新高考改革,标准化考试成绩之外,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1、常青藤名校在抛弃“美国高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近日,哈佛大学宣布,从2019年秋季入学开始,哈佛大学申请者不再需要提交ACT或NEW SAT考试写作部分的成绩,该校发言人Rachael Dane对此表示,申请者可以从其他材料中展示他们的写作技巧,而不是局限在一个标准化测试中。
素有“美国高考”之称的ACT/SAT,是美国高中生进入大学必须参加的考试,每年举办多次,其考试成绩也被美国大学广泛采纳,作为录取审核的重要标准之一。
但有别于中国的高考,ACT或SAT的成绩只是标准化成绩的一种,美国学校在录取的时候,作为评估学生能力的一项参考,在名校录取中,平均只占了35%的权重。近年来,“美国高考”在名校录取中有进一步降低权重的趋势,甚至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内名校,都在逐步取消对ACT/SAT成绩的要求。
对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这类完全自主招生的学校来说,ACT/SAT的作用主要是“劣汰”,意在筛选掉明显不合格的学生。对顶尖人才的衡量标准和选择上,除学术能力外,这些世界名校会更偏向从综合能力、多元化方式去认可。
虽然其他美国高校不会像哈佛、哥伦比亚这样激进,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高考”是之一而非唯一,“之一”之外的其他因素如创新潜质、综合素质等等,成为重要的参考标准。
2、国内的招生考试制度,也不断在向世界名校的人才选拔方式看齐。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打破了过去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状况,确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新高考核心。与之相伴的自主招生等录取方式,明确定位为选拔出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如果说以前的高考是“独木桥”,新高考则是建立了一个“立交桥”升学通道。
作为全国新高考综合改革首批试点省市,浙江省在新高考的推进过程中率先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模式。通过实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举措,形成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
通俗来讲,就是由高考成绩、高校自主选拔测试成绩以及高中平时学业成绩这三项标准来评估录取,按照比例,通常为“6+3+1”的模式,其中高考成绩占综合成绩的60%,高校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占30%,高中阶段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
高考成绩的权重被大大降低,从近乎100%降低到60%,这不正是在效仿美国的录取方式么?
很显然,其作用并不仅仅是分摊考生“一考定终身”的风险,更大的意义在于,高校与学生之间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和空间,也利于高校去挖掘和培养适合学校的优秀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对自主招生、综合评价的优秀学生的录取的选择有所偏重,更占据主动性,高考成绩的参考价值逐渐减弱。
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浙江省“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录取办法为例,学校对入围资格生的高考数学和物理成绩加权,并将加权后高考总分、中科大自主测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5:4:1的比例计算综合评价成绩,公式如下:
其中:高考成绩,被折算成100分满分制;高校测试成绩满分100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0个科目,各科所获等级按A=10分、B=9分、C=8分、D=6分、E=0分折算,满分也为100分。
除了中科大这样的名校,一些地方性重点高校也加入“三位一体”录取中。例如浙江工业大学,综合成绩按“学业水平考试成绩×20%+综合素质测试成绩×30%+高考总分×50%”计算形成。若考生综合成绩相同时,则按单项顺序及分数高低排序,单项顺序排列依次为:综合素质测试成绩、高考总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事实上,根据浙江省教育厅要求,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低于总分的50%,实际上这些高校已经踩线,可见高校对于自主选拔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更有甚者,中国美术学院因其专业特殊,高考成绩占比已经降到了30%。
对于考生而言,那个拼裸分的时代已经过去。
3、越来越多的国内名校在效仿美国。越来越多的省份在效仿浙江。
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新高考大军,到2020年,所有的省份都将实现新高考。这意味着,新高考后,想要考取重点大学,学生的高考成绩将只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之一而存在。
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如果你的思维还停留“考高分、上好大学”上,你只会被你向往的大学所抛弃。
当然,上述浙江省所实施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只是自主选拔形式中的一种。除此之外,重点大学特殊类招生还包括自主招生、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类别。除了高考权重被降低到60%或50%,有的名校能直接给到考生10分—60分不等的降分优惠,甚至过一本线即可被录取。
以国内高等教育的代表清华、北大的数据为例。2017年,北大在浙江共录取200余人,保送生29人,博雅计划10人,综合评价65人,自主招生、艺术、体育等共80余人,仅凭裸分进入北大的仅有12人,占比不足6%;清华2017年在浙江共招了150人,综合评价105人,自主招生、领军计划、自强计划、体育、艺术30人左右,裸分录取的仅15人,占比约10%。而在3年前,清、北的高考裸分录取占比还在70%-80%左右。
清、北对人才的选拔录取规则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
对于清、北等名校而言,高考的区分度降低,它们更加倾向于用区分度高的学科学术活动或自行组织的校考来选拔适合自己的人才。
它们希望学生不仅仅优秀,更希望申请者可以从中脱颖而出、与众不同,恰恰是这样的学生,才是名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非常重要的生源。“不拘一格降人才”和“唯才是举”,正在各个院校的自主选拔中逐渐得以体现。
这一点,也正是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名校对于招录培养拔尖人才的策略。世界名校的趋势,清、北的趋势,也代表着未来的趋势。对拔尖人才的选拔上,由此看来各国已经心照不宣。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