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Mandy
微信聊天截图
△被梦想成真吵醒!!
△无法言喻的激动!!
△确认过眼神
△开心~
△衷心祝贺mandy!
△申请季有多苦,这份收获就有多甜
△好消息不能停
从普高转到国交,你最大的变化和感悟是什么?国交有什么特色的活动让你非常喜欢吗?
其实我没有在普高读过书,初三在二中应元毕业之后就来了国交,开始了四年的高中生活。中考之后其实也纠结过到底是留在二中还是来国际学校,现在回想起来,来国交真的是一个改变我人生轨迹的明智决定。
如果让我把自己十九年生活用一条线划成两截,那这条线就划在2014年8月来国交的那一天。国交的生活对我来讲是非常不一样的,以前的我在应元永远是一根被绷紧了的弦,而来国交之后的我变成了一根橡皮筋。
国交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教师都来自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无论老师是中教还是外教,每一节课都是全英教学。一开始我是在不太习惯外教们的英音,第一节历史课除了听懂了主题是二战以外一直都是云里雾里。但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迫使我课后更认真地复习、不懂就跟老师交流,在手机的podcast里下载英文节目每天听,才让我能在短时间内适应这样的环境。
除了全新的学习环境、孤身一人是常常感到的失落以外,前两年的生活是快乐轻松的。前两年的八门IGCSE课程并没有多大难度,作业不多考试也不多。但即使是到了后两年课业压力、申请压力越来越大,我也有足够的能力去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分配,有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思考普高同学没空思考的问题。而我是个忙起来什么别的都顾不上,但是闲下来就会胡思乱想的人,所以。来了在课余时间我开始接触各种各样不同的事物、参加社团、活动、认识不同背景的同学、读小说、思考、写日记。来了国交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有趣的东西,原来比我成绩好比我努力又比我会玩儿的人那么多,原来一个人的潜能是那么大,原来我也可以被身边的同学、朋友和环境影响,成为一个跟以前的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人。
来到国交之后我经历了一段迷茫无所适从的时期——孤独、内向、自卑、想的多却又不敢做。但是后来参加的活动多了、碰壁碰习惯了、开始结交了一辈子的好朋友之后,生活就亮了起来。所以国交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眼界、自由、体验、还有思考。国交于我而言就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平台,想做什么就有人支持我去做,该学习的时候也会全身心投入,在和朋友、老师的交流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
国交有很多保留的特色活动,比如美食节(Food Fair),达人秀SGT(SCIE Got Talent),新年晚会(Chinese New Year Concert),万圣节(Halloween Party),Raise and Give Day等等等等。大大小小的全校规模的活动每年可能有好几十个。其实我一直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活动,我只是单纯地享受和朋友们一起疯的时光,所以每一个和朋友们一起的活动我都印象深刻。而今年作为毕业生,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春节假之前的新年晚会了。国交传统就是晚会后半程由毕业班的学生分班在深圳大剧院的巨型华丽舞台上伴随着霓虹闪烁的灯光和恶心艳俗的当下流行单曲表演猥琐舞(英文译名美名其曰Superman Dance),尺度很大,很黄很暴力,很伤眼很伤心灵,上过B站首页。但我觉得这个传统是毕业生们对申请季压力的释放、对将要毕业的提前庆祝、还有对母校的爱🙂。它就是一个巨大的senior prank。即使每年都有家长和老师强烈投诉并总是提前退场以示抗议,学校各部门依旧没有将其取消,可见国交是个多棒、多包容的学校。
总之国交是一个让我充分认清了自己、学到了各种知识、结交到了一辈子的好朋友的地方。这里的人很包容,不会随意评头论足;这里的人很有趣,会一起疯一起傻一起努力学习;这里的人很从心,只会做自己想做的、认同的事情。当然,这是我们这一届和前几届学长学姐眼中的国交,毕竟等我们走了,这里就是零零后的天下了,被与我们隔了一个世纪的人统治,国交也会变得不一样吧。
从小开始弹钢琴,到拉大提琴,喜欢爵士乐,音乐对你的成长带来什么影响和改变?
我不到五岁开始学钢琴,不到七岁开始拉大提琴,但是这一切的开始都不是由我决定的。学钢琴是父母的选择,学大提琴是作为小学音乐班学生必备的技能和作为交响乐团成员为校争光的基础,所以我与音乐的开端并不是那么的愉快。
小时候我最讨厌的事情有三件:吃饭、天天练钢琴、周周去少年宫跳健美操。可见我对音乐是多么无感。不过现在还是要感谢我妈逼我练钢琴,尽管我因此流了很多泪、受了很多委屈、挨过打、想过一口气憋死自己,但我妈依旧比我辛苦认真,她竟然会在老师给我上课的时候旁听记笔记,还会在我表现好的时候奖励我小熊维尼贴纸(小熊维尼是我的最爱)。这一段话专门感谢我妈。
而我真正开始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爱好应该是初中不上钢琴课、大提琴课、也不考级开始的。应元学生的压力是极大的,智能手机的普及又是让生活极便利的,于是有压力的时候我就开始搜罗、探索流行音乐、民谣、摇滚、爵士、电子了。当然,旋律都是相同的,我又有从小学音乐所积累的相对音高,所以用钢琴演奏流行音乐、或者是自己练习新的曲子也成为了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到了高中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之后这种热情瞬间被放大了一百倍,继续了室内乐、开始了自己的改编和演唱。
我说不太清音乐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和改变,但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最属于我的东西。刚刚孤身一人来到深圳没什么好朋友的时候,每当我背着大提琴戴着耳机走在校园里,我就觉得至少和音乐相处的时候我并不孤独。曾经有一段时间身边的人总是问我为什么不学音乐,但我很少跟他们解释这些原因。音乐,无论是单纯的旋律、演奏乐器、还是演唱,于我而言就像是一个泡泡,而每当我进入它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只有我一个人。这个时候往往是我头脑最清醒、思考得最多的时候。这个泡泡里弥漫着我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想法,但更多的还是那种触及旋律时发自内心的喜悦。所以音乐对我来说非常纯粹,它也本不应该带有太多繁琐的东西。这些东西包括虚荣心、功利心、所谓的梦想、华丽的修饰、浮夸的舞台效果、还是有美其名曰的大多数人无法欣赏、或许根本就不存在情怀。所以我和音乐的关系很简单很原始,我还不愿意把音乐作为一种必须认真学习的科目去钻研、也更不忍心把它作为今后赖以谋生的方式,我怕要是这样了,我就会失去最最基本的快乐和喜欢。
而从实际意义上讲,随着我对各种音乐和演奏方式的了解,我的视野变得更包容了,更能理解一段旋律所蕴含的情感,也更爱分析一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让它们成功的因素。久而久之我对待身边的所有事物也渐渐拥有了这样态度——第一反应不是讨厌、反感,而是开始仔细观察、研究,然后再做决定。所以现在的我即使不能欣赏所有,但也能接受很多很多。
我好像也没写什么真正有意义的东西,也没能怎么好好定义我心中的音乐,但是有些事情就是这样,过程中是享受的、觉得是充满价值的,但是一停下来想要总结出点儿什么来的时候却什么都说不出来。所以我也很早就不去思考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价值和意义了,一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有的观念都会改变;二是因为自己选择做一些事情的本因并没有那么功利,纯粹是因为喜欢,那么既然能在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意识到自己在往好的一端变得不一样,意义、价值、结果我也不会愿意费尽心思去努力思考了。音乐对于现在的我而言,就是一件这样单纯而美好的事情。
什么时候开始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明确方向后参加了哪些相关活动加深自己对这个专业的了解和认知呢?
刚刚来国交的时候我想的其实是学心理学,可能是因为小时候性格孤僻总是喜欢暗暗观察别人的一举一动、揣摩别人的所言所想,也有可能只是太崇拜福尔摩斯和类似的美剧了。但是后来渐渐发现自己根本读不下去心理学的书本、觉得各种理论和定义太主观了没有衡量标准,而放弃了这条路。于是我开始了一整年的迷茫期。
G1的时候我学的最差的一门课是生物,也是唯一一门让我考试拿B的科目。现在想起来大概是因为广州初三没有生物课,刚来国交也还不习惯那些一长串一长串的专有名词。但是所幸自己为了GPA花了超级多的时间自学,最后也坚持下来了,成绩慢慢提高。而在这个过程中我竟然发现了生物的可爱之处——虽然学好它要背下来很多很多知识,但是生物学里的每一个理论、每一个细胞、组织、系统的构造都充满了神奇。它让我发现原来所有的东西都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小小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大大的生物本身。我逐渐爱上了这样一门充满逻辑、处处是道理的介乎于文科和理科之间的学科。
所以我高中四年的选课里都有生物。国交的生物组老师也是最可爱的,每年带我们去field trip,从第一年的华南植物园到第二年的香港湿地公园,从去年的泰国国家公园实地考察到上个学期的英国实验室学习,还有学期间每周的实验课、时不时地请我们吃蛋糕、甜品、跟我们分享有趣的纪录片和她们独特的见解。我越来越觉得接触到的学生物的人不是典型的理科生书呆子,而是勇于实践的、是可爱的、幽默的、也是具有人文情怀的,而这也是我希望成为的人。
于是高中第二年快结束的时候我就决定以后要学生物了,无论多难、无论掉多少头发,我都要学。这其实也不仅仅是因为我的个人兴趣,同时也是因为我觉得能够推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继续前进的主要力量一定来源于科技的创新和发现,而生物学正是能实现这一点的一门学科。所以学习一门或者是将来从事一个既能让自己喜欢、又能给别人、给社会带来帮助的学科、职业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就像我经常说的,生活中有太多太多我们不愿意做但是非得做的事情了,那么既然我现在能有一个自我选择未来的机会,为什么不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有价值的未来呢。在这里要感谢我爸我妈没有在我迷茫的时候“强制”我学计算机和商科,还能在我生物成绩不好的时候鼓励我、支持我。
而后来真正了解生物这个行业还是通过谢老师安排的去中国农业大学跟随张教授做的暑期项目实现的。在北京的那一段时间让我对高校和企业里的项目、实验有了一定的了解、增强了我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同时也让我接触到了一些真正热爱这个领域的人。特别好的是张教授虽然年轻,但是知识面很广,会非常耐心仔细地向我这个高中生一步步解释大学实验的原理、启发我去思考实验过程中可能的改进方式,也会跟我交流一些在专业选择、求学成长方面的想法。最重要的是,这次项目让我意识到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对生物的热情,更多的人只是把它作为一种求生手段,所以我很感激自己三年多来在国交度过的日子和受到的西方批判式教育,让我有机会有时间去探索、思考、成长,让我有可能去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去摸清未来的方向,尽管这个过程也承载着痛苦。
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喜欢上生物、热爱这么一门学科、并且有决心在未来去用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在这个领域学习工作、甚能够借此推动哪怕只是一点点的科学的进步。我希望能成为张教授口中的那些少数人,成为社会分工里靠顶端的任务,说不定哪一天我就能改变这个世界呢。
目前收获的录取中,比如加州伯克利、北卡、弗吉尼亚大学、纽约大学、布兰迪斯大学、波士顿大学等,你觉得你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你做了哪些准备?比如文书,面试,材料收集等。
先来一波录取通知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通知书
△布兰迪斯大学录取通知书
△波士顿大学录取通知书
△纽约大学录取通知书
△北卡录取通知书
△弗吉尼亚大学录取通知书
△华盛顿大学录取通知书
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在出结果之前我是没能想象到的。为了能有好的标化成绩,我考了两次托福、两次ACT、五次SAT,可能很难再找出和我有一样经历的人了。这个过程长且痛苦,只记得当初一开始我就已经抵触了。后来让我坚持下来一直到去年12月生日当天考最后一场SAT的力量是什么我也说不清,但是我依旧记得准备托福的时候我爸无意说的一句话。应该是G1的一个周末我在背托福单词,心里反感,连连叹气,用手捶桌子,然后我爸经过我房间的时候皱着眉头说,托福就这么难了,你别去美国了。于是每每日后的我心态不对的时候就会想起我爸这句话,他肯定不记得了,但反正我是刻骨铭心了。
可能是我脑子比较笨、后知后觉、思路死板且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方法,所以在准备标化考试的过程中浪费了很多大好时光。即使最后终于自己总结出了SAT的套路,也已经是12月份了。所以在标化成绩这一方面我是在不好意思告诉别人自己多少分,这也成为了我申请季中的短板。
活动方面我大概也没什么特别的,但是相比起别人,我的活动涉及面广而且都是我喜欢的——学生会、实习、生物实验、实地考察、学术比赛、拉琴唱歌、改编歌曲、学长团、医院义工、野外徒步、跟学电影的朋友拍片等等。总之我是一个没有什么特别突出、但是什么事情只要认认真真都能比普通人做得好的人。本来觉得这并不是什么优点,但是现在想起来可能这更能向招生官展示一个全面的我,毕竟很多时间和精力都被我花在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上,通俗点儿说就是有些“不务正业”吧。但是在申请方面可能做得最好的活动就是持续了三年的野外徒步、医院义工、学校乐团,还有暑假农大的实习项目了。这些活动不仅仅给我的文书提供了素材,也让我在各个方面得到了成长。
在一方面就是文书的准备了。一开始我还觉得张老师那么早让我收集材料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她真的是正确的。随后一个暑假我连轴转,一整周在河北徒步、之后两周在北京参加项目、再后来三周备战SAT,剩下的三周在APP写文书。幸好张老师在暑假的前半段一直监督我准备素材,不然我的文书是不可能按时完成的。
我觉得在文书方面无论是我还是张老师、黄老师、我妈,都是下了很多很多功夫的。整个暑假我无时无刻都在思考着自己的人生、做过的事情、并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感想。我从我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开始一点点分析自己,在准备SAT的过程中写下了两万字的素材。虽然这些素材并没有全部被用在最终的文书定稿里,但是它也给了我很多启发、也让老师们更加了解了我,这也能够让后来和黄老师还有张老师的交流更加有效。黄老师在文书方面真的帮助了我很多,陪我挖掘自己的特点、讨论文章框架、一遍遍耐心地反稿改稿、跟我聊专业谈人生,即使在文书提交前的最后一刻还会跟我一起纠结很细小的语法改动。张老师也常常跟我交流文书的想法、跟我分享各个学校的特点还有她学生的案例,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我妈也一直很紧张且焦虑地跟进我的情况,时不时给我施加无形的巨大压力,希望我把它化作动力,成功地让我拥有了一颗更加强大的内心。)
在文书上的准备除了仔细翻看学校官网、学生的rating还有跟踪学校动态以外,我觉得我做的比较好的一点就是真实地在文书里展现了自己。用讲故事的形式把自己描绘成一个立体的人物呈现在招生官的面前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我觉得我这个人还是比较从心且大无畏,没有思考过怎样在文书中迎合各个学校招生官不同的口味或是不这么做的严重后果,而是坚定地选择了展现自己想要展示的一面。
而多亏了我那两万字的素材,我在面试上基本没有做什么额外的准备。正式进行第三方面试和校友面试之前我找APP负责面试准备的张老师进行了两次模拟,并且意外地发现我们两个对于音乐和别的方面都有着相似的见解,于是聊的非常愉快。模拟面试也让我更熟悉面试流程、更能有效地对口搜集跟自己兴趣爱好相吻合的学校信息。
其实想起来暑假在参加狼人杀游戏的时候真的应该把握机会多向学姐们取取经,可是我是我耶,连随便找个人说话都挑三拣四,怎么可能取到什么经啊。认了。
文书老师的评语:
Mandy是一个很独特的孩子,有超出同龄人的稳重,内在充实,很多成年人考虑的问题她都有自己的思考,跟她聊天时那种互相启发的感觉很好。静若处子,动如脱兔,这是我对Mandy的印象。我还记得暑假有次我们去楼下玩狼人杀的游戏,Mandy说完全不会,那种懵逼的表情超级可爱,跟她侃侃而谈爵士乐时判若两人。希望Mandy一直勇敢做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当然最重要的,保持联系哟!
我们的案例
点击阅读
○
| USC | UCLA | UCI | UCD | CCA | NYU | UIUC | JHU | 宾大 | 卡内基梅隆 | 康奈尔 | 北卡 | 伦斯勒理工 | 圣母 | 范德堡 |
○
我们做名校Application
除了phD
我们都可以帮你申
但我们只申最Top的美国名校
因为我们是APP申博教育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