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会有名校热?这可以列举出很多的原因,比如名校学生优秀,是学习的榜样;名校毕业生更好找工作,前途光明;考取名校学生数量是衡量一所国际学校办学水平的指标,成为判断高中好差的标准。
这些原因背后的核心是中国家长普遍对美国的大学并不大了解。这就如同去买奢侈品,在不清楚各种品牌差异的状况下,最贵的就是最好的一样的理念,名气越大的大学则越好,所以“藤校”的概念在中国广为人知。
在多数中国家长眼中,世界级的顶级名校只有12所:八所“藤校”和牛津剑桥,外加斯坦福和MIT。上海有所国际学校今年有首届毕业生,对新学校而言其申请结果是挺不错的,但家长们很不满意,就因为没有出一个“藤校”。
我曾跟一位国际学校的英籍总监交流,她提到很不能理解中国学生为何会轻视帝国理工学院这样的英国名校,她开玩笑地说:“要是断一条胳膊就可以进帝国理工的话,很多英国人会愿意做出这样的选择。”
有名的美国两所新闻学院分别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和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前者是“藤校”,也是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普利策奖的评选机构,这广为人知,而后者是一所排名100多位的美国大学,按照常理肯定不是名校,但这所学校在世界上最早创办了新闻学院,早期和中国新闻界关系密切并颇受推崇。中国新闻业界甚至直接称之为密苏里新闻学院。这也就是说,世俗的眼光和业内的判断具有极大的差异性。
中国媒体对高考状元也很关注,但我们仔细分析后会发现,对这些高考状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学习方法和技巧上。这跟中国大学主要看高考分数线有关,对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并不看重。
但是美国的“藤校”对学生不仅有高的标化成绩要求,同时也要凸显个性。为此,能够拿到美国名校本科offer的学生也往往各有特色,对媒体来说,也是比较好写报道,相对比较容易形成话题。这也是2000年前后哈佛女孩刘亦婷现象能够形成热点的重要原因。
有个性、有故事的学生的成长故事是挺有意思,也颇受家长欢迎。但这对国际学校而言,培养出一名具有个性的学生并非是一件易事。
多数的中国国际学校,其教育初衷是要培养出一个人,重视过程和长久性,能否有学生申请到世界名校的offer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能刻意为之。但中国家长更看重的是结果,尤其是名校申请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会和学校产生理念上的冲突,甚至要求学校做出一些非理性行为,比如是否要开设托福、sat课程,帮助学生提高标化成绩等方面均容易产生分歧,这也是为何这些年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频繁爆出成绩造假、退学等问题根源所在。
因此,在择校时,我们应更多的集中在孩子需求本身,不应被所谓的“名校”情结影响。是否适合学生未来发展,更有助于孩子个性和特长的成长更应该是家长们所考虑的必要因素。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