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之前那篇卷一解析,在IBO2017版大纲钦定的五大卷一主题中,我的学科组开过1个,正在开2个,试验性地开过1个,计划开剩下1个,所以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于卷一已经十分了解透彻。本文要讲的核心是卷二。卷二形式为不带材料(只给问题)的论文形式,无字数规定,但要在90分钟内完成两篇历史论文(平均45分钟一篇)。整张卷子分为12组问题(每组对应一个主题,有2个具体问题),学生在自己学过的两个主题中各选一个具体问题答题即可。IBO在评分标准(Markband)上,对于结构、论点、论据、论证、视角等各维度都有比较详细的解释,因此要求较高,一般学生也都普遍觉得由于没有材料支撑的关系,要比卷一明显难(学生必须调动自己记忆的课堂和课外平生所学)。目前2017版大纲卷二12个主题中(很多直接承袭自2010版大纲),我的学科组开过2个(有关20世纪),正在开另外2个(分别有关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接下来就分主题,评估一下今年的考题,并发表一些笔者多年教学与教研摸索后的经验之谈。
主题一,中世纪社会与经济,本次分别考到了思想文化的传播与对待宗教少数派。两个问题都要求结合两个案例(社会),没有具体的地区要求。命题也体现了2017版大纲中明确说明卷二问题不再出现具体的名词的命名的要求,意味着教师乃至学生在教学和应试中能结合自己所长,有了比以往大得多的自由。事实上在整个中古时代,全球中切合这两个问题的案例非常多,所以笔者并不觉得难。这个主题本身非常宏观,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如其中涉及到的“丝绸之路”、“印度洋贸易”等考点正好与今天的一带一路遥相呼应,可以以史为鉴。不过由于考点多、范围管,所以对知识的精细程度没有那些讲战争和政治的主题高,这个主题注重宏观的设计是2017版大纲的新产物,带有浓浓的AP世界历史痕迹。
主题二,中世纪战争,这次考了争夺资源作为战争起因因素,和税收与征集军队,都要涉及两场战争,其中一场限定了地区。这个主题的考纲,事实上与主题六“近代早期战争”非常相似,而这两个考点恰巧也是同时存在的。所以教师在日常出题时,完全可以同时参考IBO在这两个主题中的命题,可以相互借鉴。之前官方样卷上甚至出现过这两个主题每组两个问题一模一样,所幸在去年春考和冬考中并未如此,增加了考试多样性,避免了江化。教师若开这个主题,需要讲授至少两个中世纪战争案例,涉及到很多精细的史料
主题三,中世纪王朝与统治者,两个问题分别有关评价统治者成功与否评价和政府统治中宗教法与世俗法(两种坠重要的基本法)的关系,也要设计两个案例(统治者/国家),不限定地区。这个主题需要教师至少教授两个不同地区(洲一级别,IBO有具体划分)的统治者-国家案例,考点偏精细,其实是一个很好地引入中国中古时代历史的机会。
主题四,近代早期社会,这次分别考到知识/科学人物,与宗教传播方法,都要涉及两个案例,不限地区。这两个考点同样是姐妹主题【中世纪社会与经济】中有的,值得出题是互相借鉴。当然这个主题不仅很宏观,同时涉及了近代早期这一人类文明波澜壮阔剧变的重要时代,教师备课时甚至不妨参考【Ways of the World】或是【A History ofWestern Society】这样的AP教材。
主题五,近代早期国家,这次考了独立国家(establishedstates,在这个主题中是为了和“殖民地”相对应)统治的手段,和殖民地政治组织与教会-国家之关系,都要涉及两个案例,不限定地区。这个主题本身大有一定的欺骗性,不像姐妹主题中世纪国家(其实官方名字是【王朝与统治者】)那样默认教学的案例都是王朝性质的国家(把同一时代的威尼斯、冰岛维京人共同体或斯瓦西里城邦之类成功排除),“近代早期国家”意味着教学时仅仅教授两个独立国家是明显不够的,至少要包括两个殖民地(colonial states)的案例,所以至少需要四个案例才能对付考试。
主题六,近代早期战争,其中的一题和五月考试中的【中世纪战争】一题重合了,两道题目分别涉及过程和影响。这个主题总体和【中世纪战争】很像,不过这个时代火器的发展是最突出的特点,因而有“火药帝国”之类的术语出现。由于考点偏精细,教师在准备案例时大可以引入中国在这个时期(1500-1750,明末-清中期)的案例。
主题七,工业化,这次交到了交通与工业化,和工业化国家与城市化两个问题,涉及两个案例(国家),不限定地区。这个主题的下限是卷二里面最晚的(1750-2005年),同样有非常多的精彩的国家可以作为案例,而且中国教师会觉得很熟悉,因为马克思对于工业化造成阶级分化之类的著作也是备这门课的重要参考对象。
主题八,独立运动,这次考了内外因素与独立运动,以及领导力与独立运动两个问题,都要涉及两个案例,其中一个问题限定了地区。这个主题成功将时间钦定在1800-2000年,因此全人类最耳熟能详的美国独立的例子其实不符合这个主题的基本法。当然除此之外,可以写的案例也是非常多的,笔者小时候就见证过东帝汶的独立,当然还有最近的南苏丹(又超出这可主题下限了,还是不符合基本法)。
主题九,民主国家,分别考了国内危机,和艺术媒体,都涉及两个案例,其中一题限定了地区。这个主题其实和下一个主题【威权国家】是典型的姐妹主题,考纲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主题十,威权国家,考了威权国家诞生的起因和威权领导人巩固权势,都要两个案例,其中一个限定地区。这主题2003版大纲就有了,这次也是不再出现具体的人名国名,甚至大纲上把萨达姆之类距离很近的人物都钦定为可供教学的案例。
主题十一,20世纪战争,考了战争动员,与女性角色地位,都要涉及两个案例,都不限定地区。这个主题其实比【近代早期国家】具有更大的欺骗性或是教学难度,因为往届真题中不断出现把20世纪战争进一步细分为世界大战、有限战争、游击战和内战四大形式,也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必须教学四种类型战争八个案例,而非像【中世纪战争】或【近代早期战争】那样的两个。
主题十二,冷战,这次考了冷战结束,和领导人作用,后者要求两个案例,限定了地区。这个主题其实教学难度也是挺大的,虽然时间只有50年左右,但涉及到全球大小事务人物实在太多。
总体来看,笔者觉得此次的卷二难度其实基本和春考一致,但明显发现绝大多数考题都要求两个案例,一小部分还限定了地区(所选案例必须来组不用的地区/洲),这样在整体上是增加了难度的。再加上现在一组只有2个问题而非2010版大纲上钦定的6个,使得学生的选择余地大大减少。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宏观主题(社会史类主题),教师必须尽可能根据不同考点讲授很多小案例,而微观主题(政治史或战争史),一般情况下至少要有两个案例(考纲上【威权国家】等科目明确提出建议学习三个)。其实所学案例当然是多多益善,但是如何平衡有限的教学时间、学生的姿势水平与理想中的教学量,这是一个将长期存在的考验。关于卷二,一定量的写作训练就显得比较重要,但这仍然是要建立在学生海量阅读与思考的基础上的,否则完全难以达到10分极其以上(满分15分)所要求的“不同视角”之评分标准要求。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