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有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在读研究生陶崇园在校内坠楼身亡的新闻。同样,在美国,随着赴国外求学的学生数量不断上涨,留学生自杀事件也时常爆出,尤其是接连不断的美国名校优秀留学生的自杀事件,更让人忍不住叹息。
2017年10月1日,一位来自来自中国北京大学的唐晓琳突然失踪。唐晓琳2008年到美国犹他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作为导师助理研究员,2017年唐晓琳进入读博的第8年。
唐晓琳的朋友表示她曾透露想在金门大桥结束生命。5天后的10月6日,Marin County警方证实在海湾中发现唐晓琳的尸体。据媒体报道指出,唐晓琳离世后,她的导师Saveez Saffarian第一时间删除了其科研团队里唐晓琳和另一名中国女生的资料。
很多人质疑唐晓琳的死是否与其导师有关,犹他大学去年宣布调查她的导师,但是完整的调查报告中并未提到萨法瑞。犹他大学的网站上仍旧显示萨法瑞是物理与天文学系的助理教授。
去年,犹他大学去年宣布对此事进行独立法律调查。今年3月犹他大学公布了最终的调查报告,学校关闭了物理系的研究生招生,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
犹他大学聘请迈阿密的Foley and Lardner律师事务所,对学校的物理与天文学系进行独立调查。律师对该系的学生、教职人员、大学管理人员、唐晓琳的朋友和家属等40多人进行访谈,并查阅与唐晓琳相关的文件,试图了解她在学校就读的情况。
调查报告共6页,8项结论,其中第8项是专门针对国际学生的,也是普遍存在于中国留学生中间的问题。此调查发现了犹他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的严重问题:学生过度劳累,学位被推迟;实验室内气氛紧张,大吵大闹时有发生;学生为争夺资源分裂;派系化的老师脾气暴躁,彼此不相闻问。
一:独立调查没有发现性行为不检或其他非法行为,关于“性骚扰”含糊不清的说法并未证实。一些匿名举报的电子邮件未能回应提供额外信息的请。没有受访者提出该系实验室有任何不正当的性骚扰、歧视或性侵犯行为。
二:调查证实,唐晓琳的学习课程被推迟且毕业无期。特别是,唐晓琳直到研究生第7年才参与博士生资格考核(Qualifying Exam),这与系里研究生第3年需通过资格考试的政策不符。到2017年10月,唐晓琳进入博士研究的第8个学年,却仍旧没有明确的论文计划,这也与系里规定学生在7年内完成博士学位政策不符。另外,唐晓琳的学生签证曾于2015年12月到期,直到2016年12月12日才恢复,导致她的研究至少停滞6个月。在签证恢复后,2017年1月,她只有连续两天到实验室报到,接下来的一年她虽然名义上隶属于该大学,但是校方对她的日常活动基本上未知,系里并未努力去了解。
三:调查人员对实验室环境和人员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经常超出预期的工作量,经常需要在深夜和周末工作,在紧张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研究。实验室工作人员脾气暴躁和大喊大叫的情况频发。实验室成员会因物质和资源方面的使用分配而争论,这也导致分裂,有些成员会到其他物理实验室中使用自己的器材做实验。
四:调查发现该系没有贯彻执行部门的政策,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指导。唐晓琳并非唯一遭到延迟的学生,还有其他研究生在第4-5年才参加资格考核,直至第8-9年才毕业。根据学校政策,研究生主任(DOGS)有监督学生学习计划、资格考试等职责。然后这种监督似乎并未得到很好履行。
此外,唐晓琳和另一名研究生被一位教职人员要求写一封支持其申请终身职位的推荐信,违背大学政策。调查指出,虽然大学和各系的政策在学校网站上获得,但是学生并不能获得所有信息,学生对他们的权利和提出质疑的权利并不了解。
五:犹他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里不和谐,系里许多教员缺乏凝聚力。这个问题在2015年浮出水面,当时因对一名研究生的进度引发争议。很多教职人员持有不同意见。这也显现出作为学生的监督顾问,他们缺乏清楚期望和指导,以及在发生矛盾时如何继续督查学生的进步。目前,一些教师间还形同陌路,出现了忠诚和信任的问题。教员之间缺乏沟通,在系里产生负面影响。这种不和谐对后续项目的推进形成重大障碍。
六:针对系领导的调查发现,教职人员派系化,个别团体之间几乎没有沟通,有时需要管理部门的外部干预。但是像上面提到的,部门执行力度不一,新政策的执行工作被推迟。虽然系领导在努力改进,但一直未能有效解决教职员工中随着时间而增加的障碍和隔阂。
七:学校没有对学生签证提供保证。唐晓琳的学生签证中途失效,教职员工有义务及时提供所需的信息。但一些教职员工认为这一过程令人困惑,规定的教师职责不清,导致及时更新签证的责任落在第一语言可能不是英语的国际生身上。
八:与国际生相关的调查问题包括:学校国际学生参与师生团体以及研究生咨询委员会的数量少,他们对负面经历忍气吞声。拥有监管学生进度、研究方向、推荐信、签证相关文件的学生导师的权利,在国际学生面前无限放大,有时可能会被滥用。国际学生并不了解大学提供的所有健康和心理咨询服务,或者不便于使用此类服务。虽然大多数国际学生的英语熟练,但是他们用英语描述私人问题仍是个挑战,特别是面对不熟悉学生文化背景的辅导员时。
解决大学物理和天文学系内部不和谐问题;保证学生学习监管负责工作到位;对国际生签证状态有效通知;及时通知学生和教师关于院系政策;建议学校从新生入学起就加强对国际学生的关切,并聘请具有国际背景和讲其母语的辅导员。学校的国际部应该考虑为新入学的国际学生制定计划,指派同系的学长学姐为他们提供指导,国际学生也应该结伴,保证学校有人知晓学生的学术和大学生活。
犹他大学在公布了这份报告后,同时发表声明,宣布物理与天文学系在2018至2019学年不再接受新的研究生,是否继续仍待定。数学教授Peter Trapa将接替现任系主任Ben Bromley。
除了唐晓琳的悲剧,2017年12月13日下午,美国康奈尔大学大四学生,来自中国成都的留学生田苗秀(Miaoxiu Tian)的尸体在自己的公寓中被发现。
Tian生前发给同学的最后一封邮件曝光,她说,“抱歉,我不能和你们一起做完这个项目了。”
Tian曾经就读于四川名校成都七中,高中期间成绩优秀,担任过学生干部,也曾参加过科技类学术活动、英语辩论赛等,表现出色。
英语不错的她,托福考了113分(满分120分),还曾经在网上写了备考心得,最终被康奈尔大学录取。本来,大四的Tian明年将毕业。突然传出她离世的消息,同学朋友们感到震惊,但细想却发现她此前已有暗示。
据校方介绍,田苗秀是一名优秀的学生,田在康奈尔大学里曾经转系,从生物系转到了后来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并且在今年春天时候还主动联系过Huili Grace Xing教授,希望能够加入研究队伍,并且在科学和物理方面表现尤其优异。
抑郁、焦虑、自杀,近几年似乎每次网上爆出留学生的新闻总是逃不开这样的字眼,留学生的心理问题早已不容乐观。
据耶鲁大学研究人员调查数据发现,45%在耶鲁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报告自己有抑郁症状,29%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而美国大学生整体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比例只有13%。另一些包括澳洲和英国学校在内的高校调查也收到了类似的反馈。
2017年12就读于康奈尔大学的中国留学生Xiumiao Tian选择在公寓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出事时正值康奈尔大学期末考试周,Tian在离世前曾发电邮给同学,对无法完成期末项目表示抱歉。
2017年2月,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中国留学生Weiwei Liu被发现在寝室内身亡,年仅20岁。
2016年12月10日,俄亥俄州立大学理论物理与天体物理专业大三的学生刘同学自杀身亡。自杀前三天,刘同学还和几个好友一起商量去滑雪的行程。
2016年1月,芝加哥大学的陆同学跳进了冰冷刺骨的密歇根湖,结束了自己年仅28岁的生命。自杀前她和母亲视频通话三小时,并没有显示任何反常迹象,却不料那就是母亲与她最后的通话。
2014年10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20岁中国留学生李同学选择了跳楼自杀,生前他备受失眠、焦虑的困扰,在自己的日志里写道:“我只想做一个普通的正常的人”。事后,学校为其在校内教堂举行了追思会,他的家人也希望留学生能敞开心扉积极面对困难并学会主动寻求帮助。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杂志《职业心理学:研究与实践》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在四年制大学中,有6%的在读本科生和4%的在读研究生表示,他们在过去的一年里“真的考虑过要自杀”,而且,他们中有一半的人从未把自己的这种想法告诉过任何人。据统计,美国大学平均每年约有1100名本科生自杀。
而根据全美健康状况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的数据,在15到24岁的青少年女性中,亚裔女性的自杀死亡数上排在第一名。
而抑郁是自杀青少年的最大危险因素,据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一项调查,大约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在过去的一年里经历过抑郁症。触目惊心的数字揭示全美大学生正在以创记录的速度与抑郁症作斗争。
克莱姆森大学二年级学生Dawn Lifsey说:“抑郁症并不仅仅是悲伤,还表现在你只想昏睡,你不想做事情,因为没有任何动力。”
校园压力是导致学生抑郁的主要原因,而校园压力主要产生于以下几个环境因素:
UPenn的田径明星麦迪逊·霍勒兰(Madison Holleran)在2014年1月17日跳楼身亡。麦迪逊是一个非常有才华人。她对自己施加了太多的压力,他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在美国,学业压力对于优秀学生更为明显。不少抑郁症患者都是优等生,他们因为一心要保持出众成绩,无形中压力更大。
众所周知,美国大学学费十分昂贵,并且一直持续在上涨。美国很多孩子背负着巨额的学生贷款,而国际留学生的学费更贵,这让很多中国留学生在父母的期待下不得不给自己施加更多的压力。
通常越具竞争力的学校所培养出的学生的竞争意识就越强烈。MIT的学生的自杀率明显高于全国大学平均水平,每10万的学生就有12.5起自杀的案例。
反正在美国,压力无处不在。繁重的学业,高的GPA是一种压力;想融入美国,处理稀奇古怪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压力。与稀奇古怪的室友相处是一种压力;异地恋是一种压力,校园暴力也是一种压力.
基于上面这些因素,生成一份关于抑郁指数最高的大学排行榜:
20. Boston University
波士顿大学
19. Columbia University
哥伦比亚大学
18.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17.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16.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宾夕法尼亚大学
15.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
14. 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学
13. Chapman University
查普曼大学
12.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匹兹堡大学
11. rice University
莱斯大学
10. UCLA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9. MIT 麻省理工学院
8. Vanderbilt University
范德堡大学
7.Yale University
耶鲁大学
6. Penn State University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5. Princeton University
普林斯顿大学
4. Duke University
杜克大学
3. Cornell University
康奈尔大学
2. NYU 纽约大学
1. UC Berkele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21-50名的学校排名如下:
一问:孩子的能力追得上你的期望值吗?
首先,英语是任何人都无法绕过的一座山,中介可以为你包装出好看的成绩,可是不会替你上课、写作业。英文不过关,听课、记笔记、写作业、交朋友,每一步都会遇到麻烦。
其次,那些上了名校和排名靠前的更要有思想准备,这些名校排名靠前是有道理的,他们对学生要求严,学生课业重是非常普遍的。国内的学生,有时尽管书面成绩不错,但社会经验、语言表达以及文化习俗等各方面与美国学生仍然会有很大差距,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对于家长来说,最重要的是对孩子的能力有客观的判断,帮助孩子在国外的大学中找到适合他的“那一个”。如果孩子适合排名100的大学,可是父母和中介通过种种手段把孩子强推进前50,那么父母的满足和虚荣是以孩子未来身体和精神承受的巨大压力甚至伤害为代价的。
二问:孩子抗压的能力,你真的了解吗?
在脱离父母庇护的环境下,孩子的情商决定了他/她是否能度过难关,顺利适应新的生活。面对困难重重的异国环境,性格开朗外向,喜欢与人打交道,在社交上没有畏惧心理,遇到困难,主动寻求有效的帮助,在情绪不佳时能找到排泄的渠道,这样的人更容易适应国外的环境。
如果孩子的个性太“宅”,不善交流,再加上有颗受不了委屈和挫折、敏感易受伤害的玻璃心,父母则要对留学三思而后行。
三问:你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了吗?
因为缺乏良好的沟通,家长无法了解孩子真实的状况,所以一旦发生问题,如挂科,无法毕业,被学校除名,精神抑郁,甚至酗酒吸毒犯罪时,家长都感到措手不及,无法接受。
如果孩子在出国前没有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那么出国后,大多数的情况是孩子与父母渐行渐远,家长无从了解孩子,也就更谈不上帮助孩子。
家长可以动态地了解孩子在国外的生活,特别是他们心理情绪上的波动,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孩子支持和安抚,孩子也会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得到情绪的释放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问:是否详细了解了国外大学的情况?
孩子留学前,家长要准备的不仅是充足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有很多要做的“功课”。美国大学系统与国内大不相同,家长应从各种渠道去了解:课业压力,师生比例,课程设置,成绩考核,毕业率,就业率等等。家长只有成为“内行”,才能给孩子建设性的指导意见,才能与孩子有效交流,才能与学校顺畅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
五问:一旦出现问题,孩子是否懂得寻求专家的帮助?
除了父母的安抚,在美国一个最直接,也是最容易被亚裔,特别是华人(不仅是留学生)忽略的是看心理医生。
有些人缺乏处理压力的能力,但是又认为寻求心理帮助是件丢脸的事,因此较少看心理医生。事实上,美国大学都提供相关的免费心理咨询,家长要正面鼓励孩子,到大学后尽早了解学校里的相关部门,有需要时应该趁早利用,不要拖延到问题严重,甚至发生悲剧。
六问:当孩子承受不了压力时,你知道该怎样应对吗?
留学生往往害怕父母失望,报喜不报忧,有问题自己扛着。作为家长该有这样的意识:与孩子的健康、一生的幸福快乐相比,暂时的挫败和家长的面子都不值一提。所以家长要多了解国外大学的有关规定,在发现孩子无法正常学习下去时,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找出可实施的策略,如休学和转学。
七问:是否为孩子在国外准备了有力的后援?
有这样两件事。第一件,一个留学生因酗酒过量闹事被警察带走,他的亲戚在外州得知后立刻飞过去帮助解决。第二件,一个留学生突发急病昏迷住院,家长在美国的大学同学及时赶到,并与在中国的家长联系,向医生通报学生以前的病史,使学生的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这说明很有必要为孩子在国外寻找一个信得过、靠得住的“后援”。千里之外的父母在孩子出现紧急状况时“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时,事先委托的亲戚、朋友、同学就会为你“打头阵”。除了紧急情况,这些比家长更了解国外情况的“后援”也是孩子日常生活遇到问题时寻求帮助的最好渠道。
八问:经济实力是否足够支持孩子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
尽管留学大军中有“不差钱”的“富二代”“官二代”,但是也有大批需要掂量自己腰包的中产和需要借债付学费的工薪族。对于后两者,除了知道要付给大学的费用外,还要为孩子准备充足的生活费。这时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和对孩子的了解显得非常重要。
一个来美国上州立大学的学生,在第一年结束时,家长发现孩子的生活费比预计的超出一万美元,孩子解释说花在外出旅游上,包括圣诞节坐豪华游轮。如果家长与孩子能很好沟通,让孩子懂得节制开支,也许第二年这部分花销就会“止损”,否则的话,家长就得考虑家庭财力是否足以支付每年的这个“超支”。
还有一点值得家长注意,尽管美国的本科是四年制,可是那并不意味着你的孩子一定会在四年内拿到本科学位。如果由于不能达到学校的成绩标准而延迟一年到两年毕业,家长还要准备额外的费用。
没有足够财力的家庭,一定要量力而行。如果盲目跟风,踏上留学路后,受苦的是父母,受罪的是孩子。今时今日,不要再相信靠在餐馆端盘子可以读大学的“神话”。在美国大学城附近的中餐馆里已经很难看到端盘子的留学生了,留学生都是餐馆里的座上客。
不远万里求学,离开了从小依赖的父母和可以交心的好友,除了学会适应新的环境,还要面临新的挑战。面对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学习的困难、缺乏独自生活的勇气都让很多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加上国内父母的期待,很多烦恼和情绪也只能忍在心里,严重者会导致心理疾病。
如果留学后发现自己有抑郁倾向也不要感到无助和害怕,和家人沟通,找学校的国际办公室寻求帮助,积极寻求自我治疗的方式。当然,在出国前好好想清楚自己是否能承担出国留学的压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大部分高校都有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察觉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可以主动联系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可以咨询学校的学生健康中心或类似的部门进行预约,一般会通过电话和面谈的方式,帮助你解决心理问题。同时,咨询服务会保护你的隐私,可以畅所欲言。
“中国学生在大多数美国校园中都是规模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大学管理者应该更加努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至少像这些学生努力被大学录取那样的努力。”
现在发达的互联网让我们及时远隔重洋也能够随时联络。遇到问题一定要记得,家庭是你最坚固的依靠。如果接受英文的咨询服务不满意,也可以请求家人协助,联系国内的在线心理咨询服务。
多晒太阳、多运动,都是很不错的减压方式。好天气会让人心情舒畅,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也有助于缓解紧张的精神。适量的运动可以让人体产生内啡肽,从而让自己的情绪缓和,精神愉悦,并有助于睡眠。
如果有条件,可以打工或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积极去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不要因为不熟悉就放不开手脚,你的付出也会得到别人善意的回应。
对于留学生,如何在繁杂的学业和忙碌的生活学会自我调节和压力营救是极其重要的。无论如何,不论你觉得生活中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相信是可以解决的!不要放弃自己的生命!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小编删除,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谢谢。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